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小知识

生活百科3年前 (2021-12-16)秋季养生85

秋季万物成熟,果实累累,是收获的季节,天气也渐渐由炎热变的严寒,早晚温差大,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的生理活动也应该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注意保养,今天就来介绍几个秋季养生小常识。

1.早睡早起

秋季自然界的阴气由疏泄转向收敛、闭藏;秋天气候转凉,要注意早些睡觉,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也要早些起床,以顺应阳气的舒张。适当早起,适当做一些晨练,既可以呼吸一些新鲜的空气,促进体内浊气排出,促进新陈代谢,又有益于肢体功能活动的锻炼,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秋季养生小知识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1张

2.适当“秋冻”

夏去秋来,秋风拂面。虽凉但不至于寒,人们还能耐受,不妨进行一些锻炼,适应气候的变化。“秋冻”就是指“秋不忙添衣”,有意识的让机体冻一冻,避免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损耗,阳气外泄;但是“秋冻”还是应该根据天气变化来决定,应以自己感觉标准,进入深秋就应注意保暖。气温骤降,应该加衣服。3.适当运动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秋天人体的阴精阳气都在收敛内养的状态,运动养生也应顺应这一原则,不宜做运动量太大的运动,以防汗液流失,阳气损耗,可以选择登山慢跑,散步,做早操等运动,天气逐渐转冷后,运动量可以适当增加。

秋季养生小知识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2张

3.健康饮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

秋季养生小知识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3张

4.调理脾胃

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秋季养生小知识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4张

5.预防秋乏

俗语说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6、预防秋燥

秋天雨水较少,天气干爽,人体容易虚火上延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易伤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肺气太强,容易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出现诸如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皮肤干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适当的选食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西番莲、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

秋季养生小知识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5张

7、预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预防感冒,首先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内的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发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秋季养生小知识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6张

秋季艾灸养生知识

大肠、肺两条经脉五行属性分别为庚辛金,秋季金旺,因此在秋季中,大肠经和肺经处于最旺状态。胆、肝两条经脉五行属性分别为甲乙木,由于秋季金旺克木,因此在秋季中,胆经和肝经处于最衰状态。因此秋季保健的关键就是艾灸胆经和肝经,加强胆经和肝经的功能。

取穴

白露日:取用腧穴为期门,下脘,章门, 曲泉,中封。

白露第二日:取用腧穴为 京门,带脉,阳陵泉,悬钟,丘墟。

寒露日:取用腧穴为肾俞,膀胱俞,中极,昆仑,束谷。

寒露第二日:取用腧穴为肾俞,下脘,关元,复溜,太溪。

立冬日:取用腧穴为中脘,关元, 小海, 阳谷,后溪。

立冬第二日:取用腧穴为膻中,巨阙,章门, 少海, 灵道。

秋季养生小知识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7张

欢迎广大市民前来艾灸调理、养生。

地点:门诊三楼康复科

作息时间:上午:8:00--11:30;下午13:00--17:30。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172.html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小知识” 的相关文章

入秋后鼻涕喷嚏不断,眼又痒咋办7

入秋后鼻涕喷嚏不断,眼又痒咋办7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多由脏腑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邪、寒邪或异气侵袭所致。 在北方,从立秋开始,对艾蒿等花粉过敏的人进入一年中最难度过的季节,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让人痛苦不堪:眼痒、咽痒甚至咳嗽,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哮喘,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如有上述症状,很...

秋天气候干燥 慎防呼吸道疾病

秋天气候干燥 慎防呼吸道疾病

“鼻为肺之窍”,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极易通过鼻腔而侵肺,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 “鼻为肺之窍”,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极易通过鼻腔而侵肺,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芦根为芦苇的根茎,入肺、胃二经,对于呼吸道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及预防效果。此外经常按摩迎香穴,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预防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不胜防。对于健康人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就应当十分小心了,因为一冷一热极易导致血管痉挛,以致旧病复发。 秋风起,天气渐渐的凉了。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初秋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时令。此时节的气候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证。 专家介绍,万物经历了夏季的茁壮成长,初秋是到了收敛生性的时...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人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来。秋后的确该适当进补,但贴膘并非明智选择。 民间紊有“昼养阳,夜养阴”的说法,良好的睡眠可以保障心肺肝脾肾等脏器得到充分休养。人秋后的作息应逐步调整为“早睡早起”的状态。入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秋季气候多变,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们的情绪会不稳定,所以有“多事之秋”一说。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