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寒露来临,天气渐冷,这份养生攻略请查收→

生活百科3年前 (2021-12-16)秋季养生87

二十四节气

寒露来临,天气渐冷,这份养生攻略请查收→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1张

2020年10月8日 3:55

我们迎来了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

寒露

寒露来临,天气渐冷,这份养生攻略请查收→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2张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写道:“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过后,清晨秋雾渐起,黄昏温度骤降,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秋意更浓,你那里变冷了吗?

寒露·由来

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

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

寒露来临,天气渐冷,这份养生攻略请查收→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3张

寒露亦有三候

初候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意思是说

此时节鸿雁大举南迁

难觅飞雀

但见海边有很多蛤蜊

菊花已普遍绽放

寒露来临,天气渐冷,这份养生攻略请查收→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4张

寒露过后

露水增多,寒气更甚

故有俗语道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

常为昼暖夜凉

清晨秋雾渐起,白日晴空万里

此时北方呈现深秋景象

白云红叶,偶见早霜

南方也秋意渐浓

凉风习习,心旷神怡

寒露来临,天气渐冷,这份养生攻略请查收→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5张

寒露时节有何习俗?

又有怎样的养生小诀窍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寒露·习俗

秋钓边

在我国南方

寒露时节告别炎热,阳光和煦

正是出游、赏花、钓鱼的好时节

由于气温下降迅速

深水处太阳已无法穿透

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

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寒露来临,天气渐冷,这份养生攻略请查收→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6张

登 高

寒露时节

我国北方已呈现出深秋景象

白云红叶,偶见早霜

南方也秋意渐浓

登高赏景成为习俗

寒露来临,天气渐冷,这份养生攻略请查收→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7张

吃母蟹

俗话说“西风响,蟹脚痒”

天一冷

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

“九月团脐,十月尖”

寒露时节

母蟹卵满、黄膏丰腴

正是人们享用的最佳季节

寒露来临,天气渐冷,这份养生攻略请查收→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8张

寒露·养生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

进入寒露后

就不能再“秋冻”了

夜晚温度会降得更低

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暖,不要赤膊

以防凉气侵入体内

最重要的是注意脚部保暖

除了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

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

促进足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改善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

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寒露来临,天气渐冷,这份养生攻略请查收→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9张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到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秋天是“阴气重,阳气衰”的季节

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

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

需注意调节生活节奏

防止过度疲劳和熬夜

寒露来临,天气渐冷,这份养生攻略请查收→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10张

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其实很简单

“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

既能补充水分,抗拒衰老

还可以防止因秋燥引起的便秘

润肺、养肺

寒露来临,天气渐冷,这份养生攻略请查收→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11张

注意少吃辛辣刺激、熏烤等食品

适当多吃秋梨、山楂、芝麻、

核桃、银耳、萝卜、

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

具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寒露来临,天气渐冷,这份养生攻略请查收→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12张

天虽凉,情愈暖

向你爱的人道一句

天寒露重

望君珍重

寒露来临,天气渐冷,这份养生攻略请查收→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13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153.html

分享给朋友:

“寒露来临,天气渐冷,这份养生攻略请查收→” 的相关文章

秋是阳消阴长过渡期 养生“5个要诀”请牢记

秋是阳消阴长过渡期 养生“5个要诀”请牢记

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期。因此,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下面5个要诀: 忌悲 中...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不胜防。对于健康人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就应当十分小心了,因为一冷一热极易导致血管痉挛,以致旧病复发。 秋风起,天气渐渐的凉了。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

秋季防燥 更应防湿、防风

秋季防燥 更应防湿、防风

秋季在防秋燥的同时,防湿、防风一样不可忽视。 进入初秋,暑期的湿热已经消除了一大半。然而,此时气温仍然很高,尤其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农历9月一些地区的最高气温依旧维持在35℃以上,夏暑尚未完全消除,加上秋天雨水增多,湿、热依旧很“活跃”。所以,秋季在防秋燥的同时,防湿、防风一样不可...

秋季养生话“秋冻” 早晚更应防“秋凉”

秋季养生话“秋冻” 早晚更应防“秋凉”

秋天气候变化的时候,白天很热,让人又吃雪糕又扇扇子的,但是早晚很凉,凉风嗖嗖的,身体壮的人没有问题,但是部分体弱人群如果不注意,会被寒气伤到,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别敞着前襟,以免寒气侵袭肚腹,引发腹痛。 在中医里面,被寒邪伤到,有伤寒与中寒之别,一般如果体表被寒邪伤到,叫伤寒,如果我们咕咚几...

秋季养生方略

秋季养生方略

秋季养生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阿胶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可参考阿胶食谱进行饮食调养。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就是说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 秋收时节天气凉爽,很多人不再苦夏,脾胃似是大开,再加上“贴秋膘”的正当理由,往往堂而皇之地大补特补,一不小心就闹个秋燥。您可以仔细回想...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所以秋天养生,应以“养肺”为先。 秋天气候干燥,人们常觉得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本身有呼吸系统宿疾的患者也容易复发。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