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季如何正确食疗养生?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22)美食养生88

又到了“太阳当空照,热到要发酵,出门热晕倒”的夏季了。酷暑可谓是个“杀手”季节,最近又有不少人热到住ICU了,命悬一线。夏季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呢?

夏季如何正确食疗养生?  食疗养生 第1张

明确所养脏腑 夏季应该养的脏腑是“心”,心在五行上属火,对应夏季。夏季暑邪、湿邪、火邪最易攻击心,而心又是君主之官,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都乱了,国家还会安稳吗?所以在酷暑季节会有很多人的命败给了季节,从此再无法观看这世界繁华。因此夏季养生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应该明确以养“心”为主,其他脏腑为辅。

夏季如何正确食疗养生?  食疗养生 第2张

明确夏季高危人群 “心主血脉”、“心主神明”,说明了中医心这个脏腑对应的疾病主要以心脑血管为主,“主血脉”说明可以发挥泵血功能,“主神明”说明可以发挥大脑的功能。因此对应的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在夏季属于高危人群,更应该注意自身调理。

夏季如何正确食疗养生?  食疗养生 第3张

明确如何养生 夏季病邪为火热之邪,但需要区分到底是实火还是虚火。实热表现为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便秘等症状,多为青年人。虚热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等症状,多为老年人。实火应该清热祛火,虚火应该滋阴降火,若用反了,则会加重病情。实火则可选择南方夏季的一些解暑小吃,如广东的仙草、凉茶等,或者自制解暑酸梅汤:乌梅1枚,山楂3片,金银花3g,荷叶1g。虚火则可选择一些滋阴降火的药,如:菊花5朵,炒麦芽10g,麦冬10粒。

日常生活需注意 夏季也是人体蓄积阳气的时候,在北方还有喝暑羊的养生方法,体现了“春夏养阳”的思想。这样说明,夏季养阳气也是很重要的。但对于实火比较重的人来说,是不太适合的。春夏养阳对于平稳过冬是个关键环节。因此在夏季要避免贪凉饮冷败阳气,尤其是对于胃寒、体寒的人,夏季养生可以试试北方人喝暑羊的养生方式。

文: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硕士研究生李钰昕/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男科主任医师王传航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5954.html

标签: 食疗养生
分享给朋友:

“夏季如何正确食疗养生?” 的相关文章

桑葚干到底能不能解酒呢?

桑葚干到底能不能解酒呢?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桑葚有“解酒中毒”的功效,但是不像网文中提到的那样仅仅靠吃桑葚干就能搞定。 对于应酬多的人来说,能解酒又护肝的食物是最受欢迎的。最近一则“酒精最大的克星—天然的解酒食物桑葚干”的文章在网上热传,那么,桑葚干到底能不能解酒呢? 这篇网文中说到:酒前吃桑葚干,可以预防酒精中毒发...

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

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适合吃什么食物,是从五脏的特性和不同需求说的,不能太过机械,每种味道列举的食物也不一定完全准确,我们日常生活运用的时候要灵活。 人体有病可以用不同味道的药物进行补泻治疗。《素问·脏气法时论》讲到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就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味道的食物来进行调理。 食物...

都说粗粮养生好 四类人群并不适

都说粗粮养生好 四类人群并不适

粗粮本身不易消化,且营养不全面,吸收率低,因此粗粮虽好却不适宜所有人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越来越重视,饮食习惯也由“细”变“粗”。营养专家认为,荞麦、大豆、玉米、紫米、燕麦、红薯等粗粮一能“消灭”胆固醇;二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的风险;三能促进消化功能,缓解便秘和平衡...

金秋到来南瓜“尝” 亦饭亦菜清甜香

金秋到来南瓜“尝” 亦饭亦菜清甜香

南瓜是养生菜、保健饭,药食兼备;它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消炎解毒的功能,其叶、花、藤、种子也供药用。 南瓜为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美洲大陆,明代中期漂洋过海,传入我国,所以它还被称作番瓜、倭瓜、窝瓜。它生命力极强,春天绽芽吐绿,夏季蔓秧开花,一棵南瓜秧苗可以蔓延半亩田...

秋风起,蟹脚痒 如何吃蟹有讲究

秋风起,蟹脚痒 如何吃蟹有讲究

螃蟹虽肉嫩肥美,但中医学认为其味咸、性寒,实属寒凉之物,故脾胃虚寒的患者包括孕妇都不应过多食用。 俗语有云“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意思是说,螃蟹一年四季都能吃,但是秋天是吃蟹最好的季节。中国民间素有“蟹肉上席百味淡”的说法,美食家将吃螃蟹作为“秋天最隆重之事”,就连著名作家梁实秋...

“损谷”亦养生 令脾胃复归其自然

“损谷”亦养生 令脾胃复归其自然

饮食是人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那么,所谓的“损谷”,从字面理解就是减少饮食摄入,何以能达到治病调养的目的呢? 被中医经方家奉为圭臬的《伤寒论》,其最后条文以“损谷则愈”四字结尾,可见医圣张仲景对从脾胃入手治病的重视程度。此中深意,应结合临床实践而解其要义。 挑食与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