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重在润肺养肺

生活百科3年前 (2021-10-18)秋季养生78

中医认为,秋天的气候特点为燥,也就是说燥主秋令。肺为“娇脏”,不耐寒热,通过鼻与外界相通,容易被秋燥所伤,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现象,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咳中带血等一系列症状。天津中医一附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孙庆建议市民,立秋过后应当注意润肺养肺,在合理的饮食搭配基础上,可适当食用如蜂蜜、百合、杏仁、太子参、山药等柔润食品,补益肺胃,有益健康。他还向市民推荐了润肺养阴的药膳。

雪梨川贝猪骨汤 雪梨4个,川贝60克,红枣20克,猪骨500克,生姜3片,热水1000毫升。做法:川贝、红枣泡水10分钟后洗净捞出备用;雪梨洗净,不去皮,切块备用;猪骨洗干净后焯水捞出备用;将所有材料放入炖盅里,加入热水,水开后小火炖1小时,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具有清肺润肺止咳的功效。

百合沙参粥 百合20克、南沙参2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做法:先煎沙参、百合,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煮熟粳米后加入冰糖,稍煮成稀粥。具有养阴、润肺、养胃、祛痰、止咳的功效。每日早晚温热食,外感风寒咳嗽者不宜服。 苏玉珂

来源: 天津日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5740.html

标签: 秋天养生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重在润肺养肺” 的相关文章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经过天气炎热的夏季,进入秋季之后,天气迅速由炎热转为干燥,人体也到了“夏秋之交”的分水岭。饮食及生活习惯,大家该怎样去调整,才能防止疾病的趁虚而入? 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特点。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就应该顺应不同的节气,调整自己,该宣发的时候宣发,该收敛的时候收敛,做到与天地相应...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多吃水果青菜。另外也可在烧菜煮汤时放些胡椒,都有解除秋乏的效果。 秋天一到,整个人经常会有昏昏沉沉的感觉,这是脾胃在找你“算账”了。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所以秋天养生,应以“养肺”为先。 秋天气候干燥,人们常觉得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本身有呼吸系统宿疾的患者也容易复发。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外...

秋季养生警惕“秋伤于燥”

“秋伤于燥”多与“肺”脏相应,肺主皮毛,故有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的现象。 近来门诊不少患者普遍反映唇口舌咽干燥,手指甲周围皮肤干燥起皮。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喻嘉言曾在《医门法律》“秋燥论”一篇指出:“秋月天气肃而燥胜,斯草木黄落。秋分以后之燥,秋伤于燥。”常有言秋分后天气“燥”,而实则霜降前后才为“...

秋风秋雨愁煞人 预防秋悲养精神

秋风秋雨愁煞人 预防秋悲养精神

秋季重在养肺,肺在志为悲,秋天的“秋风秋雨”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极易引起人们低落、伤感的情绪,秋季还必须注意不断地调养神气,以适应秋季季节特点。 秋季重在养肺,肺在志为悲,秋天的“秋风秋雨”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极易引起人们低落、伤感的情绪,秋季还必须注意不断地调养神气,以适应秋季季节特点,...

秋季犯困精神差 四大方法解秋乏

秋季犯困精神差 四大方法解秋乏

处暑至秋分时节,早晚温差较大,中午气温仍然较高,暑湿仍较重,湿易困脾,脾主肌肉,故会出现疲惫无力的现象。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到了秋天,总是犯困,没有精神,这是秋乏的表现,专家介绍,秋乏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因为夏季气血充于表,至秋气机下沉,但仍气动于先,血动于后,肌肤腠理多血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