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读《论语》—论孔子的养生之道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4)养生文化102

  读《论语》是从认识孔子开始的,知道孔子活到了73岁。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平均年龄很低,普通老百姓成年后大多数人可能只能活到四、五十岁,如颜回活到41岁,孔子儿子孔鲤活到50岁,所以,孔子是非常长寿的。那孔子有什么养生之道呢?在《论语》中还真能找到答案。

  一、关于吃

  《论语》“乡党篇”第十主要讲的就是孔子对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视,这不仅反映了孔子对遵礼、守礼的执着和严谨,同时也包含孔子的养生理念。如:《乡党篇》第八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食物不以做得精致为满足,肉类也不以切得细巧为满足。食物放久变了味道,鱼与肉腐烂了,都不吃。颜色难看的,不吃。味道难闻的,不吃。烹调不当的,不吃。季节不对的菜,不吃。切割方式不对的肉,不吃。没有相配的调味料,不吃。即使吃的肉较多,也不超过所吃的饭量。只有喝酒不限量,但是从不喝醉。买来的酒与肉干,不吃。姜不随着食物撤走。但不多吃。

  看到这,大家一定会说孔子太讲究了!但不得不说对养生非常有益,跟现代我们讲究的科学的吃活几乎一致。其中“酒不限量,但从不喝醉”也非常有道理,因为孔子所处的鲁国非常寒冷,所以有喝酒御寒的习惯,但从不喝醉才是最重要的。看到这里,有的人可能会以为孔子很富有且奢侈,其实不然。事实上孔子一生并不富裕,甚至大部分都很穷困,周游列国14年,颠沛流离,受尽磨难。他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平时一般都是“饭蔬食饮水”(吃着精食淡饭,喝着白水)。孔子在吃上注意养生的记录还有:“食不语,寝不言”等等。

  二、关于运动

  孔子从小就对“五经六艺”非常精通,有些书上说孔子武艺高强,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驾车、骑马、射箭在当时是基本技巧,孔子精通也经常练习。“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游于艺”即是证明。且孔子从小家境贫困,经常要干很多家务事("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为良好的身体也打下了基础。

  孔子主张每个人都要爱惜自己的身体,认为身体发肤是父母给的,爱惜自己的身体就是孝敬父母的开始。曾子说自己为爱惜身体一生都“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三、孔子懂医

  孔子对待疾病非常慎重(“子之所慎:齐、战、疾”),且孔子一生都非常好学,“多学而识之”。所以,可以推测孔子完全有可能懂医,甚至较精通。《论语》中其实也找得到证据,如:雍也篇第六第十章: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 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孔子自窗户外拉着冉伯牛的手,有可能是在为他把脉,且判断他可能是得了传染病。而说我们要失去这个人了,说明孔子把完脉后就判定伯牛要死了。当然,这也是一种猜测,但不能说没有道理。而还是乡党篇第16章:季康子派人送药给孔子,孔子却说:我不懂这种药的药性,不敢服用。则明显可证明孔子精通药性和病理的,当然是懂医的。

  四、孔子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我们知道,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养生非常重要,经常生气、发怒就容易伤肝。孔子和我们常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那么他是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的呢?《论语》述而篇第七就记录了很多,我们来看。

  首先,音乐是调节情绪、陶冶情操非常好的一种方式,现代也是如此。而“乐”本为为六艺之一,是表现“礼”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孔子和学生们的必修课。孔子本人音乐造诣是非常高的,如:“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还有孔子跟鲁国乐师学弹琴的一个非常有名的典故(可自行百度)。另外,孔子平日也非常喜欢弹琴唱歌,如:“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7.32);”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孔子在当日哭过,就不再唱歌),说明他不哭就有可能唱歌。另外,哭也是宣泄情绪的一种很好的办法,而孔子的职业就是为人办理丧事,所以经常会哭。

  另外,孔子平时也非常注意放松自己,非常乐观。如: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说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五、孔子身心并修

  这一点其实是最重要的,孔子养生之道的核心是他的“修德、为善”。孔子一生都在承礼、启仁、传道、为善。他的人生理想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心胸宽广,充满爱心。他说“仁者无忧”,因为“仁者”是因真诚产生力量,以自己高尚的德行“择善固执”,去为善世人,以“止于至善”为终生目标,虽“明知不可而为之”。就如他所说的:“内省无疚,又何优何惧?”。他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他说:“吾道一以贯之”,而这个一以贯之的道就是“仁”。

  熟读《论语》以后我们就可以知道,“仁”才是孔子养生长寿的最大“秘诀”

  了解孔子,最重要的是了解他的思想,并按照孔子思想的指引去修养自己,就一定会德、寿双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5498.html

标签: 养生之道
分享给朋友:

“读《论语》—论孔子的养生之道” 的相关文章

养生心静且血清

人的生命在于养,养生之根本在于天地人和谐,尊重人之本性,做真实的、诚实的人。“以佛养心,以道养身,以儒养家”。其中“道”就是自然、法则、规律。 人的生命在于养,养生之根本在于天地人和谐,尊重人之本性,做真实的、诚实的人。“以佛养心,以道养身,以儒养家”。其中“道”就是自然、法则、规律。由此看来,...

五法养心构建宁静精神家园

人的情志变化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客观反应,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情志变化是人主体活动的外在表现,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异常的情志变化,暴发性情志障碍可引发疾病。人不能无七情六欲,但要调控在适当生理范围之内。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内心也越来越浮躁,甚至产生一系列心理和精神问题。...

4个坚持多年的养生习惯,实则却是“找病”

4个坚持多年的养生习惯,实则却是“找病”

  现在很多人都注意到养生的重要性,平时会通过各种养生方式来促进健康。不过在养生的过程中有一些误区需要避开。有些人单纯认为的养生方法并不科学,如果坚持一些错的养生行为,可能还会导致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甚至引发某些疾病。那么,哪些养生的错误方法可能会导致疾病出现呢?    哪些养生误区可能会导致疾病出现...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健康不是简单的体育锻炼,也不是营养餐或太极拳。医疗保健的基础是调整阴阳,气血,保护精神的原则。它采用调节精神,引导呕吐,调整时间,喂养,药物,禁欲,排气的各种方法,以实现维护,调养,支持生命,达到人体健康的目的“长寿”。  医疗保健是为了维持和关爱生命并实现长寿。保健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保护人体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