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中秋白露听琴赏月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514
秋季天气特点多风少雨、气候干燥。中医认为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过渡时期。初秋,盛夏余炎未消,气温仍然较高,故有“秋老虎”的说法。

今年中秋、白露恰逢一天。正如白露的名称,从这天起寒气渐盛,空气中的水气每到夜晚常在树木花草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此节气正是鸿雁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之时。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白露特点

秋季天气特点多风少雨、气候干燥。中医认为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过渡时期。初秋,盛夏余炎未消,气温仍然较高,故有“秋老虎”的说法。但白露之后,天气干燥,昼热夜凉,寒热多变,易伤风感冒,旧病也易复发,成语“多事之秋”就由此而来。

中医学认为,秋气与人的肺相通。肺开窍于鼻,其外现在人的皮肤毛发。秋天虽然秋高气爽,但也带着燥气,燥为阳邪,易耗津液;津液损耗则肺气虚。肺气虚就很容易出现鼻干口燥、干咳、喉痛等上呼吸道症状,及皮肤紧绷、干痒等症。

白露节气后气候转寒凉,寒凉会使气机收引,影响肺的宣发功能。肺在情志为悲忧,即指肺与悲忧的情志关系密切。悲和忧均属于消极情志活动,它们虽略有不同,但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却大致相同,都可以导致气的不断消耗。故过度悲忧易于伤肺,而致精神不振,情绪悲观,饮泣不止,胸闷气短等症,反之,肺的生理功能不足时,也易于产生悲忧的情志变化。

秋天阴雨霏霏、草木凋零、黄叶遍地,容易引发人悲秋的伤感情绪。“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这些古诗词都反映了古人悲秋、伤秋,感叹人生短暂、岁月易逝的情绪。悲忧最易伤肺,肺气一虚,机体对外界病邪的抵抗力就下降,所以在秋天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中秋赏月听古琴

中秋节时,月朗星稀,一轮圆月高挂天空,人们坐在月下,庆丰收、品月饼、话团圆。如果再能听听古琴曲是何等的惬意。笔者认为中秋夜最适合听的古琴曲是《良宵引》。《良宵引》是虞山琴派的代表曲目之一,最早见于1614年的《松弦馆琴谱》,该曲于隋代问世,盛行于明代,流传至今,为学琴必学之曲,该曲分三段,短小精悍,泛音、按音、散音、撮音相形益彰,尽显古琴特色。

第一段第一句以泛音开始,烘托出安静的夜晚、繁星点点、微风初起,第二、三句基本相同,用琴音叠唱,描述出明月出山、长风万里的空旷感,第四句用琴声进一步展开画面,左手大指从七弦、六弦、五弦、四弦、三弦阶梯般的上行,如一轮明月破云而出,花影随月移动升上栏杆。结尾二句在四弦七徽之六反复弹奏,如明月高挂天空,清辉洒向人间。

第二段前半部分为承接第一段,将第一段主旋律调移低八度。琴音在古琴九、十徽徘徊,如明月在星空缓缓自西向东移动。其后半段为左手大指在古琴六弦、七弦的九徽和十徽间移动,指法从吟、揉、绰、撞过度到结束句浓重的撮音,映射出人间的赏月达到情绪的高潮,为转入第三段做好准备。

第三段第一二句以古琴“打圆”指法为主,在七四弦、五三弦间的挑勾打圆,以勾为“重而浊”,挑为“轻而清”,营造出“如天地之宽广,风水之澹荡”的感觉,打圆表现出异弦同声,体现和音,琴、人、自然相和,折射出人们赏月、庆丰收的和谐美满生活。结束句用泛音,上下八度,首尾呼应,曲终人散,月影下重帘,轻风入梦中。

琴音调气益肺脾

从五音调五脏的角度来看,古琴曲《良宵引》具有疏肝健脾补肾安神作用。

宫音入脾、商音入肺。五行中脾属土、肺属金,土可以生金。中医讲“虚则补其母”,要调养好肺脏就要从脾脏着手。《良宵引》第一段主旋律在宫、商音之间徘徊,结束在宫音之上,并在宫音反复加强,所以有健脾作用。

中秋后天气渐寒,寒则气机内收,容易肝气郁结。中医认为,“气有余,便是火”,肝火便是化火而成的。加上秋季万物萧瑟,人心情容易苦闷、抑郁、伤心等,这些情绪都容易伤肝。很多人一生完气就不想吃饭,常说“气都气饱了”,其实就是肝火影响到脾胃的表现。所以除了健脾之外,也要注意疏肝理气。古琴曲《良宵引》在第二段、第三段多次出现在角音“打圆”,能起到调节肝气的作用。

肺与肾关系密切,中医认为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宣发肃降功能,《良宵引》第三段在羽音“打圆”,羽音入肾,有补肾气作用。

纵观古琴曲《良宵引》:角音出现40余次,宫音出现60余次,商音出现30余次,羽音出现40余次,徵音出现30余次。具有补脾、宣肺、疏肝、益肾、安神作用。

当一轮明月高悬天空,举杯邀明月,侧耳听琴声。清风佛衣袖,对酒话团圆。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人间花好月正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55.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中秋白露听琴赏月” 的相关文章

脾胃虚弱如何调养

脾胃虚弱者,脾胃的受纳、腐熟、转输、运化等功能减弱或失调,影响水谷的消化吸收。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所以脾胃虚弱患者,可以试着从以下调养的方法。 脾胃虚弱者,脾胃的受纳、腐熟、转输、运化等功能减弱或失调,影响水谷的消化吸收。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所以脾胃虚弱患者,可以试着从以下调养的方法...

人之当食 须去烦恼 不用重肉 喜生百病

释文:餐桌上一些很重要的养生原则是必须谨记的。吃饭的时候要心情愉悦,去除烦恼。刚刚生气或被训斥、受打击、心中烦闷时不要马上去吃饭,尤其是吃饭中吵嘴暴怒,多令人神气受惊,夜晚多梦。 释文:餐桌上一些很重要的养生原则是必须谨记的。吃饭的时候要心情愉悦,去除烦恼。刚刚生气或被训斥、受打击、心中烦闷时不要...

养生与中国文化

自两干多年前开始,历代有众多医家、儒家、道家、佛家对养生之道作过详细而深刻的论述,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中国养生理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和保健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健康高于财富,健康创造未来,已成为今天人们追求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时尚新概念。中国五千年的养生保健文化,是勤劳智慧的中国...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健康不是简单的体育锻炼,也不是营养餐或太极拳。医疗保健的基础是调整阴阳,气血,保护精神的原则。它采用调节精神,引导呕吐,调整时间,喂养,药物,禁欲,排气的各种方法,以实现维护,调养,支持生命,达到人体健康的目的“长寿”。  医疗保健是为了维持和关爱生命并实现长寿。保健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保护人体生命...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