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快乐胜于良药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535
比较而言,被称为“医家之宗,奉生之始”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通过五行规律,将角徵宫商羽、呼笑歌哭呻等音乐和声音纳入五脏系统,详细阐释了音乐对人体的作用机理。

音乐对人体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能舒畅情志、调理脏腑、通行血脉,就如《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简而言之,“角”音似“木”的生发,入肝;“徵”音似“火”的热烈,入心;“宫”音似“土”的厚重,入脾;“商”音似“金”的清肃,入肺;“羽”音似“水”的润下,入肾。利用音乐的这一性质,针对不同的脏腑功能失常,可以用相应的音乐进行纠治,这就是中医的“音乐疗法”。

比较而言,被称为“医家之宗,奉生之始”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通过五行规律,将角徵宫商羽、呼笑歌哭呻等音乐和声音纳入五脏系统,详细阐释了音乐对人体的作用机理。然而,在这本经典著作中,记载的方剂却只有十三首。从药物来说,即使将药食同用的秫米、赤小豆、薏米、酒等计入,加上半夏、乌贼骨、泽泻、生铁落、蜀椒、干姜、白术、茜草等,也仅有二十余味药物,远远少于东汉时《神农本草经》中365味药物的数量。这至少说明,《黄帝内经》所处的时代,对音乐的运用比药物应用更加系统和深刻。

当然,通过同样的机理,音乐在养生领域运用比药物更加深广。《荀子·乐论》中言:“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可见,通过弹奏或欣赏积极向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能调理人之身心,维护健康,却病延年。古人由于教育方式与今人不同,其从小必习“乐”,于此受益尤多,因乐消病、因乐得寿的例子不胜枚举。较著名者如欧阳修,他极其钟爱音乐养生,尤爱古琴,一生与琴为伴。在他晚年身体衰老、琐事缠身、政见难抒之时,是音乐,帮他“离苦得乐”,令其生活中充满了情趣,甚至治好了他多年中指拘挛的旧病。故而他在《江上弹琴》一诗中咏道:“境寂听愈真,弦舒心已平。用兹有道器,寄此无景情。”

要行音乐养生,则欣赏音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集中,用心去听,一面听一面进行联想或想象。同时要根据音乐的作用机理,恰当选择乐曲,一般推荐中国古典音乐,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其中,角调式音乐如《胡笳十八拍》;徵调式音乐如《喜洋洋》、《步步高》;宫调式音乐如《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商调式音乐如《将军令》、《潇湘水云》;羽调式音乐如《乌夜啼》、《稚朝飞》,好养生者可依喜好而用之。

总之,对于养生而言,正如著名医家石天基《却病歌》云:“心病还需心药医,心不快活空服药。且来唱我快活歌,便是长生不老药。”真的是,却病延年,乐先于药;音乐养生,有胜服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53.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快乐胜于良药” 的相关文章

《内经》论精神情志养生

所谓调节精神情志,主要是指对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的调节,即应保持心态的安闲清静,控制意志,减少嗜欲,情志适度等。笔者现将其分成精神调节、情志调节两方面进行论述。 当代社会由精神情志因素引起的心身疾患愈来愈多,现在疾病谱的改变也充分说明了精神情志致病的广泛性。因此,对精神情志方面的养生保健必须引起...

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

“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 “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语出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之《少有经》释文:老子告诉我们,要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人越到中年,发现自己不能再好好地睡一个完整的觉了,有的人甚至会被夜尿憋醒,以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    01  为什么会被尿憋醒?  一般到了40岁以上,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起夜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身体会有自然的分泌节律,夜间睡觉的...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

盲目养生不可取,总结:5个常见养生误区,千万不要再犯了

盲目养生不可取,总结:5个常见养生误区,千万不要再犯了

  正确的养生方法对人体健康有利,但是在养生的过程中,要先区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对人体健康不利,才能防止错误养生习惯带来影响。很多人在养生的过程中陷入误区,无形中也会偷走健康,久而久之反而达不到维持健康的目的。那么,哪些错误的养生方法不能够尝试呢?    1、每顿饭吃很饱  养生是很多人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