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养生先抑怒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593
豁达开朗,调理性情。因为,世间许多事情是无法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有我们的心态。一个豁达开朗的性格,对于好养生者,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人平和地面对各种外界刺激,减少生气发怒。

人一发怒,气就会运行逆乱而不顺畅,气受到伤害,身体就会受到伤害。可以看出,养生必须调节气机,尽量不要生气,不要让人体之气受伤。那么,如何调畅气机,避免生气呢?

首先,豁达开朗,调理性情。因为,世间许多事情是无法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有我们的心态。一个豁达开朗的性格,对于好养生者,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人平和地面对各种外界刺激,减少生气发怒。唐代大诗人王维曾诗曰:“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性格好,不仅自己气机调畅,周围的人也会受到感染。另外,那些身体消瘦,有阴精亏虚或实火旺盛体质的人,更加要注意性情的调理,性格的培养。平常要多接触大自然,多参加社会活动,但要谨记少与人争辩,并适当多服用一些养阴清火的药食,如梨、枇杷、荸荠等,少食肥甘及辛辣刺激食品。

其次,遇事刻意“制怒”。日常生活中难免遇到让人生气的事情,好养生者此时一定要理智清醒地认识到发怒对人体之气的危害,辨清生气与生命哪一个更加重要。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摄生三要》说:“嗔心一发,则气强而不柔,逆而不顺,乱而不定,散而不聚矣。”认识了生气的危害,那么,在怒气将发未发、气机将乱未乱的时候,顿发猛醒,及时控制自己,用意志调理气机,抑制怒气,就会将怒气消弭于无形,气机调整至正常。借用佛家的话来说,就如《西游记》中言:“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此所谓“养生就在一念间”啊!

当然,人生一世,有时候确实会面临让任何人都无法忍受,不得不拍案而起的情况。这时,发怒恰恰就是调气。有一句俗话非常应景:“凡气莫忍,忍则伤身。”“怒发冲冠”时,如果强行压制怒气,人会由于气机郁滞而感觉胸闷、胁肋胀痛、头晕等,反而比让怒气抒发更伤身。所以,要合理地宣泄情绪,合理地疏导心中的怒气,使自己尽快地走出阴影,愉快地投入生活,真是“狂来欺酒浅,愁尽觉天宽”。如果怒气发过,仍觉耿耿于怀、气机不调,那就要想办法脱离刺激环境,学李白那样“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或者,可以用一些能打动自己事情转移注意力,“醉里不知时节改,漫随儿女打秋千”。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条也适用于接触调气制怒不久,尚未形成较强自控自调能力的养生者。

总之,元代著名养生著作《三元延寿参赞书》中说:“怒气剧炎火,焚来徒自伤。触来勿与竞,事过心清凉。”生气危害如此之大,养生者当深自戒惧,“灭却心头火,方能成正果”!谨记“生气莫如调气”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47.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养生先抑怒” 的相关文章

温泉养生有讲究

饱食后也存在这个问题。温泉的热度会刺激血液不断往皮肤表面集中,抑制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抑制食欲中枢。所以,陈秀华建议大家饭前30分钟和饭后一小时最好别泡温泉。 温泉浴是时下较为流行的一种养生保健方式。中医学认为,温泉性味多辛热。泡温泉可以温通经络、活畅气血,缓解疲惫,使人精神愉快。如何健康的泡温...

仿生养生 大益身心

选择养生方法,我则特别崇尚从现实生活中,从周围接触到的那些既健康、又长寿的寿星身上,吸取鲜活的、行之有效的做法,通过亲身践行,来获得效益。 养生有法,但法无定法。当前养生盛行,方法众多,有饮食养生、运动养生、休闲养生、旅游养生、生理养生、精神养生、保健品养生,甚至还有药物养生……举不胜举,这就需要...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健康不是简单的体育锻炼,也不是营养餐或太极拳。医疗保健的基础是调整阴阳,气血,保护精神的原则。它采用调节精神,引导呕吐,调整时间,喂养,药物,禁欲,排气的各种方法,以实现维护,调养,支持生命,达到人体健康的目的“长寿”。  医疗保健是为了维持和关爱生命并实现长寿。保健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保护人体生命...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

盲目养生不可取,总结:5个常见养生误区,千万不要再犯了

盲目养生不可取,总结:5个常见养生误区,千万不要再犯了

  正确的养生方法对人体健康有利,但是在养生的过程中,要先区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对人体健康不利,才能防止错误养生习惯带来影响。很多人在养生的过程中陷入误区,无形中也会偷走健康,久而久之反而达不到维持健康的目的。那么,哪些错误的养生方法不能够尝试呢?    1、每顿饭吃很饱  养生是很多人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