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立冬丨株洲中医教你冬季进补养生应该怎么吃,怎么养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09-13)冬季养生239

  冬三月开始了,天地闭藏,不少小动物开始了“冬眠”。由于气温的降低,人的新陈代谢速度也放缓了。然而好好呵护冬天的自己却至关重要,好好吃饭,早睡晚起,多晒太阳,如同养护树木的根基,沉潜下来,等待严寒过后的春天。

  1

  立,建始;冬,终了

  农历九月十九,

  2017年11月7日,13点38分,立冬。

  立,建始也,冬,终了也。

  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

  是古代的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古代农耕社会里,

  人们劳动了一年,

  立冬这一天便要休息,

  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立冬,冬季自此开始,

  天地万物收藏。

  此时,“水始冰,地始冻”;

  2

  冬宜藏志

  冬季对应人体的内脏是肾,“肾主藏精、主骨生髓”冬季是养护肾的中要季节,

  肾对孩子的体格的发育、智力的发展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从中医讲的“五运六气”来看,立冬属于五运之气,

  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厥阴风木,金收寒湿火热于内,

  厥阴风木又欲发之,风木之温得在泉之少阴君火,

  温气起于秋分之后立冬之前,秋行春令,草木反荣,金木相持,气略平正。

  然而必然有部分局部的温热之病。

  这个节气里主要是做好“防寒”,但也时不时有点暖冬的感觉,

  注意给孩子饮食清淡些,别助生体内的“火热”之气。

  3

  淡补平补养脾胃己

  饮食上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

  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

  应少食生冷,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

  但也不宜燥热,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宜;

  「冬令进补」

  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

  万不可盲目「进补」,鸡鸭鱼肉等荤腥食物,损害脾胃,

  容易助湿生热、变生痰浊等,要少吃或不吃。

  冬天是蔬菜的淡季,人们可适当吃些根茎类的蔬菜,

  冬季万物闭藏,植物的“营养”也大多闭藏到根部了,比如薯类,如红薯、马铃薯等。

  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众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白萝卜、胡萝卜、油菜等。

  冬季是肾当令的季节,在饮食上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补肾”的食物,比如山药、核桃、栗子、豆类,可以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冬季推荐粥品

  山药黑芝麻粥

  黑芝麻10克、山药20克 、粳米50克、糯米50克。

  黑芝麻炒熟备用,糯米、粳米洗净与山药、黑芝麻入锅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成粥。

  1岁以上添加辅食的儿童可食用。(发热、咽喉肿痛、严重便秘、腹泻、积食的孩子不宜食用或遵医嘱。)

  山药核桃粥

  大米100克、山药30克、核桃10克,煮粥。

  1岁以上添加辅食的儿童可食用(生病期间遵医嘱)

  4

  增强体质保健康

  小儿推拿

  立冬后天气会逐渐的变冷,气候干燥,且多变,气温往往骤升骤降,

  对于孩子来说往往是感冒、咳嗽的高发时段,

  这个节气里饮食起居等多方面给孩子多用心调摄一下,

  对于孩子少生病,会有很大帮助。

  如果能够给孩子常做做小儿推保健,

  对于孩子体质的提高,减少孩子患病会有更大的裨益。

  5

  都说立冬主藏,

  那藏什么呢?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

  最好养藏方法就是,

  泡脚早睡,

  穿暖养膘。

  名医推荐

  陈 乡 钱

  硕士研究生、儿科医师

  坐诊时间:

  周一、二、四、五、日全天

  周三下午及晚上

  陈乡钱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师从福建名中医肖林榕教授、四川名中医熊芳兰。

  特色诊疗:

  擅长应用中医经典方药以及临床经验创新应用,

  并结合小儿推拿,

  治疗各类小儿感冒、咳嗽、过敏性哮喘、发热、咽炎、扁桃体炎、

  各类皮疹、腹泻、厌食、消化不良、便秘等常见多发儿科病;

  同时精通各类妇科病的诊断与治疗,

  如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

  阴道炎、子宫肌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4685.html

标签: 冬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立冬丨株洲中医教你冬季进补养生应该怎么吃,怎么养” 的相关文章

冬季如何预防五类多发病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许多常见疾病如感冒、皮肤干燥、鼻炎等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上升。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许多常见疾病如感冒、皮肤干燥、鼻炎等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上升。如何做好防范措施,将这些多发病拒之门外?专家介绍说,做好日常保健,提高抵抗力是预防所有疾病的“万金油”。 感冒: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冬天更是“...

冬三月养生的“养藏”之道

冬三月养生的“养藏”之道

在冬季,人体的阳气也内敛、下降,并藏于肾。在五脏功能活动中,肾的闭藏在此时为主导,因此,冬季是养藏的季节,是补肾的季节。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 为什么冬季需要“养藏”? 生命是一个生、长、收、藏循环往复的过程...

天冷肾友防感冒

慢性肾脏病患者久病体虚,若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志不佳,加之外来寒邪侵袭,更易罹患感冒。 冬天来临,天气干燥,室外寒风凛冽,室内温暖如春,冷暖的交替特别容易感冒。对于正常人来说,感冒了多喝开水,注意休息,一周之内便可痊愈。但是,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感冒可不是一件小事,感冒可诱发肾脏免疫活动...

冬日谨防冻疮复发

冬日谨防冻疮复发

中医认为,冻疮虽然病在皮肤上,其实多为素体阳气不足,外寒侵袭,损伤阳气,寒凝血瘀而致。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它是由于气候寒冷、环境潮湿等因素引起局部皮肤产生的一种异常炎症反应,好发于耳部、鼻部、面颊、足跟、手指,症见局部皮肤发凉,出现暗紫红色或紫蓝色斑片,按之柔软。严重时出现水疱,...

数九寒天预防脑出血

冬季寒冷刺激引起血管的强烈收缩,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导致发生病变的脑内细小动脉破裂,造成脑出血。另外,体力劳动、情绪激动、吸烟饮酒、便秘等也容易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出血。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曾有神经内科专家说过,如果把大脑比作农田,脑血管就像水道,水道灌溉农田...

冬季鼻炎的中医传统疗法

除了手术、内服药和鼻喷剂,中医传统疗法还有很多可以治疗冬季鼻炎。 冬季,很多人又开始深受鼻炎困扰。常见的鼻炎有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干燥性鼻炎等,在所有症状中最让人痛苦的是鼻塞,其次有流涕、打喷嚏、头痛、嗅觉减退、鼻出血等。患了鼻炎往往十分痛苦,反复就诊不说,症状时好时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