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进补要注意!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09-13)秋季养生104

  首先,古人之所以提倡秋季进补和贴秋膘,这是针对“苦夏”一族的调养方法。因为在古代的人们对于健康的看法是以肥瘦来评判。苦夏的人群在秋季一方面已经摆脱夏季的苦恼,食欲大增,可以进食多种食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吃肉类食物来弥补苦夏造成的瘦弱。

  其次,古人讲“秋收、冬藏”,秋季人体处于收敛状态,出汗少、代谢也开始减缓,对于人体的消耗也减少,这样摄入的多种营养物质便可以被很好的吸收和蕴藏。即使不刻意的进补人体也会更容易吸收营养。

  另外,自古有“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这样的说法,其实不仅是夏秋季节的转换,人体容易生病,春夏、秋冬等季节的交替,人体各大系统一时无法适应,也会出现虚弱多病现象。

  因为季节、外界环境和身体状态的改变,秋季更容易耗损阴液,而出现上火、肺燥、便秘等问题。所以,秋季的养生重在养阴,而非简单的贴秋膘。

  首先,在饮食方面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如葱、蒜、辣椒、生姜等。而增加一些滋阴润燥食物的摄入,如银耳、百合、鸭肉、石榴和葡萄等。

  其次,在起居生活方面注意养阴。常熬夜不仅伤害精神,还会导致津液的耗损。起居方面要注意添减衣物,防止病邪入侵。

  另外,在运动方面也要多加注意。因为秋高气爽的季节也是锻炼的好时机,但是由于秋季人体处于一个收敛的状态,运动过猛、过于激烈也不适宜养生。同时运动前后都需要注意补水。

  九洲网上药店祝您身体健康,更多健康资讯欢迎前往九洲健康资讯阅览学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4650.html

标签: 秋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进补要注意!” 的相关文章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经过天气炎热的夏季,进入秋季之后,天气迅速由炎热转为干燥,人体也到了“夏秋之交”的分水岭。饮食及生活习惯,大家该怎样去调整,才能防止疾病的趁虚而入? 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特点。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就应该顺应不同的节气,调整自己,该宣发的时候宣发,该收敛的时候收敛,做到与天地相应...

初秋战胜“秋老虎” 日常起居“三坚持”

初秋战胜“秋老虎” 日常起居“三坚持”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底到9月中旬之间。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尽管处暑已过,然而多地“秋老虎”仍盛行,闷热、高温、潮湿的天气让很多人胃口不好、消化功能下降,出现乏力、倦怠等症状。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我国古人养生很重视顺应节气的变化,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所以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人体最易失守的防线。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我们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咽痛等现象。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

秋风秋雨愁煞人 预防秋悲养精神

秋风秋雨愁煞人 预防秋悲养精神

秋季重在养肺,肺在志为悲,秋天的“秋风秋雨”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极易引起人们低落、伤感的情绪,秋季还必须注意不断地调养神气,以适应秋季季节特点。 秋季重在养肺,肺在志为悲,秋天的“秋风秋雨”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极易引起人们低落、伤感的情绪,秋季还必须注意不断地调养神气,以适应秋季季节特点,...

秋季天干燥邪盛 养生首当护好肺

秋季天干燥邪盛 养生首当护好肺

秋高气爽、风干物燥貌似秋天的代名词;秋天养生,养肺护肺是关键,为冬天减少呼吸系统疾病打好基础。 秋高气爽、风干物燥貌似秋天的代名词。入秋后,人们常会觉得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这是秋季干燥的气候所致。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既恶暖,又怕寒,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