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春季养生 > 正文内容

春季养生着重四点 让身体与生活充满活力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08-11)春季养生299

一年四时,养生之计始于春。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院长许学猛教授指出,春季养生应着重体现在饮食、起居、精神、锻炼四方面,让身体与生活一起充满活力。

春之饮食: 宜辛甘清淡,忌酸收油腻

许学猛介绍,春季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少食生冷油腻,以免伤害脾胃。

多食葱、姜、豆豉、韭菜等有利阳气生发的食物及大枣、百合、梨、桂圆、银耳等口味微甜的甘润食品,要少食梅子、醋、杏等酸性食物。

许学猛提醒,饮食调养,因人而异,如痛风患者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嘌呤碱等物质丰富的肉汤、海鲜、鱼汤及菠菜、豆类、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

春之起居:

宜夜卧早起,忌骤减衣物

春季来临,人体阳气趋向于表,皮肤腠理逐渐舒展,肌表所需的气血供应增多而出现肢体困倦。许学猛提醒,春天来了,要坚持“夜卧早起”,克服倦懒思眠,帮助生阳升发。跟随昼渐长、夜变短,合理调整睡眠,还可增强人体适应自然和抵御外邪的能力,避免生病。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乍暖乍寒,不要骤减衣物,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减脱冬装尤宜审慎,适当“捂春”为宜。

此外,春天湿气逐渐加重,天气由寒转暖,要多晒晒被褥和衣服,并要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流通,预防疾病。

春之情志:

宜恬淡豁达,忌暴怒抑郁

春季的情志调养尤为重要。情志失常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进而影响心神及脾胃运化,出现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等疾病。

养生就要力戒暴怒,解除忧郁,不要约束和压抑自己的情绪,多沐浴阳光,积极锻炼,使心情舒畅。

春之锻炼:

宜拉筋养肝,忌剧烈过度

入春后,运动锻炼可提高机体代谢,增进机体抵御外邪能力,从而加强对骨关节的保护作用,增进心身健康。

不过,此时寒温交替,不适合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容易出汗,出汗过多会加速消耗阳气,让人产生浑身乏力,甚至损伤人体正气,使外邪有可乘之机。

许学猛特别提醒,俗话所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很有道理,春季锻炼以柔韧的延展拉伸运动为主,以达到拉筋养肝的目的。

许学猛整合八段锦、太极、瑜伽等锻炼方法,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编而成的“肌骨拉伸功”,通过后位、侧位、旋转及整体拉伸,可充分舒展全身筋肉组织,使人神清气爽,适合防治颈肩腰腿痛。

健康利是

春季养生,顺应春季生长升发特性,饮食有节,起居有时,恬淡虚无,动静相宜,从而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金小洣、陈泽华、李朝)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4377.html

标签: 春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春季养生着重四点 让身体与生活充满活力” 的相关文章

又到春暖花开季 小心“面子”出问题

又到春暖花开季 小心“面子”出问题

四五月份气温回升较快,植物生长旺盛,花粉、尘螨在空气中弥漫,整个外界环境中的过敏源增多,导致敏感性体质的人群容易过敏,尤其是裸露在外界,与空气接触最多的面部,更容易发生皮疹、瘙痒等过敏现象。 “我的脸又过敏了,又红又痒,好难受啊。”市民常女士是过敏体质,每逢春暖花开季,面部皮肤就会过敏,让爱...

寒冬已尽春伊始 春季养生养“生气”

寒冬已尽春伊始 春季养生养“生气”

养生两字可理解为养“生气”。生机勃勃的状态,体现了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础,春天给人的感觉,正如中医描述小儿生理状态时所言:“旭日初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数九寒冬将尽,盈盈春意正来。从上一年的冬至开始为“一九”,直到早春三月“九九”结束,数九的日子漫长却又充满期待。“九九消寒图”...

春暖花开养生季 四个方面要牢记

春暖花开养生季 四个方面要牢记

春天,阴退阳长,寒去热来,草木萌发,万物披新。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观点,人们应注意以下4个方面的调养。 春天,阴退阳长,寒去热来,草木萌发,万物披新。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观点,人们应注意以下4个方面的调养。 精神调养 春天是一个“天地俱生”的季节,人应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

赏花踏春:好养精气神

麦苗香,菜花黄,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鸟语花香入梦境,万紫千红赏春忙……明代养生家高濂在《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里生动地描述了春游之乐:“时值春阳,柔风和景,芳树鸣禽,邀朋郊外,踏青载滔,湖头汪棹,问柳寻花,听鸟鸣于茂林,看山弄水……此皆春朝乐事。”正是春游踏青的大好时节。 麦苗香,菜花黄,春暖花...

早春寒气峭 谨防春温扰

春季,阴退阳长,寒去热来,此时虽阳气渐生,但阴寒未尽,尤其是早春,天气就好似孩儿脸,“一天变三变”。因此,若是人们有所疏忽,防护不当,很容易发生一种时病——春温。 春季,阴退阳长,寒去热来,此时虽阳气渐生,但阴寒未尽,尤其是早春,天气就好似孩儿脸,“一天变三变”。因此,若是人们有所疏忽,防护不当...

咋暖还寒 谨防春风伤人

大风带走大量的水蒸气,空气湿度降低,导致口干唇裂、鼻腔黏膜干燥,容易出现微小的裂口,防病功能随之降低,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如支气管炎、流感、肺结核等。 《黄帝内经》中提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由此可知,对于能使人致病的风邪要能够及时地躲避,这一点在春季尤其重要。因为,春天是风气主令。大风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