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春季养生 > 正文内容

春天养肝知禁忌 衣食住行要注意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春季养生482
春季阳气升发,为肝之主时,肝脏疏泄功能得以畅达,脾病得以减轻。从临床来看,肝炎、肝硬化等病患者往往在春暖花开的时候进入恢复或缓解的阶段。

中医学强调养生,而养生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顺应天道,按照四季的气候变化来养生。《黄帝内经》提出的总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春夏要保护人体的阳气,而秋冬则应重视顾护人体的阴液。对于肝病患者来讲,春季如何养肝、护肝,预防肝病的发生或加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中医的“肝”≠西医的“肝”

现代医学认为,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而中医学所说的“肝”不是器官,是一个中医藏象学的概念,包括的范围更广。中医学认为,肝为藏血之脏,疏泄全身的气机,与人体的消化功能有很大关系;肝又主藏魂,所以中医学所讲的肝包括了很多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肝主筋,和运动系统相关;肝经从足上行到头顶,联络肝、胆、胃、肺等脏腑,并且联系人体的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乳房、咽喉、甲状腺等部位。故女性多发的妇科疾患、乳腺疾病、甲状腺疾病等都与肝经有关。

《黄帝内经》记载肝经“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可见,肝经症状之多且复杂。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一书中也提出了百病皆因肝气郁之说。

肝病之源 其实在脾

目前我们所说的肝病,如乙肝、肝硬化等,从传统中医学的角度说,实际上是属于中医学“脾脏”疾病的范畴,其共同的特点是脾失运化。根据传统中医藏象学的概念,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主升清、主摄血等。按照现代医学的概念,基本上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都包括在中医学“脾胃”的范畴中。

如胃主受纳,以下行为顺,中医学所说的“胃”大致包括西医所说的消化道功能,如排空障碍等责之于胃。脾主运化,也就是消化吸收的功能,包括了现代医学肝脏、胰腺等消化腺的功能在内。

如果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就能消化吸收饮食中的营养物质,为全身各系统的功能活动提供能量。如果脾失健运,就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表现。如果脾不能升清,也就没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供给大脑,人就会出

现疲乏、头昏、嗜睡等表现。脾不能摄血,就会出现牙龈、鼻腔出血等表现。

现代医学所说的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病,早期多无明显的特异性表现,常见的是乏力、腹胀、食欲不振、牙龈及鼻腔出血等。而严重肝病所出现的黄疸、腹水、水肿等特异性表现,从中医学理论也是属于脾而不是肝。

春季是肝病恢复的好机会

按照中医学理论,春夏秋冬分别对应肝、心、肺、肾,脾不主时,寄旺于四季,也就是脾与四季都有关,而不独立主时。但五脏之中,肝和脾的关系最为密切;肝主升,脾亦主升,脾的运化升清有赖于肝的正常升发之气来协助。

春季阳气升发,为肝之主时,肝脏疏泄功能得以畅达,脾病得以减轻。从临床来看,肝炎、肝硬化等病患者往往在春暖花开的时候进入恢复或缓解的阶段。春季人体阳气始萌,呈升发之势,从养生的角度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一时机进行肝病的调养,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衣:俗语说“春捂秋冻”,因为春季多风,且气候多变,往往会出现乍暖还寒的天气。所以春季气温刚刚变暖之时,要根据天气变化慢慢减少衣物,以防感冒。

食:春季肝经当令,酸入肝,要适当吃一点酸味的食物,以滋养肝之阴血,这样就不容易出现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的症状。象苹果、草莓等微酸的水果,有利于养肝。不宜食用过于辛辣的食物,以免肝气升发太过,损伤肝阴。也不适宜吃过于苦寒的食物和药物,以免挫伤肝阳升发之气。

住:居住宜避风寒,另外就是保证充分的睡眠。现代城市生活中睡眠不足十分普遍。《黄帝内经》说:“人卧则血归于肝”,充分的睡眠是保证肝脏功能得以恢复的必要条件,要避免过度劳累。又说:“肝藏血”“久视伤血”,当今大量的电子产品对人视力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同时也会消耗肝血。

行:春季应该适度锻炼,最好采用散步等比较放松的锻炼方式,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的“披发缓形,广步于庭”,不宜采用过于剧烈的运动。因为,中医学认为“血汗同源”,大量汗出也会造成对肝血的消耗。

另外,春季养肝还需要特别强调心理和精神方面的调养,中医认为“肝藏魂”“怒伤肝”,春季阳气升发,容易产生肝阳上亢、肝气郁结的病症。所以春天应该舒畅心情,减少压抑、愤怒等不良情绪。《黄帝内经》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相当于脑出血的症状。所以控制愤怒等不良情绪不仅有助于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还对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有重大的意义。

治肝实脾知禁忌

一千多年前,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上工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所谓“实脾”也就是健脾、补脾的意思。针对当前中西医肝脾概念混淆的问题,可以改为“肝病实际在脾,治肝必须健脾”更加符合临床实践,也更容易为广大肝病患者理解。

治疗肝病,首先要知道脾的“所忌”。脾脏喜温而恶寒,喜燥而恶湿,喜淡而恶浊,喜养而恶劳,喜缓而恶急。饮食上“喜温而恶寒”养脾应该多吃温性的食物。所谓温,包括温度的温,尽量避免过于生冷的食物;同时还包括温性的温,从中医角度,如姜、蒜、茴香、羊肉等属温,苦瓜、梨、海鲜等多属凉。

“喜燥而恶湿”就是尽量避免过于黏腻难以消化的食物,如年糕、粽子、汤圆等。“喜淡而恶浊”就是尽量吃清淡食物,而不吃过于刺激的食物,辛(辣)、甘(甜)、酸、苦、咸五味皆不应太过,太过则伤脾。

从作息上,“喜养而恶劳”就是尽量注意休息、休养,而避免过度劳累。从情绪上,“喜缓而恶急”就是性情要和缓、柔和,避免情绪过于波动,尤其应该控制愤怒、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因为怒伤肝、恐伤肾、抑郁则脾失运化。另外,还需要特别注意,肝病的患者一定要知道凡病都是“三分治七分养”,要充分相信自我调养的作用,而不要完全依赖药物治疗,尤其不能过度治疗。目前,肝病患者过度治疗非常普遍,需要知道所有药物都需要脾胃的运化,服药过多必然对脾胃造成额外的负担,尤其是苦寒之药,伤脾最烈,常服久服,贻害无穷。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养肝去百病。因此一定要加深对春季养肝的认识,当然,并非仅仅限于肝病患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16.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春天养肝知禁忌 衣食住行要注意” 的相关文章

春暖花开之际如何远离咳喘

春暖花开时节要注意防春风,适当添加衣物,尽量选择防风材质衣物,重点保护颈部,久病体弱之人、婴幼儿及孕妇,最好穿件高领或圆领纯棉透气性较好的衣物,顾护好颈部及胸背部,以防风寒邪气入侵,避免因感冒而诱发哮喘。 常先生54岁,患支气管哮喘6年,平时坚持使用吸入药物控制,前两年控制得非常好,但4年前开始...

春季为何易得流行性传染病?

春季雨水增多,万物萌动,阳生阴长,病原微生物也开始活动,加上风邪活跃起来,免疫力低的人容易得“温病”。 春季容易发生流行性传染病,比如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非典型肺炎等。这类传染病就是中医学中的“温病”。春季雨水增多,万物萌动,阳生阴长,病原微生物也开始活动,加上风邪活跃起来,免疫力低的人容...

春天要细心应对儿童过敏

春天要细心应对儿童过敏

中医认为小儿肺、脾、肾三脏功能发育尚不成熟,过敏与这三脏功能失调不能正常运化水湿有关。 春天空气中花粉较多,过敏体质的宝宝易患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那在什么情况下,就是过敏了呢?比如有一些孩子湿疹反复发作,经常出现荨麻疹;进食某种食物后肚子痛;接触某种物质后出现皮疹、瘙...

春季如何预防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很多人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治疗存在误区,导致治疗效果不好且反复发作。春季是过敏性鼻炎患病的高发期,人们如何才能远离鼻炎折磨? 纠正过敏性鼻...

春季运动五注意

春天风大,锻炼时肢体不宜暴露过大,要学会鼻吸口呼,不要呛风锻炼。慢性疾病患者运动时要加强自身监护,适宜进行时间较短,强度较小的运动。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不少因冬日寒冷减少了运动的人们,此时正纷纷走进大自然,在尽情吸收春的气息的同时,进行各种运动锻炼。锻炼身体虽好,但需要结合季节特点,注意以下事项...

春天饮食“三多三少”

多吃甜: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旺,人可延年益寿。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多吃一点,如大枣、山药等。 多吃甜: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旺,人可延年益寿。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多吃一点,如大枣、山药等。 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