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养生就是拥有一个好的身体?从《黄帝内经》里品读古人的养生文化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08-11)养生文化149

提到养生,大家都不陌生,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如何保持健康长寿,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由此也催生了养生市场的持续火热,从琳琅满目的各类养生书籍、各种各样的养生药膳和保健品,到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的养生课程等等,养生的热潮一波跟着一波,似乎从来就没有衰退过。可是醉心于追赶各类养生潮流的我们有没有停下来,真正去思考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养生?养生仅仅就是为了追求拥有一个好的健康的身体吗?

我们都知道生老病死是我们这个世界谁也没法避免的自然规律,严格意义上来说,人自出生开始,就是在逐步迈向死亡的过程,我们的生命每多过一天,实际就是向生命的终点就再靠近了一天,所以求生,是生命的本能,健康长寿是每一个生命的本能追求,而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古人就已经在探索如何养生,也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关于的养生的宝贵智慧。

养生就是拥有一个好的身体?从《黄帝内经》里品读古人的养生文化  养生文化 第1张

而早在先秦时期,儒家人本思想理论的提出, 贵生理念和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养护,就是古人生命价值观的核心之一。从目前所能查到的资料来看,出现养生一词比较早的典籍有:

《庄子·养生主》:“得养生焉。”《黄帝内经·本神》曰: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邪僻不至长生久视。”

对于到底什么是养生?我们从古代医学知识的集大成者的《黄帝内经》也能明确的找到答案。

养生就是拥有一个好的身体?从《黄帝内经》里品读古人的养生文化  养生文化 第2张

一、基础的养生至少包含了有形和无形的两个层面:《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的这段文字就告诉了我们养生至少包含了有形和无形的两个层次:

1、养生最基础的是就是长养我们有形的筋骨,也就是保持我们身体的健康。

这是目前绝大部分养生关注的焦点,今天吃个什么补一下,明天做个艾灸,后天做个按摩等等,很多人对养生的概念仅仅停留在身体健康,不生病的基础上,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保持身体健康是养生的基础,但如果仅仅把养生停留在身体层面就太局限养生本身了。

养生就是拥有一个好的身体?从《黄帝内经》里品读古人的养生文化  养生文化 第3张

2、养生的再高一个层次是养护我们无形的心神和神智,保持情绪的中正平和。

相对于有形的身体,无形的心神和神智,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重点,《黄帝内经·素问》云: “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明白,情绪是导致我们生病最为关键的因素,而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案例,大部分人的疾病,特别是慢性病,绝不大部分的诱因就是情绪,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心神不宁,烦躁不安的时候,我们会吃不香,睡不好,人的整个状态都会非常糟糕,所以相对于养好我们有形的身体,养生的更高层次是养好我们的无形的心神和神智。而这就是养生的全部了吗?显然不是。

养生就是拥有一个好的身体?从《黄帝内经》里品读古人的养生文化  养生文化 第4张

二、养生最重要的是养我们生命本身的生命力:保持生命本身的生机和活力。所谓养生,重点不在养,而是在“生”,而什么是“生”?生是生命,也是生机,古人云春生夏长秋收冬天,最能体现生命生机状态的毫无疑问就是春天,春天是主生的,而春生的状态是怎么样的?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一提到春天,扑面而来的就是满满的都是青春活力,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充满了活力和张力,我们把青春年少的青少年亦称之为为充满了生命力,所以养生的重点既不是有形的身体,也不是无形的心神和神智,而是保持我们生命本身的生机和活力。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的“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所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这段话就告诉我们养生就是让我们生命本身真正达到“生”的状态,如同春色满园百花齐放,每个生命都能保持自身生命的生机和活力,如何让生命状态保持青春年少般的生命力,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才是真正养生重点,而一个人的生机与活力跟年龄无关,跟学历无关,任何一个生命本身都能拥有的生机和活力,如同每个人都拥有青春年少一样,如何让我们的生命状态永远保持青春年少的活力,这才是真正养生的重点所在。

养生就是拥有一个好的身体?从《黄帝内经》里品读古人的养生文化  养生文化 第5张

四、养生的最高境界是长养生命的生生不息。保持生命本身的生机和活力的状态,是养生的核心和重点,但并不是养生的终点和最高层次。

《孟子·尽心上·忘势》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

养生的“生”除了生机和生命力,还有更高层次的内涵就是延绵生命生机活力的生生不息。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绵几千年而经久不衰,正是因为故上古圣人之教下也,在他们自身达到了返朴归真,合于道以后,会用他们的智慧教导他人,服务他人,以长养生命的生机的生生不息,延绵不绝,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绵几千年而不绝,正是因为在华夏大地上,在不同的时代,前仆后继的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圣人和接过了中华文化接力棒的仁人志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才是真正的养生精神,让自身生命本身保持生命力和生机活力的同时,进而影响他人激发他人的生命活力和生机,以延续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的永续传承。

养生就是拥有一个好的身体?从《黄帝内经》里品读古人的养生文化  养生文化 第6张

薪火相传

而如何长养生命的生生不息?答案就在我们几千年的中华文化里面,因为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是唯一生生不息没有中断的文明,这也是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真正核心所在,养护我们生命本身的生机活力生生不息,守护和传递这股生生不息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呵护华夏子孙乃至人类文明之火的生生不息。

养生就是拥有一个好的身体?从《黄帝内经》里品读古人的养生文化  养生文化 第7张

结语:作为真正人本主义思想的中华文明,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祖就提出了贵生,养生的理念,但如果仅仅把养生局限于自身身体的健康与否,打个太极拳,吃个保健品那就是养生,那是把养生概念大大的局限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首先让自身生命本身保持生命力和生机活力,进而影响他人激发他人的生命活力和生机,从而达成人类文明的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这就是古人告诉我们养生文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3991.html

标签: 养生文化
分享给朋友:

“养生就是拥有一个好的身体?从《黄帝内经》里品读古人的养生文化” 的相关文章

金庸武侠中的养生宝典

金庸先生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他的武侠世界里,都传递出中医养生的精妙,其中有很多养生方法值得我们效仿。 曾几何时,一本又一本武侠小说伴随着我们长大,“金庸”这个名字也成为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心中的“大侠”。10月30日,当代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金庸先生无论在现实生活...

养生也要以和为贵

儒家文化向来推崇“和为贵”的思想,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倡导在均衡中化解矛盾,求得和谐与发展。谓“和”,就是协调、和谐、平衡、融洽之意。 儒家文化向来推崇“和为贵”的思想,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倡导在均衡中化解矛盾,求得和谐与发展。谓“和”,就是协调、和谐、平衡、融洽之意。“...

能中和者必长寿

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当以道家和儒家最为重要。道家崇尚自然,儒家的核心思想是“致中和”和“仁”,两者均对中医养生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其中,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当以道家和儒家最为重要。道家崇尚自然,儒家的核心思想是“致中和”和“仁”,两者均对中医养生学产生了深远...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

《黄帝内经》详细论述了养护生命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四时养生、情志调摄、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按摩导引养生等等,内容相当丰富。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理论渊薮,其主要著作者为黄帝的医药顾问岐伯以及岐伯学派的弟子们。《黄帝内经》全书162篇中有40多篇的内容涉及研究人体生命的变化规律,探讨衰老的机理,寻找增...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