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秋补佳肴--山药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美食养生409
山药性味甘平,有良好的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功效。其中以河南怀庆地区产者质量最佳,习称怀山药,既是入馔佳蔬,又是道地药材。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调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乃培补脾胃清补之品。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尤其是经历完炎夏煎熬和消耗,入秋之后,人们难免会出现少气懒言,精神疲惫,周身困乏,食少不化等脾胃虚弱的表现,俗谓“秋乏”。这是由于夏天人体营养失衡,能量大大亏耗所致,被称为隐性营养失调。

为了补充夏日的消耗,进入秋天后,不少人开始考虑进补,以调整营养失调。然而,此时调补身体,若马上大量进食肉类食品,不但会加重胃肠负担,而且由于秋季燥气主令,还会有化热助燥之虞。那么,什么食物能够二者兼顾,化害为利,它当属药食兼优的山药。

中医认为,山药性味甘平,有良好的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功效。其中以河南怀庆地区产者质量最佳,习称怀山药,既是入馔佳蔬,又是道地药材。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调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乃培补脾胃清补之品。还有,秋燥极易伤肺,而肺主皮毛,易致口唇干燥、皮肤干裂以及毛发脱落。古医家认为,山药能益颜色,润皮毛,保持皮肤水分不致干燥。如《新修本草》言:“薯蓣,日干捣细筛为粉,食之大美。”由此可知,山药是秋季最佳滋补食品。

山药吃法众多,蒸、煮、炒、炸、粥、汤皆宜,作为秋补,以制粥为佳,既能给养,又可润燥,单用或加入其他一些食品均可。

山药粥:山药100克,粳米100克,同煮制粥,每日早晚食用。适用于体虚无力、脾虚泄泻、虚劳咳嗽。

山药红枣粥:山药60克,切成颗粒,大枣30克,粳米50克,加水煮成稀粥,用糖调味服食。可补益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营血虚亏。

山药燕麦粥:山药100克切片,燕麦片50克,加水共煮为粥。适用于脾肾两虚患者。

山药扁豆莲子粥:山药15克,白扁豆15克,莲子15克,粳米50克,四味共煮成粥。能健脾止泻,适用于脾虚泄泻、心悸。

山药玉米粥:山药60克,玉米90克,冰糖30克,将山药切成细丝,与玉米入锅,加入适量水,同煮30分钟,再放入冰糖,煮成胶状稀粥。具有益气健脾、防癌的功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2285.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补佳肴--山药” 的相关文章

都说粗粮养生好 四类人群并不适

都说粗粮养生好 四类人群并不适

粗粮本身不易消化,且营养不全面,吸收率低,因此粗粮虽好却不适宜所有人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越来越重视,饮食习惯也由“细”变“粗”。营养专家认为,荞麦、大豆、玉米、紫米、燕麦、红薯等粗粮一能“消灭”胆固醇;二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的风险;三能促进消化功能,缓解便秘和平衡...

蘘荷:活血调经消肿毒

蘘荷:活血调经消肿毒

蘘荷的食用部分和生姜一样主要在根部,要取其地下新生茎芽。因为枝叶跟生姜的枝叶真的太像,所以有的地方直接把蘘荷叫洋禾姜。 相较于初春的野菜,初秋的野菜似乎少了很多,如果要说比较特别的、有代表性的,蘘荷应该有一席之地。 生姜的“亲姊妹” 村民的“野人参” 在江苏如东,这里的老百姓叫它洋合笋。你...

金秋到来南瓜“尝” 亦饭亦菜清甜香

金秋到来南瓜“尝” 亦饭亦菜清甜香

南瓜是养生菜、保健饭,药食兼备;它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消炎解毒的功能,其叶、花、藤、种子也供药用。 南瓜为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美洲大陆,明代中期漂洋过海,传入我国,所以它还被称作番瓜、倭瓜、窝瓜。它生命力极强,春天绽芽吐绿,夏季蔓秧开花,一棵南瓜秧苗可以蔓延半亩田...

秋风起,蟹脚痒 如何吃蟹有讲究

秋风起,蟹脚痒 如何吃蟹有讲究

螃蟹虽肉嫩肥美,但中医学认为其味咸、性寒,实属寒凉之物,故脾胃虚寒的患者包括孕妇都不应过多食用。 俗语有云“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意思是说,螃蟹一年四季都能吃,但是秋天是吃蟹最好的季节。中国民间素有“蟹肉上席百味淡”的说法,美食家将吃螃蟹作为“秋天最隆重之事”,就连著名作家梁实秋...

栀子花花香、味美亦疗疾

栀子花花香、味美亦疗疾

栀子花做成美食,味道也很好;栀子花苦寒,能人血分而清邪热,还可用于辅助治疗疮肿毒、肠风下痢、血热妄行等病症。 栀子花分大花栀子、小叶栀子等几种,而其中的山栀子,亦名野桂花、玉荷花等。栀子花是难得的消暑花卉,还可以用来熏制花茶、制作食品和烹调食用,更是一味使用广泛的中药。中医认为,栀子花性寒,...

处暑节气仍长夏 推荐3款祛湿粥茶

处暑节气仍长夏 推荐3款祛湿粥茶

长夏涵盖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五个节气,长夏的气候特点是炎热而夹湿,所以,长夏养生重在防湿、祛湿。 虽然处暑了,但目前仍处在长夏这一阶段。长夏涵盖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五个节气,长夏的气候特点是炎热而夹湿,所以,长夏养生重在防湿、祛湿,以下介绍几道保健养生祛湿粥茶饮: 茯苓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