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螃蟹应该就“姜”吃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美食养生421
金秋吃螃蟹时,不要忘了放一些姜片,不但美味,还调理了身体。

每年9~10月是螃蟹黄多油满之时,是吃螃蟹最好的时候。但每年品蟹季节,在各大医院总会碰到不少因为吃蟹不当导致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病人,以及因过量吃蟹导致痛风发作、复发的例子。到底该如何正确吃螃蟹呢?

螃蟹属于寒性食物,不易被消化、吸收,而且它又是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因此,如果摄入过多螃蟹,容易在人体内产生大量尿酸,从而导致痛风发作。还有一些高血脂患者也会产生健康问题,但由于这些不适在初级阶段不容易表现出来,常常被人们忽视。此外,食用大闸蟹过多,还容易诱发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那是不是就不能吃螃蟹了呢?其实不然,在吃螃蟹的时候,可以搭配热性的姜来中和。

中医认为,姜性味辛热。辛者能散,热者能温,生姜具有散寒发汗、温胃止吐、杀菌镇痛、抗炎之功效。姜的特性是属于比较温热的,也正是这个特性,姜有着很好的补阳、助阳、通阳的作用,特别适合体质虚寒的人。此外,姜还能舒张毛细血管,增强血液循环,兴奋肠胃,帮助消化。

姜作为一种保健食材,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姜可以暖胃开窍,还能促进身体排湿驱毒。然而姜不是调味、熬汤那样简单,更不只是螃蟹的“配角”,它还有着不为人知的功效。

姜是老天送给老百姓的饮食佳品。中医的药方中以姜为君臣佐使之药的也比比皆是。医圣张仲景著《伤寒论》里共有113方,后世医家尊为方药之祖。这些方里用姜的方子约有60方,占一半之多,其中含生姜37方,干姜23方。可见姜对于治疗疾病的重要性。生姜祛病养生的方法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有一年四季不离姜的习惯,民间素有“朝含三片姜,不用开药方”“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家备小姜,小病不慌”等说法,诸多民谚都反映了生姜的保健功效。所以,金秋吃螃蟹时,不要忘了放一些姜片,不但美味,还调理了身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2284.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螃蟹应该就“姜”吃” 的相关文章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现代很多人对“药食同源”的认识已经违背了它最初的本意,简单地从字面上认为食物与药物之间可以划等号,在治病或者调理身体的时候盲目把药物当食物去使用,或者夸大某些食物的药用价值,以食物去追求其治病的作用。 脱发要吃何首乌、肾虚进补枸杞、补血来点当归和人参……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养生经”,不知道让...

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

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适合吃什么食物,是从五脏的特性和不同需求说的,不能太过机械,每种味道列举的食物也不一定完全准确,我们日常生活运用的时候要灵活。 人体有病可以用不同味道的药物进行补泻治疗。《素问·脏气法时论》讲到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就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味道的食物来进行调理。 食物...

五谷丰登瓜果香 食物养生保健康

五谷丰登瓜果香 食物养生保健康

金秋时节,没有冬季的寒冷,少了夏季的炎热,满目都是丰收的稻蔬瓜果,是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大好时节。 金秋时节,没有冬季的寒冷,少了夏季的炎热,满目都是丰收的稻蔬瓜果,是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大好时节。整个夏季,因炎热少食的人们,便可以在这个季节好好食补,为应对寒冷的冬季奠定良好的基础。 秋季食疗本草多...

经常喝酸奶,你知道怎么喝才最健康吗?

经常喝酸奶,你知道怎么喝才最健康吗?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群,胃肠功能好,在炎热的季节,偶尔可以喝直接从冰箱冷藏室里拿出来的酸奶,但不主张经常喝。 对于酸奶的喝法,众说纷纭。从冰箱拿出来就喝,还是过一会儿再喝?对于身体健康的人群,胃肠功能好,在炎热的季节,偶尔可以喝直接从冰箱冷藏室里拿出来的酸奶,但不主张经常喝,经常喝容易患胃病;若...

舌尖上的辛温调味品紫苏

舌尖上的辛温调味品紫苏

紫苏有着草本植物特有的清新气味,微苦,带一点薄荷的清凉,适合给厚重的油脂做点缀,也能为鲜味增添层次感。 紫苏是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片卵圆,单面或双面呈现紫色者为紫苏,叶片纯绿者为白苏,两者性味相似,常混作一谈。 紫苏古称“桂荏”,“荏”为白苏,萌发之初风姿怯弱,颇得文人墨客的喜爱。《诗经...

辣椒:温中散寒又开胃

辣椒:温中散寒又开胃

中医认为辣椒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等功效。常用于辅助治疗寒滞腹痛、呕吐、泻痢、冻疮、疥癣等病症。 阳台能种植的药食两用的中草药有很多,但是果子具有观赏性的却不多,如果要推比较常见的,辣椒一定是首选,尤其是当红彤彤的辣椒长出来的时候,更增添了阳台上的一份喜庆。 开胃散寒 温中发汗 相传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