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冬季缺氧症的防治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冬季养生685
“冬季缺氧症”是由于冬季气候寒冷,人们室外活动少,而且紧闭窗门,室内开放空调、暖气或生火取暖等,以致室内空气流通不良,空气污染所致,人体长时间缺氧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冬季缺氧症”是由于冬季气候寒冷,人们室外活动少,而且紧闭窗门,室内开放空调、暖气或生火取暖等,以致室内空气流通不良,空气污染所致,人体长时间缺氧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症状多样

“冬季缺氧症” 可有如下临床症状: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疲惫无力和嗜睡等;二、呼吸系统症状:如胸闷不适,呼吸困难,咽痒咳嗽等;三、循环系统症状:如心悸不适,心跳加快,或心跳减慢等;四、外周循环不良症状:如口唇发绀,四肢不温,脸色苍白、易生冻疮等;五、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腹胀不适和大便秘结等。此外,有的人可因缺氧而出现机体免疫力下降、感冒次数增多且不易痊愈等症状;原有心、肺疾病者可因“冬季缺氧症”而使原心、肺疾病症状加重;如因生火(如煤火、炭火或柴火等)取暖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者,则可有面色潮红、口唇樱桃红色、昏迷不醒和呼吸循环衰竭等症状。

预防有招

一、定时打开窗门通风换气:有环境保护研究资料显示,家居或办公室内每换气一次,可去除居室或办公室内50%至60%的混浊和有害气体;可使机体血氧浓度升高65%或以上;可使机体二氧化碳排出80%以上;并可大大地提高人们的工作或学习效率。通风换气的具体做法为:每天早、午、晚各打开窗门一次,每次15至30分钟即可;如换气时室内、外无明显空气流动,则可适当借助于抽风机、电风扇或空调机来通风换气。

二、使用现代家电通风换气:北方高寒地区室内外温差大,不大适宜每天几次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则可根据自身条件,利用现代家电通风换气。如有条件的家庭或单位可安装室内空气净化器,每天定时开启,以净化室内空气,消除室内二氧化碳,提高室内氧气浓度;如果空调有“通风”或“换气”功能,则可通过使用此二种功能来通风换气。

三、采用熏蒸法来消毒灭菌:对于一些不宜每天数次开窗门、且无上述现代家电的家庭,则可因陋就简,采用熏蒸法来消毒室内空气。方法一是:取食醋5至10毫升/立方厘米加水1至2倍,紧闭门窗,加热熏蒸至食醋蒸发完毕为止(因为食醋含5%醋酸,对某些致病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方法二是:取纯乳酸12毫升/100立方米加等量水,放于碗内,加热熏蒸(熏蒸前关闭窗门),熏蒸完毕后移去热源,室内继续密封2小时,然后开窗换气15分钟即可。

治疗有术

一、在室内工作、学习的人一旦出现“冬季缺氧症”的临床症状,应立即打开窗门通风换气,并作深长呼吸,以呼出体内积聚的二氧化碳,吸入新鲜空气(氧气)。但在这之前,最好先解开围巾、领带以及衣领钮扣等,以免上述东西压迫气管,妨碍呼吸道通畅,影响通风换气效果以及避免上述东西压迫颈动脉,影响大脑供血。北方高寒地区的患者,通风换气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以免冻伤。

二、无糖尿病和其它禁忌症的“冬季缺氧症”的患者,可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立即以白开水冲葡萄糖(或白糖、红糖等)口服,并口服维生素C片0.3至0.6克,及维生素E胶丸100至200毫克,以增加大脑及肢体营养供给,抗氧化和抗自由基,保护脑细胞;或以人参切片开水冲服,或口嚼西洋参等,以增强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

三、家中备有简易氧气袋者、或家中备用有简易氧气生发装置者,应迅速吸氧,或迅速启用简易氧气生发装置,以缓解缺氧症状。但应注意吸氧浓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久,症状缓解即可停止使用,以免供氧过度或高浓度吸氧,造成体内二氧化碳相对不足,从而失去对呼吸中枢的刺激,导致呼吸抑制。

除此之外,对有“冬季缺氧症”症状、并感冒发热反复不愈者,应到医院请医生进一步治疗;对原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者并发“冬季缺氧症”并经上述治疗

|<< << < 1 2 > >> >>|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824.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冬季缺氧症的防治” 的相关文章

冬季之气谓之“寒” 养生保健“肾”为先

冬季之气谓之“寒” 养生保健“肾”为先

立冬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秋去冬来,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出现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易感风寒等现象。中医理论认为,冬季主气为寒,寒与肾相应,所以冬季最易耗伤肾之阳气出现腰膝冷痛等肾阳虚症状。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11月8日是立冬,立冬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秋去冬来,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出现腰膝冷痛、...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中医学十分注重气化运动,冬至是阴阳气交接的重要节点;中医注重天人相应,顺时养生,五运六气是自然宇宙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12.22日是冬至,它既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一如年节”,民间尚有...

冬三月养生的“养藏”之道

冬三月养生的“养藏”之道

在冬季,人体的阳气也内敛、下降,并藏于肾。在五脏功能活动中,肾的闭藏在此时为主导,因此,冬季是养藏的季节,是补肾的季节。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 为什么冬季需要“养藏”? 生命是一个生、长、收、藏循环往复的过程...

天冷肾友防感冒

慢性肾脏病患者久病体虚,若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志不佳,加之外来寒邪侵袭,更易罹患感冒。 冬天来临,天气干燥,室外寒风凛冽,室内温暖如春,冷暖的交替特别容易感冒。对于正常人来说,感冒了多喝开水,注意休息,一周之内便可痊愈。但是,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感冒可不是一件小事,感冒可诱发肾脏免疫活动...

冬季养生“四不妄”

冬天是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是一年的结束,亦是下一年的开始,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养生对来年的健康至关重要。 冬天是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是一年的结束,亦是下一年的开始,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养生对来年的健康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冬季养生,重点在于御寒、养肾和闭藏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时间最为适宜,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冬季养生,重点在于“御寒” “养肾”和“闭藏”。 冬季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季节,寒冷气候考验着人体的耐受能力。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