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冬季养生,重点在于御寒、养肾和闭藏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冬季养生554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时间最为适宜,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冬季养生,重点在于“御寒” “养肾”和“闭藏”。

冬季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季节,寒冷气候考验着人体的耐受能力。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时间最为适宜,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岁暮天寒,迎来2017年最后一个月,全国各地纷纷降温,零度以下的气温对于北方来说已是常态。古籍早有记载,古人善于在这寒冷时节对身体进行养生防护,不仅能舒适的安度寒冬,同时也为来年创造健康的身心条件。冬季养生,重点在于“御寒” “养肾”和“闭藏”。

御寒为首,顾护足背

御寒为冬季养生第一步,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引起许多旧疾复发或加重,特别是一些严重威胁到生命的疾病,比如中风、脑溢血等。

俗话说:“风从颈后生,寒从脚底入”。御寒保暖主要从后背和足部做起。颈部以及后背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为人体阳中之阳。寒邪易伤阳气,通过背部入侵可引发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故背部保暖尤为重要,穿保暖厚实的衣物,佩戴围巾等保暖之物,此外,还应注意冬季不宜频繁洗澡,洗澡虽能清洁皮肤,促进新陈代谢,但冬季气候寒冷,洗澡太勤,无疑增加了寒邪从颈背入侵的风险,诱发疾病的发生,所以可以适当减少洗澡频率。

脚位于人体最下部,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都汇集于此,但同时也是阳气最不易到达的地方,阳虚体质的人常有脚部发凉的症状,在冬季更为明显。此时可在入睡前,用40℃~50℃的热水泡脚,可加速血液循环,消除疲劳,也可配合加入一些温热的药物,起到祛寒保暖,鼓舞阳气,引热下行的作用,对于下半身阳气虚,阴寒重的情况非常有好处。此外,头为诸阳之会。人体的阳经于头面部交汇,故在冬季用冷水洗面,可以促进头面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以肾为本,食宜温补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而肾阳是人体阳气之本,对脏腑起到温煦、生化之效,若肾阳不足,就会出现精神疲惫、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小便不利或频数等症状,所以冬季养生首要保护肾阳。

冬季补肾不是泛补、滥补,也不是一味的用名贵食材补养身体,而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辨证施补,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冬季,人们往往会感到食欲旺盛,饮食中可以适当摄入高热、高营养、味浓色重、补益力强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等。经典药食汤方“当归生姜羊肉汤”正是食饮之时,能够起到温肾助阳、补气养血之效。

但是,对于患病的人来说,冬日进补需谨慎,遵守医嘱择取食物,如糖尿病患者可以生晒参、人参等作为补品,而避免甘草等含糖较高的药食;有血脂过高、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就应避免吃阿胶、牛鞭等高蛋白、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所以,本身患有疾病之人,切记进补需谨慎,不适合的进补无疑会导致加重病情、越补越糟。

《千金月令》曾有记载:“(十二月)是月可补药,不可饵大热之药,且早食,宜进宿熟之肉”。说明冬季是进补时令,但依然要避免进食大辛大热之品,以温补为佳,比如可选择植物性滋补品,如山药、黑豆等;动物性滋补品如羊肉、牛肉、虾等。此外,可适量小酌酒水,《千金方》曾载:“冬三月宜服药酒一、二杯,立春则止。终身长乐,百病不生”。酒性温,味辛而苦甘,有温通血脉、宣散药力、温中祛寒、振奋阳气之效,冬令适当少量饮用滋补药酒确有裨益,饮酒后快速的血液流动还能有效冲刷血管壁,从而防止血栓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胆固醇,达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冬令需“藏”,静谧养神

冬季养生除以护肾阳为要,还应注意闭藏。在冬季,人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血流缓慢,韧带弹性和关节的灵活度降低,此时人应该少动多静。但并非是什么运动都不做,冬季锻炼应循序渐进,运动有度,不能骤然运动,避免大汗淋漓,锻炼后及时擦干汗液,着干燥衣物。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特别是患有呼吸道、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晨练,因早晨气温低,寒性收引,血管易收缩,气血运行不畅而使原有疾病复发或加重,此时,可以选择傍晚进行锻炼活动。在冬日里适当的散步、慢跑都是不错的运动选择,使身体微微有汗,气血静而不止,从而阴阳更调和。

此外,冬季养神也应着眼于“藏”。《黄帝内经》有记载:“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指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宁静、安谧,尽量控制个人精神活动,最好能做到情绪含蓄而不外露。其实际意义就在于:冬季人们要尽量隐藏心绪思维,静神少虑,喜怒不形于外,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因七情伤身。

中医强调“神藏于内”,尤其是在当下社会人们心绪不宁,竞争激烈的今天来说,这更加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592.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冬季养生,重点在于御寒、养肾和闭藏” 的相关文章

冬季如何预防五类多发病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许多常见疾病如感冒、皮肤干燥、鼻炎等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上升。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许多常见疾病如感冒、皮肤干燥、鼻炎等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上升。如何做好防范措施,将这些多发病拒之门外?专家介绍说,做好日常保健,提高抵抗力是预防所有疾病的“万金油”。 感冒: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冬天更是“...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中医学十分注重气化运动,冬至是阴阳气交接的重要节点;中医注重天人相应,顺时养生,五运六气是自然宇宙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12.22日是冬至,它既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一如年节”,民间尚有...

天冷肾友防感冒

慢性肾脏病患者久病体虚,若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志不佳,加之外来寒邪侵袭,更易罹患感冒。 冬天来临,天气干燥,室外寒风凛冽,室内温暖如春,冷暖的交替特别容易感冒。对于正常人来说,感冒了多喝开水,注意休息,一周之内便可痊愈。但是,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感冒可不是一件小事,感冒可诱发肾脏免疫活动...

冬季发冻疮 预防知识知多少

冻疮好发于耳部、鼻部、面颊、足跟、手指和足趾远端,有时大腿、小腿和臀部可见深在性冻疮。患者常感觉皮肤冰冷、麻木、活动困难,伴有瘙痒感,灼热感或疼痛感。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它是由于气候寒冷、环境潮湿等因素引起局部皮肤产生的一种异常炎症反应。临床表现多为单个至多个红色甚至蓝紫色斑疹、丘疹或...

冬季养生需要辩证施补

冬天适当进补不但能确保人体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热能的支出,同时为来年的“春生夏长”以及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进补时要因人而宜,根据具体情况进补。 冬天是人体对能量及营养的需求较高的季节,人体吸收消化功能较强,适当进补不但能确保人体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热能的支出,以抵御严寒,增强抗病能力,同时还可将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