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冬季少吃凉 阴阳得平衡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冬季养生476
养生应讲究进补均衡,冬天除了进食热食或性热的食物外,适当吃些凉食或性冷食物,喝凉白开水,有益无害——既能消除上火现象、预防感冒、加强免疫功能等,还能达到减肥的目的。

天气逐渐转冷,人们穿得厚、住得暖、活动减少,难免会造成体内积热不能适当散发。加之很多人为了“耐寒”而常吃热量较高的食物,甚至盲目大补,很容易产生胃肺火盛,出现体内蕴热的现象。养生应讲究进补均衡,冬天除了进食热食或性热的食物外,适当吃些凉食或性冷食物,喝凉白开水,有益无害——既能消除上火现象、预防感冒、加强免疫功能等,还能达到减肥的目的。

在冬天适当吃凉菜等冷食,既可去火,还能让肠胃得到“耐寒锻炼”。因为吃冷食能增强胃肠功能,既能使黏膜功能旺盛,还能使人体从内部降温。另外,冷食还可刺激免疫系统,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冬天的冷饮不是“冰镇”,“冷饮”的最低温度以“手摸着不冰凉”为宜。

专家提示,最好的“冷饮”就是冷却的白开水(沸水经自然冷却至20℃~25℃)。平常喜欢喝滚烫开水来御寒的人们,这个冬天不妨换换口味,尝试喝点凉白开水。不要小瞧了它哟,可以预防感冒、咽喉炎,尤其是早晨起床喝一杯,能使肝脏解毒能力和肾脏排洗能力增强,促进新陈代谢,加强免疫功能,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肌梗塞。

但冷食无法治本,只能起到带走体内一部分热量的作用。所以,如果上火严重,不妨再吃些鸭肉、海带、蜂蜜、银耳、莲子、百合、白萝卜、大白菜、芹菜、菠菜、香蕉、苹果等凉性食物来个双管齐下。最好和温性食物一起吃,达到平衡。

由于低温会加速体内维生素的代谢,因此冬天想通过食物“保暖”,不一定非要多吃性热的食物,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也有助于“抗寒”。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在冬天吃凉性食物,脾胃虚寒的人,尤其是胃肠功能欠佳者、儿童和老人要慎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684.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冬季少吃凉 阴阳得平衡” 的相关文章

冬季如何预防五类多发病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许多常见疾病如感冒、皮肤干燥、鼻炎等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上升。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许多常见疾病如感冒、皮肤干燥、鼻炎等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上升。如何做好防范措施,将这些多发病拒之门外?专家介绍说,做好日常保健,提高抵抗力是预防所有疾病的“万金油”。 感冒: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冬天更是“...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中医学十分注重气化运动,冬至是阴阳气交接的重要节点;中医注重天人相应,顺时养生,五运六气是自然宇宙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12.22日是冬至,它既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一如年节”,民间尚有...

冬三月养生的“养藏”之道

冬三月养生的“养藏”之道

在冬季,人体的阳气也内敛、下降,并藏于肾。在五脏功能活动中,肾的闭藏在此时为主导,因此,冬季是养藏的季节,是补肾的季节。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 为什么冬季需要“养藏”? 生命是一个生、长、收、藏循环往复的过程...

冬季寒风来袭,小心吹“歪”脸

冬季寒风来袭,小心吹“歪”脸

冬季气候寒冷,是面瘫病的高发季节。患者以 20-40 岁的男性居多,病因一般是感染了嗜神经、带状疱疹等病毒,又在过度劳累或面部长期吹风等因素下而诱发。 寒风能够将脸“吹”歪,这个说法似乎不可思议。然而每年冬季,在很多人的脸上却验证了这一说法:口鼻歪斜、流口水,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腮等动作...

冬季养阳是关键 起居养生8要点

冬季养阳是关键 起居养生8要点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自然界万物闭藏。冬季养生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原则。 冬季的自然界阴盛阳衰,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故养生专家建议,冬季养生应该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入冬后,天气转寒,因此“敛阴护阳”的主要内容就是“祛寒就温”。一...

冬季发冻疮 预防知识知多少

冻疮好发于耳部、鼻部、面颊、足跟、手指和足趾远端,有时大腿、小腿和臀部可见深在性冻疮。患者常感觉皮肤冰冷、麻木、活动困难,伴有瘙痒感,灼热感或疼痛感。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它是由于气候寒冷、环境潮湿等因素引起局部皮肤产生的一种异常炎症反应。临床表现多为单个至多个红色甚至蓝紫色斑疹、丘疹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