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正文内容

错误的防寒方法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冬季养生440
层层包裹正确做法:过冬的衣服要选择轻而保暖的羽绒服或者能抵挡寒风的皮衣,里面可以穿一件稍宽松的柔软毛衫,但不要让领口太紧,否则容易造成脑供血不足。

1、睡觉蒙头

人在蒙头睡觉的时候,不断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完全集中在被子形成的一个狭小空间内,氧气浓度不断下降,而人体在整个睡眠过程中又会自然散发出潮湿的热量,这样,被子里的空气是相当潮湿而污浊的。如果长时间蒙头睡觉,大脑会严重缺氧,第二天工作也不会有精神,人会变得头脑昏沉。

正确做法:睡眠时一定要让脸露出来,让鼻腔能够在睡眠过程中正常呼吸。

2、层层包裹

衣服本身并不产热,只是把热量保存下来。如果空气层厚度超过1.5厘米,会导致空气对流加大,热量散发得更快,保暖性自然下降。而且,衣服穿得多了,人体自身体温调节机能也会下降,反而容易发烧感冒。

正确做法:过冬的衣服要选择轻而保暖的羽绒服或者能抵挡寒风的皮衣,里面可以穿一件稍宽松的柔软毛衫,但不要让领口太紧,否则容易造成脑供血不足。

3、捂住口鼻

围巾如果围在嘴上,当人在呼吸的时候,细小的羊毛纤维和细菌就会被吸入肺部,引起呼吸道感染。还有不少人戴口罩是为了御寒,但如果整天戴着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对冷空气的处理能力会被人为地减弱,稍微受寒,反而容易感冒。

正确做法:戴围巾要把嘴巴和鼻子露出来,以保持呼吸畅通;如果不是严重空气污染,应尽量别戴口罩。

4、空调常开

空调虽然能够在冬天带给人们温暖,但是空调尤其是办公室里的空调内部都存在长期积攒下来的细菌粉尘,当空调一开,这些物质自然随着空气进入室内,被人吸入体内。有些体质弱的人,就有可能因此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气管炎、鼻炎等等,而且干燥的空气对皮肤也有损害。

正确做法:使用空调时,可在室内放置加湿器或放一盆水,以便保持室内适度湿润。室内温度调节应适宜,宜逐渐将温度调高。当温度调至适宜时,应脱去外衣;如要外出,应逐渐将温度调至15℃为宜,不要马上离开空调房间,这样能使鼻腔对空气温度有一个适应过程。晚上睡眠温度以在15~18℃之间为佳。有感冒或其他传染病患者的家庭,不宜使用空调。

5、减少运动

冬季由于气候寒冷,人们多不愿外出运动。其实,越是寒冷,越应多多运动,因为运动是驱除寒冷的最好办法,还可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正确做法:冬季也要坚持锻炼,可选择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也可选择室内健身,如跳操,打乒乓球、保龄球等。

6、紧闭门窗

冬季关上门窗睡觉,的确会减少空气对流,使室内温度上升,但由此带来的空气不流通危害更大。据专家介绍,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500余种化学物质,其中从呼吸道排出的有149种,其结果是使空气中含有大量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尘粒,对呼吸道有影响,因而那些闭窗贪睡的人经常会患感冒、咳嗽、咽炎等。

正确做法:不要因为外面天寒地冻就整天紧闭门窗,要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冬季应每天开窗2~4次,每次10分钟左右。尤其是病人的住所更应注意经常通风。

7、喝酒防寒

喝酒后,由于外周血管如皮肤内的微血管广泛扩张,热量通过皮肤向外散发,所以人们会感觉到皮肤温热。但是,酒精毕竟不同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能量物质,它产生不了多少热量,所以喝完酒后,由于机体这种不正常的散热会使热量大量丢失,温和的感觉最终会被寒冷所代替。因此,喝酒是不能御寒的,只会越喝越冷。

正确做法:我国有一句老话:“饭后暖,酒后寒。”说的就是白酒。在酒类中,有御寒效果的是黄酒,尤其是温饮黄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具有补血养颜、活血祛寒、通经活络的作用,能有效抵御寒冷的刺激,预防感冒。

8、室温过高

室温超过22℃,身体会出现不适。温度高导致室内干燥,人体呼吸系统抵抗力降低,易引起急性咽喉炎等。对于需要频繁外出的人来说,室温过高,还会造成人为的室内外温差大,使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突然发作的概率。对于抵抗力差的老人,更会引起肺炎等。另外,室温升高,人体耗氧量增加,容易疲劳昏睡。

正确做法:室温在18~22℃之间比较适宜。室温偏高时,要增加室内湿度,在室内放一盆水及植物,也可用加湿器。窗户要适当通风,每次开窗不少于30分钟。平时多喝开水,多吃水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660.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错误的防寒方法” 的相关文章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

中医学十分注重气化运动,冬至是阴阳气交接的重要节点;中医注重天人相应,顺时养生,五运六气是自然宇宙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12.22日是冬至,它既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一如年节”,民间尚有...

冬三月养生的“养藏”之道

冬三月养生的“养藏”之道

在冬季,人体的阳气也内敛、下降,并藏于肾。在五脏功能活动中,肾的闭藏在此时为主导,因此,冬季是养藏的季节,是补肾的季节。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 为什么冬季需要“养藏”? 生命是一个生、长、收、藏循环往复的过程...

天冷肾友防感冒

慢性肾脏病患者久病体虚,若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志不佳,加之外来寒邪侵袭,更易罹患感冒。 冬天来临,天气干燥,室外寒风凛冽,室内温暖如春,冷暖的交替特别容易感冒。对于正常人来说,感冒了多喝开水,注意休息,一周之内便可痊愈。但是,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感冒可不是一件小事,感冒可诱发肾脏免疫活动...

冬季养阳是关键 起居养生8要点

冬季养阳是关键 起居养生8要点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自然界万物闭藏。冬季养生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原则。 冬季的自然界阴盛阳衰,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故养生专家建议,冬季养生应该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入冬后,天气转寒,因此“敛阴护阳”的主要内容就是“祛寒就温”。一...

冬季高发慢阻肺 日常预防尤为重

冬季天气干燥寒冷,刺激呼吸道,容易引发慢阻肺急性发作。冬季雾霾天气增加,空气中弥漫大量污染物和病菌,经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增加慢阻肺的发病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3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旨在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专家介绍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

数九寒天预防脑出血

冬季寒冷刺激引起血管的强烈收缩,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导致发生病变的脑内细小动脉破裂,造成脑出血。另外,体力劳动、情绪激动、吸烟饮酒、便秘等也容易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出血。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曾有神经内科专家说过,如果把大脑比作农田,脑血管就像水道,水道灌溉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