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季热饮助养生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495
今年夏天,桑拿般的高温天气已不再是南方人特有的“专利”;连素有“冰城”之称的哈尔滨也经常受到热浪的炙烤,37~38℃左右的气温成了“家常便饭”。

今年夏天,桑拿般的高温天气已不再是南方人特有的“专利”;连素有“冰城”之称的哈尔滨也经常受到热浪的炙烤,37~38℃左右的气温成了“家常便饭”。面对酷暑难耐的日子,怎样科学应对才能安然地度夏呢?专家建议“以热攻热”,夏日里多喝点热汤热水,十分有助于养生保健。

汤羹饮食夏季为宜

一年四季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更迭变迁,万物随之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人体气血的运行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夏季三月,以暑热为主,此时气候炎热,阳气蒸腾浮散,人体也要顺应阳气浮散的趋势。人体因阳气浮越于外,则阴气伏藏于内,脾胃喜暖而恶寒,如脾胃虚弱,其消化能力亦随之减弱。此时的饮食最难调摄,因贪凉则伤阳,如燥热则伤阴,而冷黏、油腻之物又容易损伤脾胃,故古人认为饮食宜温软,以汤羹为宜。

夏季阳气发泄,人体机能亦应跟上阳气发泄的节律,气血活动趋于向表,人的阳气也浮越于外,腠理(汗孔)易开泄而多汗,所以夏季本宜汗出,汗出则热随之而泻。古代医家认为人之所以能汗出,全赖食入之水谷,水谷既可滋汗源,又可助汗出,正如感冒服药后多饮热水以取汗。所以,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汗出不畅可以喝热饮,借热饮的温暖之气有助于发汗。

专家介绍说,夏季煲汤以广东人以及韩国人最为著名。夏季暑热之气易耗气伤阴,而且岭南地区地气湿热,长久居住,热毒、湿气侵身在所难免,因而广东人煲汤取清热解暑、泻火解毒、益气生津之功。北方气候寒凉、干燥少雨,人们多食面粉乳肉,一般体质较壮,脾胃之受纳运化功能和卫外功能较强;与之相比,南方气候温热且潮湿多雨,人们多食大米鱼虾,一般体质较弱,脾胃之受纳运化功能和卫外功能也相对较弱。因此,南方人较北方人更热衷于易于消化的汤品饮食,而且南方人较北方人腠理疏松,汗液易泄,喝热饮取汗解暑的效果十分显著。

同样,韩国民众通常在每年的头伏、中伏、末伏这三天要进补营养品,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参鸡汤,汤料中有鲜高丽参、糯米、红枣、蒜、姜、栗子等。他们认为,参鸡汤营养丰富、热量高,有助于恢复炎热天气所消耗的体力。故古人有“春夏养阳”的原则,即对“能夏不能冬”的阳虚阴盛患者,夏季用温热之品预培其阳,则冬不发病。相对鲜高丽参、糯米、红枣、蒜、姜、栗子等温热之品而言,阳气虚者适合于参鸡汤,而非对所有人皆有裨益。

夏季养生适宜热饮

专家指出,天人合一的养生之道,要求人们掌握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并且顺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适时护养调摄。夏季的阳气很旺盛,自然界万物因而都发展得很旺盛。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的阳气就要适当外泄,因此《黄帝内经》在四季养生原则中提到“使气外泄”,该出汗就得出汗。如果违反了这一规律,阳气当旺盛而不能旺盛之时,那就要“伤心”,因为心气通于夏。而且如果阳热之气不能发散于外,而郁积于内,秋凉之气束缚于外,就容易出现寒热往来的疾患。换句话解释,夏季人们的阳气全都浮越在外,夏季就应该外散,正常汗出。现在一到夏天,大家都在用空调,室内温度比室外低。由于人体的腠理有自保功能,一进空调房,腠理就会闭合,不让寒气过多地侵袭身体。如果从空调房走到室外,外面非常炎热,腠理便又开泄。如此一来,影响腠理开合之功能,从而扰乱人体内阴阳的气机。所以常在有空调的房子里,更应该适当喝点儿热饮,并注意在出汗时勿吹空调风纳凉解暑。

专家补充说,夏季自然界阳气盛,人体气血趋向于表。阳气浮越于外,阴阳平衡,则阴气伏藏于内,而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亦偏嗜滋腻厚重之品,而不喜欢淡渗之物,故脾阳屡屡被伤,湿邪最易来袭;且暑湿弥漫之时,又多贪凉,冷饮不绝,瓜果生食,更加四时寒凉之物,夜夜贪食碍脾之酒肉,而使身

|<< << < 1 2 > >> >>|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523.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夏季热饮助养生” 的相关文章

夏日高温影响人体各个系统 加强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夏日高温影响人体各个系统 加强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在夏日的高温下,人体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可引起许多疾病和症状,所以夏天应特别加强养生保健。 从气象学来说,每五日为一“候”。当平均气温每候高于22℃时才是夏季的到来。每候平均气温等于或大于30℃才算酷热期,三伏天正值酷热期,所以俗语说:“热在三伏”。三伏天在我国最热的地...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胃肠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湿热较重的环境中,人容易困乏、食欲差,还容易腹泻。 夏季高温天气,人们普遍食欲下降,茶饭不香,甚至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胃肠不适,老人和儿童尤其如此。专家介绍,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如果外界气候湿热...

夏日生活“五个最佳”

要想平安度过夏天,生活中的五个“最佳”可助你一臂之力。 夏季天气炎热,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多。因此,要想平安度过夏天,生活中的五个“最佳”可助你一臂之力。 最佳蔬菜——苦味菜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闷、头昏、食欲不振、身体消瘦。此时,吃点苦味蔬菜大有裨益。中医认为,夏令...

夏季小心泌尿系结石

夏季天气炎热,经皮肤和呼吸道丢失的水分较多,易引起人体缺水,导致尿液浓缩,尿液中的矿物质容易变成细小的沉积物,从而形成结石。 夏季天气炎热,经皮肤和呼吸道丢失的水分较多,易引起人体缺水,导致尿液浓缩,尿液中的矿物质容易变成细小的沉积物,从而形成结石。结石病不发则已,一发“惊人”。高温天气,泌尿系...

冬病夏治也可“内治”

内治中的内服即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程、病情轻重、阴阳偏盛偏衰的个体差异及脏腑失和的不同类型,选用不同的药物内服或食物疗法,在夏季三伏之际,运用内服药物、药膳食补等手段,以防止冬病,去除痼疾的治疗方法。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中较有特色并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法之一,所谓“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

安度夏日 清暑利湿健脾胃

中医认为,暑邪为阳邪,炎热升散,伤及人体后,可上犯头目,内扰心神,严重者导致高热心烦、面赤烦躁等暑热证。 夏季天气炎热,昼长夜短,降雨增多,湿度也逐渐增加,让人感觉湿热难耐。即将进入小暑时节,小暑节气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而人体阳气在外,脾胃相对空虚,很容易出现寒热错杂的状况。 脾脏位居中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