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瓜溢药香消酷暑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483
今年7月23日到8月7日为大暑时节,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人的脾胃活动相对较差,常觉疲惫和食欲不振。然“天生万物以养民”,西瓜、南瓜等因有消暑作用,有助于人们度过这一难耐时节。

今年7月23日到8月7日为大暑时节,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人的脾胃活动相对较差,常觉疲惫和食欲不振。然“天生万物以养民”,西瓜、南瓜等因有消暑作用,有助于人们度过这一难耐时节。西瓜号称夏季瓜果之王,被喻为“自然的饮料”。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古时西瓜又名寒瓜,《南史·滕昙恭传》说,昙恭“年五岁,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俄遇一桑门问其故,昙恭具以告。桑门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还以与母,举室惊异,寻访桑门,莫知所在”。《本经逢源》记载,“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泻。能解太阳、阳明中暍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白虎汤为汉伤寒论方,能清热生津,解渴除烦。《松漠记闻》载,“有人苦于目病,令以西瓜切片曝干,日日服之,遂愈,由其性冷降火故也”。故民谚云:夏日吃西瓜,药物不用抓。但是大量吃西瓜也有副作用。李鹏飞《延寿书》载,“防州太守陈逢原,避暑食瓜过多,至秋忽腰腿痛,不能举动,皆食瓜之患也”。

哈密瓜味甘如蜜,奇香袭人,有“瓜中之王”的美称,是夏季解暑的佳品。《本草纲目》中说它具有“止渴、除烦热、利小便、通三焦团壅塞气、治口鼻疮”之功效,可治发烧、中暑、口渴、小便不利、口鼻生疮等症状,如果常感到身心疲倦、心神焦躁不安,或是口臭者食用之,都能清热解燥。清初河西走廊的哈密瓜还是皇家贡品,张寅之《西征纪略》载:“路逢驿骑,进哈密瓜,百千为群。人执小兜,上罩黄袱,每人携一瓜,瞥目而过,疾如飞鸟。”如此气势,足与唐玄宗时万里飞马贡荔枝的盛况相媲美了。

香嫩爽口的丝瓜是酷暑餐桌上常见的食物之一。宋杜汝能有诗云,“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丝瓜攀缘处是绝好的风景。《本草纲目》载,丝瓜“生苗引蔓延树竹,或作棚架”,“其茎有棱,六七月开黄花”,“其瓜大寸许,长一二尺,甚则三四尺,深绿色,有皱点,瓜头如鳖首。嫩时去皮,可烹可曝,点茶充蔬”。丝瓜味甘、性凉,入肝、胃经,有清暑凉血、解毒通便、祛风化痰的作用,《陆川本草》说它“生津止渴,解暑除烦”,《本草求真》称“丝瓜性属寒物、味甘体滑。凡人风痰湿热,蛊毒血积,留滞经络,发为痈疽疮疡,崩漏肠风,水肿等症者,服之有效,以其通经达络,无处不至”。丝瓜还能润肌美肤,故丝瓜汁又称“美人水”。

南瓜是蔬菜之王。因为它既当菜又代粮,在农村很有人缘。南瓜茎长达数米,节处生根,粗壮有棱沟,心形叶片两面密被茸毛,熟瓜淡黄至橘黄色,呈扁球形、球形至长圆形,瓜皮光滑,通常具浅沟或肋。《滇南本草》载,“南瓜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胃二经,能润肺益气,化痰排浓,驱虫解毒,治咳止喘,疗肺痈与便秘,并有利尿、美容等作用”。《本草再新》说它“平肝和胃,通经络,利血脉,滋阴水,治肝风,和血养血,调经理气,兼去诸风”,故民间又传“南瓜补血”。在海盐,“南瓜礼”的故事至今流传:清代张艺堂,欲拜丁敬身为师,苦于家贫,以南瓜为礼,先生欣然受之,并当场烹瓜备饭予以招待。

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症状。苦瓜以味得名,形如瘤状突起,又称癞瓜;瓜面起皱纹,似荔枝,遂又称锦荔枝。《滇南本草》言其“苦,寒,平”,能“治丹火毒气,疗恶疮结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疔疮疼难忍”,“泻六经实火,清暑,益气,止渴”;《生生编》称之“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随息居饮食谱》说它“青则涤热,明目清心。熟则养血滋肝,润脾补肾”。

冬瓜是冬季之瓜吗?原来它虽生产于夏季,却因瓜熟之际,表面上有一层白粉状的东西,如同冬天所结的白霜,故称冬瓜。冬瓜形如枕头,《本草备要》称其“寒泻热,甘益脾,利二便、水肿,止消渴,散热毒、痈肿”,《本草再新》说它“除心火,泻脾火,利湿祛风,消肿止渴,解暑化热”。冬瓜还是女性的美容佳品。《本草纲目》认为用冬瓜瓤“洗面澡身”,可以“祛黑斑,令人悦泽白皙”,冬瓜仁能“令人悦泽好颜色”;《神农本草经》记载,冬瓜子能令人“面容生辉”。

“园丁傍架摘黄瓜”的景象在川北旺苍最是常见。黄瓜是由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中原的,称为胡瓜,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汉臣襄国郡守樊坦将其改为“黄瓜”。黄瓜肉质脆嫩、汁多味甘、芳香可口。《本草求真》记载,黄瓜“气味甘寒,能清热利水”,《日用本草》说它“除胸中热,解烦渴,利水道”,《陆川本草》言其“治热病身热,口渴,烫伤”。

夏日酷热,于瓜棚架下,瓜藤蔓旁,以美味解暑,以文字生凉,不亦快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501.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瓜溢药香消酷暑” 的相关文章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理论,是根据《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

夏季养心 养阳是关键

夏季养心 养阳是关键

中医养生讲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时值夏季,大众应根据夏季的时令特点来科学养生。 中医养生讲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时值夏季,大众应根据夏季的时令特点来科学养生。 茶饮药膳祛暑热 中草药中有一类药材,既是药物也是食物,为药食同源之品,选择这样一类药食同源之品,配成茶饮药膳,实为夏季养生之佳品。...

心脏病患者夏季预防中暑小常识

心脏病患者夏季预防中暑小常识

夏季常见的湿热天,人体不能正常排汗,皮肤血流量和心输出量大大增加,心衰发生率和心脏病死亡率也会增加。 夏季气温高,想要顺顺利利的度过夏季就要注意防暑降温。 据了解,中暑的发生是综合因素产生的,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高温、高辐射,也就是俗称的干热,强烈的太阳照射和较高的温度导致人体水分大量散失...

夏季属火应于心 凉血养心最养生

夏季属火应于心 凉血养心最养生

夏三月阳气大放,夏属火应心,心为阳脏,所处上焦,为阳中之太阳,夏三月人的阳气主要集中于心。 夏,是怒放,是生长。适度“放纵”以待秋。夏长正是为秋收,自然之法则。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炎暑将临,雷雨增多,万物进入旺盛生长时节。此时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

暑期学生溺水多 家长警惕防悲剧

溺水已经成为暑期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家长一定要常提醒,常教育,常关注,防止孩子因溺水而发生意外。 炎炎夏日,戏水游泳成为人们最热衷的消暑方式,而溺水已经成为暑期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家长一定要常提醒,常教育,常关注,防止孩子因溺水而发生意外。 下水游泳前要确认的事项 注意事项 1....

夏天养好肺 秋冬少受罪

夏天养好肺 秋冬少受罪

盛夏,人体的阳气会达到一年中的高点,外界暑热骄阳,躲在体内的寒邪、痰湿最容易被赶出来。对于已经有肺部疾病的人来说,相比寒冷的冬天,患者夏季感觉最舒服,是稳定期康复治疗的“黄金季节”。 肺不仅掌管人体的呼吸,还协调辅助心脏,管理全身气机、血液、津液的运行,并且促进尿液和大便的排泄。与此同时,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