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梅雨季节 如何防湿邪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444
梅雨季节,痰湿体质的人容易出现舌苔厚腻、代谢发生变化后引起的身体水肿,大便黏稠,甚至觉得困、重、疲乏,还有些人会自觉自己喝水比以往减少。

阴雨连绵让很多人觉得身体湿乎乎的,容易出油,人也不是很舒服。湿邪成了这段时间的常见病症,表现也不大一样。从目前的门诊来看,大多数人还没有明显梅雨季节引起的身体不适的表现,但会有些消化科胃肠不适的病人,以及呼吸科老慢支病人,包括皮肤科一些真菌感染病人,问及自己发病是否与梅雨季节有关系。有诸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不想喝水、舌苔白腻或黄腻等。

梅雨季节,痰湿体质的人容易出现舌苔厚腻、代谢发生变化后引起的身体水肿,大便黏稠,甚至觉得困、重、疲乏,还有些人会自觉自己喝水比以往减少。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出现“中交运化”,很多人会觉得消化不良,胃肠不适。湿邪的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也有差别,针对皮肤科,可能就是真菌感染引起的湿疹、桃花癣、荨麻疹、神经性皮炎、脚癣等病症;在关节筋脉则引发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等。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在这种季节,人体脾胃受“湿邪”的影响最大。由于湿热与外部环境和气候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以保持良好的人体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其实,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容易在梅雨季节出现不适,但是有些特殊体质的人,如老慢支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质类食物之外,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山药、冬瓜等,还有一些如空心菜、菠菜、芹菜、莲子、蘑菇、银耳、莴笋、胡萝卜、花菜、油菜、绿豆芽等黄绿色蔬菜和时令水果,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平素脾虚湿重的人,可选用藿香、佩兰、扁豆、薏仁煮粥。或者,可选用藿香、佩兰及苍术等中药制成香囊佩戴胸前以防病。

过凉过热食物都宜忌。尽管天气逐渐变热,但也不可稍感暑热就过量饮用清凉饮料,以免损伤阳气。也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起居也要防湿,尽量少在潮湿的地方活动。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抽湿机或在墙角放置干燥剂,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阴雨天气时注意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以祛除湿气;外出时携带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这个时节气候多变,忽冷忽热,要随天气增减衣服,以预防感冒的发生。

多做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练气功等,使身体气血通畅,郁滞疏散,筋骨舒展。还可以选择天气晴朗的周末出去郊游。置身于万木吐翠、芳草茵茵、阳光和煦、空气清新、如诗如画的环境中,能使人心胸开阔,疲劳消除,精神振奋,提高工作的效率,还能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腰腿肌肉的活动,加强心脏和肺的功能,降低血脂、血压,防治心血管病,因而,郊游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过度疲劳也容易导致湿邪乘虚而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457.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梅雨季节 如何防湿邪” 的相关文章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季节多雨潮湿,水汽上升,空气湿度大,加之或因外伤雾露、或因汗出粘衣、或因淋雨涉水、或久居潮湿之地,人体易感受湿邪而引发诸多疾病,长夏养脾的原则是“健脾祛湿”,可从日常饮食起居做起。 中医养生保健特别强调“三因养生”,即“因时养生”“因地养生”“因人养生”。专家介绍,“因时养生”就是根据不...

夏日高温影响人体各个系统 加强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夏日高温影响人体各个系统 加强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在夏日的高温下,人体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可引起许多疾病和症状,所以夏天应特别加强养生保健。 从气象学来说,每五日为一“候”。当平均气温每候高于22℃时才是夏季的到来。每候平均气温等于或大于30℃才算酷热期,三伏天正值酷热期,所以俗语说:“热在三伏”。三伏天在我国最热的地...

酷夏贪凉空调猛 警惕得上空调病

凡是与空调有关或空调引起的相关疾病,就称之为 “空调病”或称为“空调综合征”,是指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而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上呼吸道感染、关节酸痛等一系列症状。 严格来说,医学上并没有“空调病”这个诊断名称,这是一个社会学诊断的病名。一般来说,凡是与空调有关或空调引起的相关疾病,就...

夏天养好肺 秋冬少受罪

夏天养好肺 秋冬少受罪

盛夏,人体的阳气会达到一年中的高点,外界暑热骄阳,躲在体内的寒邪、痰湿最容易被赶出来。对于已经有肺部疾病的人来说,相比寒冷的冬天,患者夏季感觉最舒服,是稳定期康复治疗的“黄金季节”。 肺不仅掌管人体的呼吸,还协调辅助心脏,管理全身气机、血液、津液的运行,并且促进尿液和大便的排泄。与此同时,肺也...

盛夏时节骨病患者勿贪凉

夏季不贪凉是预防各种关节痛的根本。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原本就有肩周炎及腰背痛的人不要直接暴露。 “最近天热,睡了一夜凉席,第二天就开始腰疼、腿麻。”56岁的市民常女士坦言,他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冬春天都没事,没想到大热天却犯了病。专家解...

2018戊戌年夏季五运六气养生法

2018戊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中见太徵火运,全年气候寒热变化较大,雨水分布不均,夏天寒、湿会偏重。因此今年除了遵循“夜卧早起”“使志无怒”的“夏三月”养生原则外,更要结合运气特点加以调摄。 中医治病养生讲求“天人相应”之理,遵循自然规律,顺时颐养,《黄帝内经》有言:“智者之养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