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555
人不能长寿健康,分析起来不外乎三方面原因:“天刑”“地杀”“人祸”。前两者属于“天灾”,人很难改变,而后者是能自己控制的。

人不能长寿健康,分析起来不外乎三方面原因:“天刑”“地杀”“人祸”。前两者属于“天灾”,人很难改变,而后者是能自己控制的。这就得出一个结论: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健康都是自己的不良行为或习惯造成的,多数是咎由自取。

民国时期的着名中医学家谢观说,中医在汉唐之前“所重者术而已,虽亦言理,理实非所重也。宋以后之医家,乃以术为不可恃,而必求其理。”唐以前的中医学重视实用技术,也讲道理,偏重于经验复制,道理主要用来解释。到唐以后,中医学开始重视理论研究,力求先把道理搞清楚,然后解释、概括和推导实用技术。这样一来实用技术就千变万化,又万变不离其宗——技术背后的那个道理。

从重“术”到重“理”,被认为是中医学的一次大飞跃,而这种飞跃与宋明以来思想界理学的兴盛有很大关联。宋明理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探究本源,即《周易》所谓的“穷理尽性”,这一思路被运用于研究人体生命,于是就出现了一批既精通《周易》又通晓医理的大家,中医学界称之为“易医”,而明代的张景岳(张介宾)就是“易医”的杰出人物。

人体生命的根源在“先天”元气,这种元气由遗传而来,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衰弱,人到中年就衰减掉一半了。

张景岳曾说:“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即遗传素质好则容易健康长寿;遗传素质差则容易短命夭亡。在先天禀赋基础上谈养生,“后天”才能有所作为,“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斫削者,夭者更夭”,遗传素质好,又对健康善加呵护,就更加长寿;遗传素质差一些,又不太注重养生,就更难长寿。同时,“先天之强者不可恃,恃则并失其强矣;后天之弱者当知慎,慎则人能胜天矣”,非常强调养生行为中人力的作用。仗着身体好而随意妄为,毁伤健康,原来的好素质也会失去;惦记着身体弱而谨慎调养,慢慢就会转为强壮,就“人能胜天”。

所以,人不能长寿健康,分析起来不外乎三方面原因:“天刑”“地杀”“人祸”。“天刑”就是天时不利,比如气候反常;“地杀”就是地利方面的不利因素,比如干旱、水涝。前两者属于“天灾”,人很难改变,但能想办法消除危害或适应变化,而后者是能自己控制的。这就得出一个结论: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健康都是自己的不良行为或习惯造成的,多数是咎由自取。比如,困于酒者,好酒贪杯的,会导致劳损、郁结、淫溺等病症;处心积虑,思虑过多的,容易导致精气神涣散;恃强好胜或者逆来顺受的,容易损伤肝脾;沉迷功名,好高骛远,趋炎附势的,容易劳心过度而生病。

人就要注意自己的思想、行为,也就是要讲求“四慎”——慎情志可以保心神,慎寒暑可以保肺气,慎酒色可以保肝肾,慎劳倦饮食可以保脾胃。

慎情志,归根到底就是“为善”“诚信”。做好事帮助人使别人快乐、幸福,自己也就快乐、幸福;做人做官不能贪鄙,不能干伤天害理的事,更不能强取豪夺;君子取财有道等等。

慎寒暑,其实就是注意天时更迭,天气变化时要小心应对,不能粗心大意,比如乍暖还清冷,就要好好将息,不要动不动就让自己感冒了。

慎酒色,现在已经有确切的数据表明,那些所谓喝酒“上脸”的人,如果饮酒不节,得食管癌的风险要比不饮酒的情况高6~10倍。为了健康,喝酒要有节制。

慎劳倦饮食,这是现代人最难做到的,总是能找到诸多借口,让自己很劳倦,让自己饮食不规律。不过,推荐的原则总是很简单,比如饮食勿偏、饥饱适宜、防劳慎色等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32.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的相关文章

芊手佩戒护红颜

算来,小小的一只手,有六条经脉贯彻,戒指戴在手上,便是对这六条经脉进行按摩,所以戒指有保健功效也不足为奇了。疏通经络本就是功劳赫赫,加之戒指的材质各有千秋,不同的材质对健康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戒指是一种装饰品,同时也是爱情的象征。但其实戒指不单有装饰的作用还具有养生的功效。我们的大拇指走的是肺...

切宜省言

“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净,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矣。有道者能之,予何人哉,切宜省言而已。” “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净,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矣。有道者能之,予何人哉,切宜省言而已。”...

中年男性更应重视养生

由于社会角色使然,中年男性承担着远比女性为多的社会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加之现代社会的高强度、快节奏,使他们不能随时进行放松和休息。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约有35%以上的人处于疲劳状态,尤其是中年男性人群疲劳状态者高达60%~75%。专家们指出,持续过度疲劳、长期睡眠不佳后果严重,易引发慢...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人越到中年,发现自己不能再好好地睡一个完整的觉了,有的人甚至会被夜尿憋醒,以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    01  为什么会被尿憋醒?  一般到了40岁以上,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起夜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身体会有自然的分泌节律,夜间睡觉的...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