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季养生之情志养生篇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482
《黄帝内经》说夏季应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其意思是说,在夏天要使人的精神像自然界的万物一样郁郁葱葱,蓬勃向上,心情愉悦,切忌发怒,使机体的气机宣畅,这是适应夏季的养生之道。

1.夏应“养长”

《黄帝内经》说夏季应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其意思是说,在夏天要使人的精神像自然界的万物一样郁郁葱葱,蓬勃向上,心情愉悦,切忌发怒,使机体的气机宣畅,这是适应夏季的养生之道。在精神调养上,中医学认为“冬季要藏”,“春季要生”,而夏季则要“长” 。因为夏日炎炎,往往容易让人心烦意乱,心绪不宁,所以夏天更要心情舒畅,精神要充沛、饱满、情绪外向,如万物蓬勃生长一样,这就是“夏养长”,因为只有神气充足,人体的机能才旺盛而协调。

2.恬静养神

中医学认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调神摄生,首贵静养。《黄帝内经》曰: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因此,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字,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做到摒除杂念,内无所蓄,外无所逐。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这样有利于防病去疾、促进健康,有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

夏季养长是养一种生发的状态,多做户外运动,多与人交往,多想积极开朗的事,这样心情才能畅达;而“养静”就是要心情平静,不急不躁,通过自我调理或户外运动等方式把心中之抑郁燥热散发出来,正所谓心静自然凉,心宁而神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284.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夏季养生之情志养生篇” 的相关文章

荷香盈盈润炎夏

荷香盈盈润炎夏

赏荷除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外,荷叶、荷花、荷梗还是一味中药,亦食亦药。 炎炎夏日,乡间点点蛙鸣的池塘里,常见绿荷点点,荷扇摇摇,荷花含笑,一派美妙的田园风光。宋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人李渔的《芙蕖》,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等名...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理论,是根据《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

心脏病患者夏季预防中暑小常识

心脏病患者夏季预防中暑小常识

夏季常见的湿热天,人体不能正常排汗,皮肤血流量和心输出量大大增加,心衰发生率和心脏病死亡率也会增加。 夏季气温高,想要顺顺利利的度过夏季就要注意防暑降温。 据了解,中暑的发生是综合因素产生的,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高温、高辐射,也就是俗称的干热,强烈的太阳照射和较高的温度导致人体水分大量散失...

夏天养好肺 秋冬少受罪

夏天养好肺 秋冬少受罪

盛夏,人体的阳气会达到一年中的高点,外界暑热骄阳,躲在体内的寒邪、痰湿最容易被赶出来。对于已经有肺部疾病的人来说,相比寒冷的冬天,患者夏季感觉最舒服,是稳定期康复治疗的“黄金季节”。 肺不仅掌管人体的呼吸,还协调辅助心脏,管理全身气机、血液、津液的运行,并且促进尿液和大便的排泄。与此同时,肺也...

盛夏时节骨病患者勿贪凉

夏季不贪凉是预防各种关节痛的根本。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原本就有肩周炎及腰背痛的人不要直接暴露。 “最近天热,睡了一夜凉席,第二天就开始腰疼、腿麻。”56岁的市民常女士坦言,他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冬春天都没事,没想到大热天却犯了病。专家解...

夏季养生三要素:养阳、祛湿、勿躁

中医养生讲究“人与天地相应”,通过改善起居、饮食及情志来调节五脏之气,使之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相统一。夏天应遵循“夏气之应,养长之道”的规律,才能使外邪不易侵犯人体,达到颐养天年之功。 一把蒲扇,几声蝉鸣,点点流萤,夏至已至,转眼间炎热的夏天来临了。古有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