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今年的三伏天有点热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429
根据中医运气学说,今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总的天气以燥热为主,雨水相对偏少,局部地区可因“燥极而泽”,出现短暂小范围密集降水。

这几天微信被炎热天气的各种段子和避暑搞怪图所刷屏。热的正常吗?措手不及吗?其实不然。根据中医运气学说,今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总的天气以燥热为主,雨水相对偏少,局部地区可因“燥极而泽”,出现短暂小范围密集降水。《圣济总录·卷第二·运气》记载:“阳专其令,炎暑盛行,风燥横运,多阳少阴”。

另外,今年上半年实际气候特点,是热的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按照中医五运六气专家顾植山的分析,今年有“郁火”存在。自然界五运六气有“胜复郁发”的自我调稳机制,有“郁”则有“发”,目前的高温,受到上半年的“郁火”得以发出的影响。这是好的征象,伏邪“郁”久不“发”,容易导致疫病发生。

俗话说“热在三伏”,今年又是闰中伏,伏天长达40天。所以今年的伏天不仅仅“热”,而且会觉得“长”。针对此情况,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防暑降温 预防中暑

近来不时有出现中暑的报道,应当引起重视。持续炎热高温,人的体能消耗过大,要做好防暑降温。外出尽量选择早晚气温稍低时进行,注意躲避烈日,备好防晒用具,最好穿棉、麻类的浅色长袖衣服,少穿化纤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要注意及时、充分补充水分,出汗较多时,可以喝些淡盐水。随身准备些人丹、清凉油,以备不时之需。

夏虽极热 亦莫贪凉

国医大师邹燕勤的父亲邹云翔曾立下家规“不准家人和孩子们吃冷饮”。虽然这个家规看似有些不近人情,但从中医角度来讲,这是有其科学依据的。古人对阳气的重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明代名医张景岳在《内经附翼》中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嗜食冷饮,贪享冰凉味蕾刺激,久之势必会有损脾胃及肾之阳气。所以吃冷饮要讲究个度。对于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食物,最好先在外面放一会再食用为好,以便于肠胃适应。

夏季既是阳气最盛时亦是阳气易损时。平常应注意空调温度不要开得过低,一般28℃左右,同时要注意保护好腹部、背部、膝盖等部位,以免感受寒、风之邪。清代养生大家曹庭栋,在《老老恒言·衣》中曾指出:“夏虽极热时,必着葛布短半臂,以护其胸背。”外出前先关掉空调,让身体适应一下。另外,有的人喜欢冲凉、游泳,因为此时毛孔、腠理疏松、扩张,卫外功能减弱,容易感受外邪,因此出汗后不要立即冲凉、游泳。

天人相应 冬病夏治

民谚有“夏治三伏行针忙”的说法。三伏时节,阳气强盛,阴寒消逝,在此时治疗“冬病”,一方面可以乘“伏天”阳气强盛之势,祛除体内沉寒痼疾;其二,有利于培补亏损之阳气;三能更好发挥中药疗效,达到预防“冬病”发作或铲除病根。这实际上就是践行“天人相应”理论。

清代医家张璐在《张氏医通》中载述:“冷哮灸肺俞,膏盲、天突、有应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这也是目前很多人引用作为冬病夏治三伏贴的理论支撑。但是,近来中医养生或者打着“中医”旗号的养生机构,各种三伏养生手段的推介与运用和这个天气一样“热”的很。但是凡事得有个度,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要客观、理性对待,建议还是到专业医疗机构咨询专业人员为好。

饮食调理 消暑度夏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近年来论养生,大家最关注的还是怎么吃的问题。从中餐的不同菜系和烹调大法,不难看出,人们对吃是很有讲究的,不仅要有味觉口感享受,还要有健康养生追求。

《黄帝内经》里面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其中,“气味合而服之”这句话大家讲的不多,传统中药学《神农本草经》等讲的是药物的“四气五味”理论,以药物性味之偏,以达到治疗疾病病性之偏,如苦能泄热、燥湿;酸能收敛、固涩。此外,中医讲究“药食同源”,《黄帝内经》说:“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吕氏春秋·尽数》还提出:“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大体来说,饮食一则要从“气味”角度,遵循“药食同源”;二则要应时,遵从时令节序。还要说一点就是,结合运气理论调摄,即五脏苦欲补泻,五郁、六淫胜复治例原则。

夏季在五行属火,在人体属心,要注意调心、养心。《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的原则;从运气学说角度,这一时段应遵循“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的调摄方案。重点推荐荷叶类食物:莲是睡莲科植物,可以说是一身宝,荷叶、荷梗,莲子、莲芯,藕等,都是药食同源的。荷叶,苦、涩、平,归心、肝、脾经,具有解暑、清热、利湿的功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237.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今年的三伏天有点热” 的相关文章

夏季贪吃冷饮小心患肠胃炎

夏季贪吃冷饮小心患肠胃炎

每到夏季,不少人为了解暑热,贪吃冷饮,这些冰凉的食物大量进入肠胃后,刺激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 每到夏季,不少人为了解暑热,贪吃冷饮,这些冰凉的食物大量进入肠胃后,刺激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严重还会诱发肠易激综合征。另外...

夏日生活“五个最佳”

要想平安度过夏天,生活中的五个“最佳”可助你一臂之力。 夏季天气炎热,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多。因此,要想平安度过夏天,生活中的五个“最佳”可助你一臂之力。 最佳蔬菜——苦味菜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闷、头昏、食欲不振、身体消瘦。此时,吃点苦味蔬菜大有裨益。中医认为,夏令...

夏天应当热着过

炎炎夏日,很多人喜欢宅在房间,吹着冷风,吃着冰淇淋,或者再来点冰镇西瓜,却不知“冬天当冷,夏天当热”。 炎炎夏日,很多人喜欢宅在房间,吹着冷风,吃着冰淇淋,或者再来点冰镇西瓜,却不知“冬天当冷,夏天当热”。一味贪凉食冷,会导致身体各种不舒服。夏季天热,人体毛孔开放,气血向外走,贪食冷饮,最容易损...

安度夏日 清暑利湿健脾胃

中医认为,暑邪为阳邪,炎热升散,伤及人体后,可上犯头目,内扰心神,严重者导致高热心烦、面赤烦躁等暑热证。 夏季天气炎热,昼长夜短,降雨增多,湿度也逐渐增加,让人感觉湿热难耐。即将进入小暑时节,小暑节气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而人体阳气在外,脾胃相对空虚,很容易出现寒热错杂的状况。 脾脏位居中焦,...

长夏养生防湿护脾是关键

农历六月,古称长夏,雨水较多,湿气偏盛,所以预防伤湿,首当护脾。只有人体脾阳振奋,脾的升降运化功能正常,才能有效地抵御湿邪的侵袭。 农历六月,古称长夏,此时至夏末秋初,自然气候有一个显著特点,即雨水较多,湿气偏盛,因而如同春风、夏暑、秋燥、冬寒一样,湿就成为长夏的主气。湿气过盛,可作为致病邪气伤...

入夏养生四大原则

入夏后,天气逐渐炎热,温度明显升高,但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较大,人体生理状态随之发生了一定改变,如不注意,很容易引发疾病。 入夏后,天气逐渐炎热,温度明显升高,但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较大,人体生理状态随之发生了一定改变,如不注意,很容易引发疾病。春夏交替季节,切忌贪图冷饮凉食及突减衣服,以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