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2018戊戌年夏季五运六气养生法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554
2018戊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中见太徵火运,全年气候寒热变化较大,雨水分布不均,夏天寒、湿会偏重。因此今年除了遵循“夜卧早起”“使志无怒”的“夏三月”养生原则外,更要结合运气特点加以调摄。

中医治病养生讲求“天人相应”之理,遵循自然规律,顺时颐养,《黄帝内经》有言:“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最能体现“天人合一”优势特色。

“四序相错行”“物新感节移”,又到仲夏,我国江南地区已进入梅雨时节。从运气角度看今年的气候特点:2018戊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中见太徵火运,全年气候寒热变化较大,雨水分布不均,夏天寒、湿会偏重。因此今年除了遵循“夜卧早起”“使志无怒”的“夏三月”养生原则外,更要结合运气特点加以调摄。

不可贪凉以伤阳

中医重视人体阳气的顾护,《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时至仲夏,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夏至一阴长”,阴气已悄然渐增,正如宋人张耒在《夏至》中所言“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人体出汗后,腠理疏松,更容易感受外邪侵袭,所以不可嗜食冷饮、贪凉空调,以免损耗阳气。穿衣也有讲究,宋人蒲虔贯《养生要录》指出:“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

尤当注意防腰痛

不同的运气、气候会导致不同的疾病发生,从运气角度分析,今年仲夏寒、湿偏重,容易诱发腰痛,《圣济总录》记载:“岁半之后,地气主之,其化太阴湿土,若湿淫于内,……腰似折”,对于有腰肌劳损、腰椎疾病者可能会加重,要注意预防。

宋代著名医家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中记载了“水气阴盛之腰痛证”,同样是在戊戌年,腰痛“服遍药不效,如是凡三月”,最后采用“灸肾俞”的方法治愈,所以推荐有腰痛老毛病的人,此时可以灸肾俞穴。

食蒜以养阳除湿

中医提出“春夏养阳”的理论,一些地方还有夏至日吃蒜头养阳固本的民俗。大蒜,性温,味辛平,归脾、胃、肺经,清人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记载“生者辛热,熟者甘温,除寒湿,辟阴邪,下气暖中……治暴泻腹痛,通关格便秘,辟秽解毒,消痞杀虫。外灸痈疽,行水止衄”,大蒜头还含大蒜辣素,具有杀菌作用。日常饮食可以适当吃蒜,将大蒜头剥皮,白醋浸泡24小时以上,如果血糖不高,可以放些白糖,每日3~5瓣,食后佐食生花生米3~5粒,可有效祛除口腔蒜臭味。

跟着运气吃点“苦”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认为“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所以怎么吃是很有讲究的,也是很重要的。目前正适“三之气”(小满至大暑)时段,按照运气理论,可以吃点苦味的食物。

吃苦首选当属苦瓜,苦瓜为葫芦科苦瓜属植物,《本草纲目》记载其“苦寒无毒,降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具有健脾开胃,清热祛暑等功效。苦瓜可以凉拌、可以清炒,也可以炒鸡蛋、炒肉片。

杏仁,苦,微温,可宣肺,润肠通便。杏仁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P等,还可降低心脏病的发病危险,富含脂肪油,能提高肠内容物对黏膜的润滑作用,老年人尤其是便秘人群,可以每日嚼服7~8颗,也可炒药芹、百合时放上几颗。

早餐一杯三黑饮

这一时段还应按照“岁谷宜玄,间谷宜稷”的原则调整饮食。玄是黑色的食物。给大家推荐一款“三黑饮”。即黑豆、黑米、黑荞麦适量,打成豆浆,早餐食用。

黑豆,甘、平,归脾、肾经,有补血安神、健脾补肾等功效,蛋白质含量占36%,且易于消化,可以很好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还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微量元素,可以使人保持精力旺盛。黑米,甘、平,可开胃益中、健脾明目。黑荞麦,甘平,归肾、大肠经,具有健脾益气、开胃宽肠、消食化滞、除湿等功效,还可以降压、降糖、降脂,改善微循环,抗炎、抗血栓、保护心血管。

此外,俗语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天气炎热,加之“暑令湿胜,必多兼感。”而湿邪重浊易困脾胃,使人易感到食欲不佳、精神困倦,由于胃口差,摄入饮食不足,而体液代谢消耗多,往往会导致血钾偏低,而出现更加疲劳,荞麦、大豆等含钾元素较高,可有效缓解缺钾。

荷叶豆花小米粥

前面讲到“间谷宜稷”,稷又称黍、黄米、黄小米,其味甘、性微寒,具有健脾、安神、助睡等功效,同时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其他优质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等。莲子,味甘、涩,性平,归脾、肾、心经,有健脾养心安神之功。扁豆花,甘淡、平,归脾、胃、大肠经,具有健脾和胃,消暑化湿之功效。荷叶,味苦涩,性平,归肝、脾、胃、心经,可清暑利湿、升发清阳,还有降脂,减肥的功效。为大家推荐一款“荷叶豆花小米粥”,用来佐食以助清暑利湿,和胃厚肠。

具体做法:取鲜荷叶1张或干荷叶50克,煎水备用,黄小米两把,莲子(带芯)5~7枚,扁豆花10克,大枣5~7枚,水适量,大火烧开,小火煲20分钟,稠、稀适合。

“冬病夏治”要理性

“三伏贴”,顾名思义,就是“三伏天”进行的穴位敷贴疗法。其时间节点应该是“三伏天”。而“三伏天”的概念已很明确,是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初伏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就2018年来说,初伏为7月17日,而且今年的中伏20天。

“三伏贴”是基于《黄帝内经》“春夏养阳”及“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治未病”实践,其核心点就是要顺应天时节序,扶正固本,祛除病邪,反此“时序”可能适得其反,不可不慎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222.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2018戊戌年夏季五运六气养生法” 的相关文章

盛夏驾车谨防汽车“空调病”

盛夏驾车谨防汽车“空调病”

在炎热天气里,一些驾驶员在享受凉爽的同时,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疲倦乏力、皮肤干燥,不同程度地出现手足麻木、头痛、咽喉痛、神经痛以及肠胃不适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汽车“空调病”。 在炎热天气里,汽车空调给驾车族带来了一个清凉的世界。但是,一些驾驶员在享受凉爽的同时,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疲倦乏力、皮肤干燥...

心脏病患者夏季预防中暑小常识

心脏病患者夏季预防中暑小常识

夏季常见的湿热天,人体不能正常排汗,皮肤血流量和心输出量大大增加,心衰发生率和心脏病死亡率也会增加。 夏季气温高,想要顺顺利利的度过夏季就要注意防暑降温。 据了解,中暑的发生是综合因素产生的,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高温、高辐射,也就是俗称的干热,强烈的太阳照射和较高的温度导致人体水分大量散失...

酷夏贪凉空调猛 警惕得上空调病

凡是与空调有关或空调引起的相关疾病,就称之为 “空调病”或称为“空调综合征”,是指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而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上呼吸道感染、关节酸痛等一系列症状。 严格来说,医学上并没有“空调病”这个诊断名称,这是一个社会学诊断的病名。一般来说,凡是与空调有关或空调引起的相关疾病,就...

盛夏时节骨病患者勿贪凉

夏季不贪凉是预防各种关节痛的根本。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原本就有肩周炎及腰背痛的人不要直接暴露。 “最近天热,睡了一夜凉席,第二天就开始腰疼、腿麻。”56岁的市民常女士坦言,他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冬春天都没事,没想到大热天却犯了病。专家解...

夏天应当热着过

炎炎夏日,很多人喜欢宅在房间,吹着冷风,吃着冰淇淋,或者再来点冰镇西瓜,却不知“冬天当冷,夏天当热”。 炎炎夏日,很多人喜欢宅在房间,吹着冷风,吃着冰淇淋,或者再来点冰镇西瓜,却不知“冬天当冷,夏天当热”。一味贪凉食冷,会导致身体各种不舒服。夏季天热,人体毛孔开放,气血向外走,贪食冷饮,最容易损...

夏天“无病三分虚”

夏季人体最容易感受暑湿之邪气,尤其在炎热多雨的三伏天,暑湿之邪往往乘虚而入,侵犯人体的脏腑经络或壅滞三焦或困阻中焦等。 进入夏天,不少人这样的体验,容易疲劳,懒懒的没力气,食欲不好,头晕胸闷,多汗烦热,口苦欲饮,胃肠不适,脘腹疼痛,恶心呕吐,失眠多梦,怠惰嗜卧,大便不调,形体消瘦等,俗称“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