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果润秋燥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428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倏忽已在立秋节气。天气忽冷忽热,燥湿不调,寒温难定,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燥、鼻衄、便秘、秋困的现象,该如何安适度过燥气当令的秋天呢?故乡那些甘酸多汁且能润燥益气的水果们又浮现于眼前。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倏忽已在立秋节气。天气忽冷忽热,燥湿不调,寒温难定,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燥、鼻衄、便秘、秋困的现象,该如何安适度过燥气当令的秋天呢?故乡那些甘酸多汁且能润燥益气的水果们又浮现于眼前。

川北山岭间有一种在秋后成熟的桃子,即秋桃。乡人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秋桃肉软多汁,其味甘酸,有益气血、养颜色、解劳热、生津液之功效。《日用本草》说它“生津,润肠,活血,消积”。

“庭树纯栽橘,园畦半种茶”,秋季,你可在四川人家庭院内一睹黄果累累的景象,难怪左思《蜀都赋》说蜀中“户有橘柚之园”。柑橘味道甜美,具有顺气、止咳、健胃、化痰、消肿、止痛、疏肝理气等多种功效,主治坏血病、夜盲症、皮肤角化、呕吐胃寒、胸闷肋痛、肋间神经痛、疝气、乳汁不通、睾丸肿痛等病症。历史上有一段橘叶治病的佳话:西汉苏耽在某年流行一种疫病之前告其母:“庭中井水,檐边橘树,井水一升,橘叶一枝,可疗一人。”后此法治愈了不少病人;现在中药店悬挂的“橘井泉香”字样的匾额,便来源于此。

许多独立的小院里都种着几株葡萄。“水晶明珠”是人们对葡萄的爱称,它果色艳丽、汁多味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自不待言。《本草纲目》说它“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本草再新》言其“暖胃健脾,治肺虚寒嗽”,《随息居饮食谱》还谓其“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止渴,安胎”。

宋祁有诗云,“有果实西蜀,作花凌早寒。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这时节,乡村最常见的是满树金黄的枇杷。其果肉酸甜适度,味道鲜美,被誉为“果中之皇”。中医认为,枇杷果有祛痰止咳、生津润肺、清热健胃之功效。《名医别录》说它“清肺生津止渴”,《本草纲目》还记载“枇杷能润五脏,滋心肺”。

房前屋后的石榴也该成熟了,皮色鲜红,有的还裂开口子,露出晶莹如宝石般的子粒,或红如玛瑙,或白若水晶。因其籽粒丰满,在民间它象征多子和丰产。石榴的榴原作“留”,故有“送榴传谊”的民俗。石榴入口汁多,酸甜爽口,有“御饥疗渴,解酲止醉”之功。中医认为,石榴性温,能生津止渴,收敛固涩,止泻止血,主治津亏、口燥、咽干、烦渴、久泻、久痢、便血、崩漏等病症。

“秋入小城凉入骨,无人不道柿子熟。红颜未破馋涎落,油腻香甜世上无。”柿子是秋天靠后的一种果实了,其色泽美丽,味甜多汁,营养丰富。北宋张仲殊这样称美柿子:“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中医认为,柿子有清热去燥、润肺化痰、软坚、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能,《本草纲目》就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

一部《山楂树之恋》,使承载相思情的山楂树在尘世男女的心里根深叶茂。川北多山地,山楂树一般生于山谷或山地灌木丛中,花果鲜美可爱。山楂果肉薄,味微酸;《日用本草》载其“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本草再新》说它“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

各种枣子也在秋阳下的枝叶间摇曳多姿,《诗经》里就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句子。鲜枣不仅甜脆多汁,而且药用价值高,有益气补血,健脾和胃,润心肺,缓阴血,生津液,悦颜色,通九窍,助十二经之功效。《神农本草经》就评价枣子“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并且能“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吴普本草》赞它“令人好颜色”。

苹果是最常见水果,在川北种植最多。苹果药用,早在唐代就有记载,孙思邈言其“益心气”,盂诜谓之“和脾”,“治卒食饱气壅不通”,《随息居饮食谱》还说它有“润肺悦心,生津开胃,醒酒”等效能。

川北最有名的还数苍溪雪梨,现正是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时候。雪梨果实硕大,品质上佳。《广元县志》载其“肉白如雪,味甘于蜜,而清香无渣”,“食之可生津止渴,润肺化痰,延年益寿”。陆游途经苍溪,就留下“最忆苍溪县……酸酒压查梨”的溢美之词。梨子自古被尊为“百果之宗”,可以治咳润肺,滋阴祛痰。有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滋肾、补阴之功效。苍溪猕猴桃也享誉川内外。猕猴桃被誉为“水果之王”。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其果实肉肥汁多,清香鲜美,甜酸宜人,有清热生津、健脾止泻、止渴利尿的功效。《开宝本草》说它“止暴渴,解烦热,下石淋”,《食经》谓其“和中安肝,主疸疸、消渴”。

几时又能回故乡亲手采摘这些鲜果?枝叶婆娑,浓阴匝地,果香扑鼻,这场景几番入梦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113.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果润秋燥” 的相关文章

秋是阳消阴长过渡期 养生“5个要诀”请牢记

秋是阳消阴长过渡期 养生“5个要诀”请牢记

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期。因此,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下面5个要诀: 忌悲 中...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秋季气候多变要提防以下四种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不胜防。对于健康人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就应当十分小心了,因为一冷一热极易导致血管痉挛,以致旧病复发。 秋风起,天气渐渐的凉了。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

秋季养生话“秋冻” 早晚更应防“秋凉”

秋季养生话“秋冻” 早晚更应防“秋凉”

秋天气候变化的时候,白天很热,让人又吃雪糕又扇扇子的,但是早晚很凉,凉风嗖嗖的,身体壮的人没有问题,但是部分体弱人群如果不注意,会被寒气伤到,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别敞着前襟,以免寒气侵袭肚腹,引发腹痛。 在中医里面,被寒邪伤到,有伤寒与中寒之别,一般如果体表被寒邪伤到,叫伤寒,如果我们咕咚几...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所以秋天养生,应以“养肺”为先。 秋天气候干燥,人们常觉得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本身有呼吸系统宿疾的患者也容易复发。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外...

秋来防凉养脾胃 恬静淡然不贪嘴

秋来防凉养脾胃 恬静淡然不贪嘴

立秋过后,天气虽然炎热,但已是阳降阴生之季。年轻人对季节变化可能不敏感,但年老体虚的人则要注意早晚加减衣服。 阳历8月里包括两个节气:立秋和处暑。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从这天起,气温应该逐渐下降,但事实上,进入立秋后天气还是很热。不仅南方如此,就连北方地区也没有黄叶飘零的现象,只是昼夜温差加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