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四道药膳迎秋天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448
立秋过后,天气会逐渐凉爽,人体肌体又要经历一段适应期的调整。调整不好的人会容易偶感风寒,呕吐甚至感觉头晕目眩,精力不济。以下推荐几款立秋时节宜吃的养生药膳,简便易做,不妨一试。

立秋过后,天气会逐渐凉爽,人体肌体又要经历一段适应期的调整。调整不好的人会容易偶感风寒,呕吐甚至感觉头晕目眩,精力不济。以下推荐几款立秋时节宜吃的养生药膳,简便易做,不妨一试。

大麦芽汤

材料:大麦芽50克,冬瓜300克,陈皮25克,生姜5片,猪瘦肉200克。做法:大麦芽、陈皮洗净,冬瓜去皮洗净,切块;猪瘦肉洗净,切小块,生姜5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煮1~2小时。

功效:清热消暑、理气健脾。

玉米须猪苓牛肉汤

材料:玉米须30克,猪苓10克,生薏苡仁30克,陈皮5克,黑豆50克,牛肉10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精盐适量。

做法:将牛肉洗净,切成小块。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水,小火煮2小时,加精盐调味即成。

功效:清暑利湿、健脾益气。

  苓术荷叶粥

材料:茯苓15克,怀山30克,白术15克,砂仁5克,荷叶1张(或干品30克)剪碎,粳米200克。

做法:将茯苓、怀山、白术、砂仁、荷叶洗净,加适量水,先浸泡30分钟,大火煮沸后小火熬煮30分钟,去渣留汁,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健脾和胃、祛湿解暑。

陈皮冬瓜二豆粥

材料:冬瓜250克,陈皮5克,扁豆30克,黑豆30克。

做法:将冬瓜洗净去皮切片,与洗净的陈皮、扁豆、黑豆同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煮至二豆熟烂,调入精盐即成。

功效:健脾祛湿消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076.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四道药膳迎秋天” 的相关文章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秋季气候多变要提防以下四种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多吃水果青菜。另外也可在烧菜煮汤时放些胡椒,都有解除秋乏的效果。 秋天一到,整个人经常会有昏昏沉沉的感觉,这是脾胃在找你“算账”了。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我国古人养生很重视顺应节气的变化,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所以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秋季养生警惕“秋伤于燥”

“秋伤于燥”多与“肺”脏相应,肺主皮毛,故有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的现象。 近来门诊不少患者普遍反映唇口舌咽干燥,手指甲周围皮肤干燥起皮。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喻嘉言曾在《医门法律》“秋燥论”一篇指出:“秋月天气肃而燥胜,斯草木黄落。秋分以后之燥,秋伤于燥。”常有言秋分后天气“燥”,而实则霜降前后才为“...

秋季犯困精神差 四大方法解秋乏

秋季犯困精神差 四大方法解秋乏

处暑至秋分时节,早晚温差较大,中午气温仍然较高,暑湿仍较重,湿易困脾,脾主肌肉,故会出现疲惫无力的现象。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到了秋天,总是犯困,没有精神,这是秋乏的表现,专家介绍,秋乏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因为夏季气血充于表,至秋气机下沉,但仍气动于先,血动于后,肌肤腠理多血而少...

初秋养生要趁早 日常谨记“四多四少”

古人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养生一定要顺应四时,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秋季养生贵在“收”,在日常生活中谨记“四多四少”原则。 进入处暑,史上最长的三伏天即将落下帷幕,真正进入了气象意义上的秋季。在经历了几场秋雨的洗礼,许多地方都感受到了秋意,凉爽宜人。但千万要注意,初秋时节“秋老虎”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