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按摩九穴防秋燥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477
初秋暑气未消,秋阳余炎,气温仍然较高,但秋季昼热夜凉,天气干燥,“燥邪”就成了秋天的主要致病因素,燥邪引起的疾病被称为“秋燥”。秋燥的表现主要有三种,即干、热、咳。

初秋暑气未消,秋阳余炎,气温仍然较高,但秋季昼热夜凉,天气干燥,“燥邪”就成了秋天的主要致病因素,燥邪引起的疾病被称为“秋燥”。秋燥的表现主要有三种,即干、热、咳。

干:“燥胜则干”,燥邪容易伤人津液,出现组织器官缺水,表现为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唇干裂、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毛发干燥,甚至脱落、口渴便秘等等。

热:初秋夏季余热未尽,如果久晴无雨,最容易出现燥与热混合致病,表现为咽喉肿痛、皮肤疖肿、牙龈肿痛、鼻出血、发热等热性疾病。

咳:燥邪致病,首先犯肺,容易耗伤肺之阴津,出现咳嗽、少痰、气喘、胸闷等表现,使原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等肺系疾病的人病情加重。

  防“干”三穴:照海、太溪、三阴交

选择照海、太溪、三阴交3个穴位,每日按摩,可以防止或减轻燥邪伤津所造成的“干”。

照海穴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每天按摩2~3次,具有滋补肾阴的作用。按摩照海穴还可以治疗:咽喉干燥,失眠,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等。

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此穴位是足少阴肾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每天按摩2~3次,具有补肾滋阴的作用,尤其适用于阴虚体质者。此穴还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月经不调,失眠,健忘等。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3寸(相当于患者自己的四根手指的宽度),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每天按摩2次,适用于阴虚体质偏于肺阴虚和肾阴虚者。还可主治失眠,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遗精,阳痿,遗尿等。

防“热”三穴:合谷、曲池、液门

选择合谷、曲池、液门3个穴位,每日按摩,可以防止或减轻燥邪所造成的“热”象。

合谷穴 合谷穴位置在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每日按压,不拘次数。按压合谷穴还可主治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等。

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横纹尽处。每天按摩2~3次,主治咽喉肿痛,牙痛,目赤肿痛,上肢不遂,手臂肿痛等。

液门穴 液门穴在手背部,微握拳,掌心向下,在第四、五指间缝纹端。每日按压,不拘次数。可清头目,利三焦,通络止痛。主治头痛、咽喉炎、耳疾、齿龈炎、口干舌燥、夜间口渴等。

治“咳”三穴:膻中、天突、太渊

选择膻中、天突、太渊3个穴位,每日按摩,可以防止或减轻燥邪伤肺所造成的“咳”。

膻中穴 在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每天按摩2次,能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主治胸闷,气短,咳喘,心胸痛,心悸,咳唾脓血,产妇乳少,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天突穴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每天按摩2次,能宣通肺气、消痰止咳。主治哮喘,支气管炎,咳嗽,暴失音,咽喉肿痛,梅核气,咳唾脓血等。

太渊穴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外侧缘。每日按压,不拘次数。能止咳化痰,通调血脉。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

按摩以上穴位时,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穴位上,分别按顺时针、逆时针揉动各2~3分钟,间隔5分钟后再进行按摩。按摩时间总共以每穴5~10分钟为佳。按压力量以穴位下面出现酸、麻、胀的感觉为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056.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按摩九穴防秋燥” 的相关文章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秋季气候多变要提防以下四种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中医认为,从立秋开始,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为阴盛的关键时期,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阳消阴长过渡。 “春捂秋冻”的道理没错,但年轻人即使体质好也应“冻”得适度,“秋冻”不当,会招来“裙装病”——大冷天穿得太少落下关节炎;名为寒冷性脂膜炎的皮肤病,也常常会袭击那些为了美丽...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螨花粉增多,鼻腔容易受到外来刺激物的影响,导致鼻炎发生。 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秋天是鼻炎的易发期,尤其是过敏性鼻炎患者,一把鼻涕一把泪,喷嚏不断,鼻塞、头疼等,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专家介绍,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人体最易失守的防线。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我们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咽痛等现象。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

秋季天干燥邪盛 养生首当护好肺

秋季天干燥邪盛 养生首当护好肺

秋高气爽、风干物燥貌似秋天的代名词;秋天养生,养肺护肺是关键,为冬天减少呼吸系统疾病打好基础。 秋高气爽、风干物燥貌似秋天的代名词。入秋后,人们常会觉得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这是秋季干燥的气候所致。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既恶暖,又怕寒,肺...

秋季养生宜养肺脏

《黄帝内经》认为:“肺为相傅之官、诸气之本。”既主呼吸之气,又主一身之气,具有主宣发与主肃降的功能。 《黄帝内经》认为:“肺为相傅之官、诸气之本。”既主呼吸之气,又主一身之气,具有主宣发与主肃降的功能。秋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成熟,阳气开始收敛、阴气开始发升,天人相应,最利于人体肺主气功能的发挥和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