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食品五味皆属脾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545
饮食的五味对应人体的五脏:即脾、肝、肺、心、肾。食物五味对脏腑虽各有偏重,但食物首先是归脾胃,通过脾胃分清泌浊,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以后,然后再分属不同的脏腑,起到濡养作用,因此,可以说蔬菜五味皆属于脾。

饮食的五味对应人体的五脏:即脾、肝、肺、心、肾。食物五味对脏腑虽各有偏重,但食物首先是归脾胃,通过脾胃分清泌浊,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以后,然后再分属不同的脏腑,起到濡养作用,因此,可以说蔬菜五味皆属于脾。《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也是对食物进入人体后代谢的很好概括。

食物五味在属脾的基础上,不同性味也会对五脏起不同作用。

甘、淡:入脾胃,属土,具有和缓、补养作用。万物土中生,甘、淡是食物性味的主要类型,大部分食物均属此味。它能益气生津、养营和中、健脾生肌、补虚强壮、养神宁心、补精生髓。我们吃的五谷杂粮、大部分蔬菜、提取的糖都属于此种类型。可以说甘、淡食品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酸、涩:入脾、肝,具有生津益胃、滋阴柔肝、解毒祛浊、收敛固涩作用。许多水果属于此类,如柑橘、橙子、柚子、苹果、杏子、葡萄、猕猴桃等。

苦:入脾、心,一方面清胃肠、口腔、肝胆热邪,另一方面清心除烦、安神定志的作用。苦味食物有莲子、苦瓜、苦菜、苦菊等。

辛:入脾、肺,具有行脾胃、宣肺气、和血的作用。能促进脾胃腐熟水谷,肺气宣发肃降,推动气血运行。如姜、葱、蒜、辣椒、小茴、八角、孜然、咖喱等。

咸:入脾、肾,具开胃醒脾、助脾运化、补肾坚阴、软坚散结的作用。从上古之人的进化历史来看,咸味食品影响了地球上人口地理分布,促进了人体结构的改变,推动了智力水平的提高。食用盐、海带、海藻、石花菜、海鱼、贝类、奶制品、禽蛋等都有咸味。

五味属脾,但食用过多或不当也会首先伤脾。甘味过重,会导致痰湿困脾,产生肥胖、血脂异常、精神不振等;酸味过多,会导致肝郁乘脾,脾胃运化失职,导致脘腹胀满,胃脘疼疼;苦味太过,导致苦寒伤胃,消化不良;辛味食物太多,会化火生热,导致胃肠郁热,口舌生疮。食过于咸,会引起水津输布失常,脾肾受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95.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食品五味皆属脾” 的相关文章

《内经》论顺应生长规律养生

法于阴阳”是《内经》提出的总体养生原则,具体而言,对外应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故宜采取四时养生之法. 法于阴阳”是《内经》提出的总体养生原则,具体而言,对外应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故宜...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人越到中年,发现自己不能再好好地睡一个完整的觉了,有的人甚至会被夜尿憋醒,以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    01  为什么会被尿憋醒?  一般到了40岁以上,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起夜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身体会有自然的分泌节律,夜间睡觉的...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健康不是简单的体育锻炼,也不是营养餐或太极拳。医疗保健的基础是调整阴阳,气血,保护精神的原则。它采用调节精神,引导呕吐,调整时间,喂养,药物,禁欲,排气的各种方法,以实现维护,调养,支持生命,达到人体健康的目的“长寿”。  医疗保健是为了维持和关爱生命并实现长寿。保健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保护人体生命...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