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藿香正气水的24个妙用,可以止咳止泻等24个用处

生活百科1年前 (2023-08-31)养生文化33

大家好,藿香正气水的24个妙用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藿香正气水的24个妙用呢,很多朋友还不理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介绍下藿香正气水的24个妙用,,希望能帮助到你!

1,肠胃不适

藿香正气水具有解表湿、理气和中的作用,可缓解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胃肠不适。

用法用量:每次10ml,一日三次。

2、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往往与“湿病”有关。藿香正气水是消食健胃药,加一些健脾祛湿的药物可以事半功倍。

用法用量:取山楂、神曲各6克,麦芽10克,水煎去渣,再加入藿香正气水20毫升,分三次服三天。

3.止泻

夏季是各种微生物快速繁殖生长的季节,如饮食不当,容易引起腹泻等胃肠道疾病,藿香正气水对食物细菌性腹泻或暑湿型腹泻效果显著。

用法用量:取一块干净纱布,折叠成4-6层,置于肚脐处。将藿香正气水在水中预热,待药温适宜时倒在纱布上,用塑料布盖好纱布,再用医用胶带固定,2-3小时后取下,每日2-3次,一般两天见效。

4、白癜风

中医认为白癜风是由于风湿侵入毛孔,气滞血癌,发窍闭塞所致,而藿香正气水具有芳香开窍,行气的作用,适用于白癜风的缓解和治疗。

用法用量:每日用干净的布蘸取藿香正气水擦拭患处,用力轻微,反复擦拭至皮肤泛红,每日2次。

5、祛痰、止咳、平喘

藿香正气水含有多种中药成分,其中桔梗中所含的皂苷和陈皮中所含的挥发油具有刺激性祛痰作用;半夏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甘草不仅能祛痰,还能止咳;陈皮对气管、支气管有轻微扩张作用,有助于缓解哮喘。因此,藿香正气水具有祛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用法用量:杏仁10克水煎,取藿香正气水;每次10 mg,每日3次,连用3天。

6.缓解晕动病、晕船和晕机

有些人出去玩会晕车晕船晕机。使用藿香正气水可以缓解这种旅行不适。

用法用量:医用棉签蘸藿香正气水直接敷肚脐,或药液敷肚脐,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7.胃痛

藿香含有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食欲和消化功能,对胃肠道有解痉和防腐作用,故有芳香健胃的作用,陈皮能解除胃肠平滑肌的痉挛;白术含有少量挥发油,也能缓解胃肠蠕动;甘草还可以解痉止痛,所以对于胃痛服用适量的藿香正气水也有一定的疗效。

用法用量:藿香正气水10 ml,每日三次,连用3~5天。

8.治疗蚊虫叮咬

夏天外出被蚊虫叮咬后,涂抹藿香正气水可以立即止痒,防止抓挠引起感染。

用法用量:取适量藿香正气水涂于患处3-5分钟,很快消除瘙痒。

9.治疗湿疹

中医认为湿疹有多种证候。如果是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引起的湿疹患者,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其他湿疹藿香正气水不一定管用。

用法用量:每日用温水洗净患处后,直接将广藿香正气水涂于患处,每日3-5次,连续3-5天。若伴有喉头水肿、休克、发热,近两周内使用过皮质类固醇者,阴虚火旺者,不宜用此法。

10.治疗儿童痱子

由于小儿皮肤娇嫩,身上皱纹多,炎热的夏天更容易长痱子,藿香正气水具有清热、杀菌、止痒的功效,可外用治疗小儿痱子。

用法用量:取藿香正气水1片,用凉开水或生理盐水按比例稀释。小于3个月的婴儿,药液与水的比例为1:3;4 ~ 12个月的婴儿,药液与水的比例为1:2;一岁以上的孩子,药水和水的比例是1:1。服药前先用温水洗净擦干局部,然后用无菌药棉蘸稀释后的药液擦拭患处,每日2-3次。

11、治疗外阴瘙痒

因为藿香正气水是由藿香、紫苏、白芷、生姜等中药组成的。对多种致病菌有抗性,并能杀灭滴虫,对治疗外阴瘙痒有很好的效果。

用法用量:用1克藿香正气水和50克凉开水冲洗外阴。

12.治疗白带过多

女性白带过多与细菌感染引起的阴道炎症有关,藿香正气水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适用于缓解和治疗白带过多的症状。

用法用量:藿香正气水10 ml,每日3次,连服5~7天。

13、消炎止痛

藿香正气水,在炎症期使用,有消炎、止痛、促进萎缩的作用,对外痔能起到一定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用法用量:首先清洗患处,每次用藿香正气水2片,冷开水1000毫升,用药棉擦洗,每日两次。

14.治疗疖子

中医认为疖子多为湿热内蕴、血热或外感风热暑邪所致,现代医学则认为是葡萄球菌感染所致。藿香正气水中的紫苏等成分可以抑制葡萄球菌。另外,藿香芳香化湿,白芷公布,祛风除湿,散郁化湿,对疔疮疖肿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用法:可以用棉签蘸藿香正气水在患处摩擦,每天数次。

15.停止呕吐

中医认为,藿香正气水主要用于外感邪气侵胃引起的呕吐。主要症状为突然呕吐,胸中胀满,无食欲,常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缓。不能用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呕吐。

用法用量:用藿香正气水,每次10ml,每日3次,连服5~7天,疗效较好。

16.治疗冻疮

冻伤在冬天很常见。由于寒冷的气候导致局部皮肤反复出现红斑和肿胀损伤,严重时可出现水泡和溃疡。病程缓慢,气候转暖后自愈,易复发。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结合局部冻伤血液循环,可以缓解痔疮。

用法用量:取适量藿香正气水涂于患处,每日3~5次。如伴有溃疡,可先外用红霉素软膏,再外用本品5~7天。

17.治疗头癣、手足癣和灰指甲

藿香、紫苏、白芷、桔梗分别对多种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适用于头癣、手足癣、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治疗。

用法用量:涂于患处,每日2次(如有可能每日多次);五天为一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可见效。

18.治疗暑湿型感冒

在炎热潮湿的天气里,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脑胀、食欲不振等感冒症状。或者突然进入空调房引起的感冒,适合服用藿香正气水。

用法用量:每天两次,每次一根烟,约10 ml。

19.治理水土。

有资料表明,水土不服可能与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关。藿香正气水可以缓解水土不服引起的呕吐、腹泻或其他肠胃不适。

用法:10ml一次,一日三次。

20.治疗小便不利

藿香正气水中所含的白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茯苓还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使用时可利湿渗湿,适用于暑热小便不利的现象。

用法用量:5-10ml一次,一日两次。

21.急性胃肠炎

食用生冷、腐烂、不洁食物导致急性肠胃炎时,可口服藿香正气水。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这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嗜盐菌(副溶血弧菌)的抑制作用有关。

用法:5-10ml一次,一日两次。

22、治愈夏季空调综合症

夏季空调综合征属于中医外感湿热的范畴,主要是由于长期在空调环境下学习、工作、睡眠而引起的乏力、皮肤干燥、手脚麻木、头痛咽痛、神经痛、胃肠不适等症状。

藿香正气水能祛风散寒肺胃,起到宣里的作用。

用法:10ml一次,一日两次,一周为一疗程。

23.治阴治暑

中医把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藿香正气水只适合后者。

阴暑的致病源除了暑邪,还有寒湿。大多是在炎热的天气里吹风、吃冷饮导致头晕、恶心、乏力、食欲不振、便溏等。这时候可以选择服用藿香正气水。

用法:5-10ml一次,一日两次。

24.治疗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耐,饮食不合理,使风寒邪郁于肌肤所致。藿香正气水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清化浊、扶正祛邪的作用。

用法:口服藿香正气水,每次10ml,每日三次,早中晚,连续服用2周为一疗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7702.html

分享给朋友:

“藿香正气水的24个妙用,可以止咳止泻等24个用处” 的相关文章

养生也讲究“和”

当然,中医养生的“和”,由于与中医理论和养生实践密切结合,有了新的含义。中医养生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在其《生气通天论》一篇中就说:“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圣度”就是最高法则的意思,可见《黄帝内经》对养生之“和”的重视。 “和”的含义相当丰富,有相应、协调、和合、和顺、融洽、适中等诸多意义。追...

调适五脏听古琴五音

“五脏相音”学说在音乐养生中具有重要意义。宫调式和徵调式色彩明亮,有健脾、养心的作用;羽调式和角调式色彩上较暗淡,有补肾、疏肝的作用,商调式介乎两者间,可使人感欣慰而有清肺之功效。因此,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适当的音乐可获得较好的养生效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将角、徵、宫、商、羽五音分属木、...

每食必忌于杂

“人子养老之道,虽有水陆百品珍馐,每食必忌于杂,杂则五味相扰,食之不已,为人作患。”——语出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养老食疗》。 “人子养老之道,虽有水陆百品珍馐,每食必忌于杂,杂则五味相扰,食之不已,为人作患。”——语出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养老食疗》释文:这是告诉我们赡养老人之道,虽说珍贵食物多...

看孔子吃饭十二军规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食文化的核心,将“吃”列为人的第一本性和根本诉求。如何吃好并利于养生呢?孔子在《论语·乡党篇》中记载了关于吃饭的十二条规矩。时至今日,这十二条规矩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今人借鉴。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食文化的核心,将“吃”列为人的第一本性和根本诉求。如何吃好并利于养生呢?...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养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养生调理,养生大全有哪些?

  健康不是简单的体育锻炼,也不是营养餐或太极拳。医疗保健的基础是调整阴阳,气血,保护精神的原则。它采用调节精神,引导呕吐,调整时间,喂养,药物,禁欲,排气的各种方法,以实现维护,调养,支持生命,达到人体健康的目的“长寿”。  医疗保健是为了维持和关爱生命并实现长寿。保健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保护人体生命...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