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养生人群 > 正文内容

儿童腹泻需要做哪些检查

生活百科2年前 (2023-08-19)养生人群74

儿童肠胃功能不好,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腹泻的症状。引起腹泻的原因有很多,需要通过检查才能找到病因。那么儿童腹泻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1、粪便常规检查

大便显微镜检查,注意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与吞噬细胞,还应注意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

2、大便培养

对确定腹泻病原有重要意义。一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大便乳胶凝集试验

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空肠弯曲菌肠炎的诊断有帮助。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对轮状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和其他病毒性肠炎诊断。

5、粪便还原糖检查

双糖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还原糖呈阳性,pH值<6.0。还原糖检查可用改良斑氏试剂或Clinitest试纸比色。

6、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数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大于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7、血培养

对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8、血生化检查

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对于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9、十二指肠液检查

分析pH值、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肠激酶及血清胰蛋白酶原以判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功能,测定十二指肠液的脂酶、胆盐浓度以了解脂肪的消化吸收状况,还可进行细菌培养和寄生虫卵的检测。

10、小肠粘膜活检

这个检查是了解慢性腹泻病理生理变化的最可靠方法,必要时还可做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吸收功能试验、X线、结肠镜等检查综合分析判断。

11、其他

对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孩子,必要时作乳糖、蔗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呼气氢试验,也可作纤维结肠镜检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776.html

分享给朋友:

“儿童腹泻需要做哪些检查” 的相关文章

民间养生|百岁奶奶的揉搓养生法

民间养生|百岁奶奶的揉搓养生法

  生于1915年,今年已经104岁的谢雪梅老人是广西南宁市人。尽管老人已是百岁,但精神抖擞、腿脚灵便、耳聪目明。自己一人独居,洗衣做饭亲力亲为。老人家的身体力行让人称赞不已。  民间养生|百岁奶奶的揉搓养生法揉搓拍打身体健  每天都做一样的运动,你能坚持多久?谢奶奶有一项养身运动坚持了20年,那就...

有人说大健康行业是未来最朝阳产业,养生该如何起步,你有什么好建议?

影邃思源温馨提醒: 1、大健康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含糊的概念。真正的朝阳产业就是有科技创新的产业。 2、至于大健康行业有没有被某些风投人士炒作,天知道,我更不知道。 3、养生这个东西真得很难说,养生在很多人看来都是结果,不是过程。安利老总59岁就没了,安利有好多养生的营养品(保养品)。而好多什么都不注意...

养生到底重不重要?你怎么看?

养生到底重不重要?你怎么看?

感谢邀请! 首先回答您的问题,养生重要,而且非常重要。 说起养生,这得从咱们中华文化宝藏的钥匙—中医说起,自古,中医有治未病这一说法。也就是未病先治,用现在的话说呀,就是养生!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通过饮食起居、情志调理、运动疗法及中草药等多种措施,调养体质,调理身体阴阳气血等平衡,...

为何有些烟酒不沾、勤于养生的人也会得糖尿病?

为何有些烟酒不沾、勤于养生的人也会得糖尿病?

营养师小糖来为大家解答,糖尿病和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都有关,其中生活习惯占到了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就是生活习惯差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那为什么有的人不抽烟不喝酒还爱养生,却也得了糖尿病呢? 因为,这些人是假养生。 在很多人眼中,尤其是缺乏医学常识的老年人,认为养生就是给自己买各种各样的补品、保健品,吃了就...

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都有哪些养生误区?或者说有哪些坑人的养生习惯?

养生,简单地说就是养护生命,让人们健康幸福。到了中老年,随着人们身体素质的逐日变化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慢性疾病,这时为了健康才开始注重养生。但,因为每个人不是养生专家,不知怎样才叫真正的养生,所以,出现了许多养生的误区。以下我从五方面来分析养生误区,以供中老年朋友们参考。 一、偷梁换柱,把各种说法都...

养生的方法都有哪些?

养生的方法都有哪些?

1. 吃得好:营养均衡吃饭七分饱 营养医师介绍,一般说来,每天三餐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占全天供给量的比例分别是30%、35%-40%、35%-40%。 想要长寿健康,饮食应该根据“荤素搭配、五谷搭配、粗细搭配”的原则,尽可能保证营养的充足补给和膳食的平衡。 由于老年人运动量少,所需的能量也少,吃饭只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