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春季养生 > 正文内容

春天的养肝之道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春季养生583
肝禀风木,主掉眩。春天风气主令,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善行数变,春季多发的传染病,往往与感受虚邪贼风有关,故当严加防范。尤其是“肝常有余”的小儿,患传染病后,风邪极易入里化热,出现惊厥、抽搐等肝风内动的表现,更应警惕。

春天养生重在养肝,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肝禀风木,主掉眩。春天风气主令,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善行数变,春季多发的传染病,往往与感受虚邪贼风有关,故当严加防范。尤其是“肝常有余”的小儿,患传染病后,风邪极易入里化热,出现惊厥、抽搐等肝风内动的表现,更应警惕。

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性喜条达,恶抑郁。肝气宜解不宜结,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情志活动,与肝气是否舒畅关系很大。另外,“肝胆相照”,肝与胆互为表里,胆属少阳,恰在春天升发。故春季应特别注意精神调养,务必保持思想开朗,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尽量排遣沉闷、抑郁等不良情绪。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还促进脾胃运化。春天肝气当令,肝的功能偏亢,根据中医五行“木克土”的理论,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摄生消息论》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春天的饮食应以甘淡、微于辛温为原则。

肝主藏血,在体合筋。人体的生理活动,全赖血液的濡养,人在安静休息时,部分血液归于肝,而当活动时,肝又助心将血液输布四周,供给能量。春天要注意劳逸结合,不可过于劳累,不要熬夜或做过于剧烈的活动,以使肝血充盛。肝病患者尤应注意休养生息,避免加重肝脏负担。

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春天大自然一派新绿,现代研究绿色对眼底视网膜细胞有良好兴奋作用,绿色不仅入肝,还能益目,应多眺望绿色植物以悦目神。同时春天又是“火眼”(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眼痒症(春季结膜炎)多发季节,要注意预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74.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春天的养肝之道” 的相关文章

春季踏青赏花时,小心“桃花癣”

春季踏青赏花时,小心“桃花癣”

春天阳气升发,万物萌生,大自然生机勃勃,鲜花盛开,阳光明媚,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但此时外出游玩,易诱发“桃花癣”。 春天阳气升发,万物萌生,大自然生机勃勃,鲜花盛开,阳光明媚,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但此时外出游玩,易诱发“桃花癣”。 桃花癣是种过敏性疾病 该病因为常发生于桃花盛开的春季,...

精神疾病患者春天四注意

中医学根据“天人相应”这一核心理论,认为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会受到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为此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在春天应该注意四点。 中医学根据“天人相应”这一核心理论,认为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会受到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为此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在春天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关注情绪波动 如果患者出现失眠、早醒...

春捂养生 捂好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脐四部位

春捂养生 捂好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脐四部位

早春时节,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脐这四个部位最需要好好捂捂。 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有道理的,但“捂”的位置很有讲究,绝不是“不减衣服”这么简单。 早春时节,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脐这四个部位最需要好好捂捂。 1、手腕:守住全身血脉 (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神门) 心主管全身的血脉,...

春季健身有“四忌”

春季,天气转暖,人体内的阳气经过一冬的闭藏,会随着春阳生发之势而动,这时应该多参加一些户外锻炼。春季虽然是健身好时节,但公众在运动健身时要注意四个“禁忌”。 春季,天气转暖,人体内的阳气经过一冬的闭藏,会随着春阳生发之势而动,这时应该多参加一些户外锻炼。春季虽然是健身好时节,但公众在运动健身时要...

《黄帝内经》中春季养生论

《黄帝内经》认为养生保健比病后治疗更为重要,故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提倡“天人相应”的养生观,春季养生应该顺应春季阴阳的变换,正如《灵枢·本神论》所言:“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春季养生从饮食开始

由于肠胃刚经过春节的肥甘美味,积滞较重。因此,春季饮食宜清淡,以清补养肝、通利肠胃,特别是身体虚弱者,更要注意选择平补、清补的饮食。平补的食物性质甘平,不寒不热,不腻不燥,是性平和缓的补品,适合普通人或慢性病病人长期选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长期食补,也不容易出现补之不当的偏差。 1.春季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