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中医养生 > 正文内容

居家养生用艾灸, 正气常存不生病!

生活百科3年前 (2021-12-16)中医养生142

  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艾灸是什么?甚至都没听说过,因为在我们中国它消失的太久了!经过多年艾灸人的努力宣传,现在的中国艾灸市场正逐渐升温,一场轰轰烈烈的艾灸热潮正在上演,全民艾灸热越演越烈,艾灸的作用已经充分被肯定。

  艾灸养生的原理

  首先,艾草是艾条的原材料。艾草有着“纯阳之草”的称号,也是中药材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条经络的草药,艾绒点燃后产生的艾热通过刺激具体的穴位,从而激发体内经气的活动。中医认为气和血是人体内的量大基本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气又为血之帅,气能生血、亦能行血、还能摄血。

  现代医学也对艾条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有过研究,灸热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这种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最多可达10mm,并且还能被机体吸收。除了对艾热有研究外,还对艾条燃烧生成物做过研究,艾条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

  艾灸养生要分清体质

  中医认为,艾灸养生虽然能让你得到不错的养生功效,但是,艾灸养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来使用。 艾灸保健适合体质虚寒的人群,如同样是灸足三里,对于寒性的胃痛就有疗效,而对于热性的胃痛就需要用到针灸来治疗。

  体质虚寒一般表现为面色黄白、手脚发凉、大便稀软、怕风怕冷等。身体阴虚火旺、湿热重等人群就不适合过多的使用艾灸,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要谨慎使用艾灸。

  艾灸养生应该灸哪里?

  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脾胃如果运转正常,则心肾相交,肺肝调和,阴阳平衡;而脾胃受损,就会内伤阳气,严重的还会因此影响全身而患病。因此来说养好脾胃是艾灸养生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艾灸疗法可以增强脾胃功能,调节胃肠道,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租用。艾灸疗法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人,是防病保健的常用好方法。

  每次灸的时候,从中选取2到3个穴位,每次灸10-20分钟,每日一次或者灸3停1。如果有胃肠消化功能问题,建议每天一次,知道功能恢复为止。如果没有明显的不适,可以间隔2-3天灸一次或者每周灸一次,以健脾胃助消化。

  艾灸跟脾胃相关穴位:

  1、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是养生的第一要穴。

  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

  2、脾俞穴

  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脾俞穴的主治症状为:倦怠感、口渴、食欲不振、糖尿病等。

  脾俞穴的作用 : 健脾利湿,和胃益气。脾俞主管胰腺,与胰岛素的分泌有关。如果时常感到口渴、全身无力、容易疲劳、食欲不振等情况时,可以按摩本穴加以缓解。此外,脾俞有健脾和胃之效,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腹胀、黄疸、呕吐、腹泻等脾胃不适造成的症状也有不错的疗效。

  3、身柱穴

  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

  3、胃俞穴

  胃俞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常用穴,属水,具有化湿气、消滞、理气、和胃之功用。它是胃气的保健穴,可增强人体后天之本,位于人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脾胃虚弱、腹胀肠鸣、胃痛纳少、呕吐等症。

  4、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艾灸中脘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更多穴位位置,请关注艾灸学习指南-对症艾灸-穴位查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118.html

标签: 艾灸养生
分享给朋友:

“居家养生用艾灸, 正气常存不生病!” 的相关文章

女人每天坚持黄芪泡水喝,5个好处可能不请自来,若你爱喝,恭喜

女人每天坚持黄芪泡水喝,5个好处可能不请自来,若你爱喝,恭喜

  健康养生,快乐生活,这里是健康播报机,我是健康达人,带你一起科学养生!  在我们身边很多的女性朋友在平时都有爱喝水的好习惯,都知道喝水能够帮助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加速毒素垃圾的排出,对于美容养颜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如果在水中加点料,养生效果可能会翻倍。黄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草药,女人...

中医养生:出伏后该如何养生?

中医养生:出伏后该如何养生?

  8月25日是出伏日,也意味着三伏天终于要结束了。出伏后,气温波动较大,昼夜温差加大,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此时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养生调理呢?今晚我们就跟大家分享下,出伏后的养生知识!    出伏后如何养生?  多吃碱性食物  出伏容易秋乏,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碱性食...

养生你真的懂吗?这些全靠“养”

养生你真的懂吗?这些全靠“养”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人都讲究“养生”,可是这养生你真的懂吗?不只是食物,睡眠这些调整好,你的身体是不是在健康的范围内你知道吗?养生要看起居、季节等等一些,你的真的明白,还是跟风呢?快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吧。起居养生。  睡眠,人的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医学研究表明,在深度睡眠中,人...

十常养生法,养生好方法 收了吧!

十常养生法,养生好方法 收了吧!

  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特别适合没有时间锻炼的人和老在办公室坐着伏案工作的人~                ...

中医养生有用吗?

有些人自认对待中医比较客观的中立派认为,中医对急病重症存在不足,但在慢性病和养生方面还是很有用的。毕竟急病重症需要立竿见影的救命效果,比较容易验证,慢性病和保健养生耗时较长,靠人主观感觉就不那么容易区分是否有效了。 其实不管是急病还是慢病,还是长时间的总体状况,现代医学都有一整套衡量和评价的方法,总...

你们对中医养生怎么看?

你们对中医养生怎么看?

中医讲究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大自然养育万物,人只是其一,大自然就像人类的母亲一样,你怎么可以不敬重她,不回报她呢? 上医治未病,把所有可能导致生病的起因,都未雨绸缪地加以防范规避,这当然是最好的养身方法了。 养生贵在先养德,德在而正气存,正气长存,邪不可侵。养德不仅对自身有利,更对社会有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