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冬季要如何养生呢?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2)冬季养生239

   冬属水,主藏纳肾气。冬三月,天寒地冻,万物闭藏,阳气收敛于内,寒水当令。起居应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收敛潜藏,不妄泄阳气于外。居处宜保暖,冷风不宜直入,户外活动时不使衣着过于单薄,年老体弱者不在户外逗留过久,室内外温差过大者注意御寒。不带汗外出,受冷风激刺不拥炉烤火。

  不沐浴过频,以免汗多伤阳,不在浴室过久,避免汗泄太过而晕厥。不可久坐户外,宜活动以使阳气旺于内,不为寒侵。注意控制房事,不令频伤阳气。衣着上,应注意保暖,特别是背、腹、关节等处。老年人则既保暖又不能过于臃肿,而使行动受限。宜着厚底鞋以保持足部温暖。

  易患头疼者应护前额,咳喘者保护胸背,均可避免因寒诱发。饮食上,冬令严寒,人体正可接受温补而不致有副反应,故而是进补的好时机。老年人肝肾虚亏,侧重于补肝肾;脑力渐弱,应进食脊骨、核桃等类补脑生髓。羊肉补血,冬季正宜火锅类食品,大病初复,诸般补品无妨,饮酒在冬季可以御寒、活血、通经,黄酒最佳,白酒应少用。

  脏腑结热者可选用甘寒滑润之品,包括水果、蔬菜、豆类、海味等滑以泄热,润以助阴。药养上,以温阳补肾为首要。如八味丸类为散,少量按日服用,或人参等补药,均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总之,阴阳气血,五脏六腑,视其应补者补之。行针上,冬气在骨髓,进针可深。犯经脉令血气皆脱,目不明;犯络脉,内气外泄,留为大痹;刺肌肉,阳气竭绝,令人善忘。

  导引上,可行六字诀中的“吹”字功,以固肾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5181.html

标签: 冬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冬季要如何养生呢?” 的相关文章

严寒冬令话养生 敛阳养阴好过冬

严寒冬令话养生 敛阳养阴好过冬

立冬意味着冬季的开始,冬季万物蛰伏,养生宜收敛阳气,进补重在养阴。要想健康过冬,应从饮食起居入手,遵循敛阳养阴之道。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立冬意味着冬季的开始,冬季万物蛰伏,养生宜收敛阳气,进补重在养阴。要想健康过冬,应从饮食起居入手,遵循敛阳养阴之道。 饮食:适当温补 冬...

未品秋浓已立冬 两藏五防话养生

未品秋浓已立冬 两藏五防话养生

传统中医认为立冬之后应该温补养阳,少吃生冷,不宜干燥。然而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渐冷,气温降低,很多市民开始注意保暖防寒以及冬季滋补。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称为“四立”,在中国古代是个很重要的节日。传统中医认为立冬之后应该温补养阳,少吃生冷,不宜干燥。然而随着冬季的到来...

冬日饮食宜减盐

冬天历来是进补的季节,在饮食上很有讲究。但此时人们往往只是注意到了补,而忽视了味,从养生保健的角度讲,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是不宜咸应减盐。 冬天历来是进补的季节,在饮食上很有讲究。但此时人们往往只是注意到了补,而忽视了味,从养生保健的角度讲,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是不宜咸应减盐。 中医理论认为,心在上...

冬天防感染 病毒是重点

与炎夏容易发生细菌感染不同的是,隆冬是各种病毒肆虐的季节,如呼吸道感染,引起感冒的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引起流感的流感病毒,在消化道如引起肠胃炎的诺沃克类病毒、轮状病毒等。这是因为,这些病毒有喜冷怕热和喜燥恶湿的特性,而此时不仅气温低,处于极寒天气,而且气候干燥,为这些病毒的感染创造了可乘之机,...

慢阻肺患者冬季怎样调节防范

每年的10到12月份是慢阻肺病的高发期。医院呼吸科病房是人满为患,在冬季, 慢阻肺病患者应怎样注意生活中的自我调节,防患于未然呢? 每年的10到12月份是慢阻肺病的高发期。医院呼吸科病房是人满为患,在冬季, 慢阻肺病患者应怎样注意生活中的自我调节,防患于未然呢? 1.注意保暖 冬季早晚温差较大,...

冬季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和血液循环不畅,而使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 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和血液循环不畅,而使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