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中医养生 > 正文内容

中医九种体质的养生保健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09-13)中医养生121

一、平和体质

1.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2.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阔,嗅觉、味觉正常,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食欲良好,大小便正常;

3.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4.发病倾向:平时患病较少;

5.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二、气虚体质

1.形体特征:肌肉不健壮;

2.常见表现:容易呼吸短促,接不上气;喜欢安静,不喜欢说话,说话声音低弱,容易感冒,常出虚汗,经常感到疲乏无力;

3.心理特征: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

4.发病倾向:平时体质虚弱,易患感冒;或发病后因抗病能力弱而难以痊愈;易患内脏下垂;

5.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风邪、暑邪。

三、阳虚体质

1.形体特征:肌肉不健壮;

2.常见表现:总是手脚发凉,胃脘部总是伯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耐受不了冬天的寒冷,夏天耐受不了空调房间的冷气,喜欢安静,吃(喝)凉的东西总会感到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小便颜色清,量多;

3.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4.发病倾向:发病多为寒证,易患泄泻、阳痿等;

5.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耐受夏季,不耐受冬季,易感受湿邪。

四、阴虚体质

1.形体特征:体形瘦长;

2.常见表现:经常感觉身体、脸上发热耐受不了夏天的暑热,皮肤干燥,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常感到眼睛干涩,经常口干咽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

3.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4.发病倾向:易患咳嗽、糖尿病、闭经发热等;

5.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平时不耐暑热干燥,耐受冬季,不耐受夏季。

五、血瘀体质

1.形体特征:瘦人居多;

2.常见表现:皮肤常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紫瘀斑( 皮下出血),皮肤常干燥、粗糙,常常出现疼痛,面色晦暗或有色素沉着、黄褐色斑块,眼眶经常黯黑,眼睛经常有红丝( 充血) ,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

3.心理特征:容易烦躁,健忘,性情急躁;

4.发病倾向:易患出血、中风、冠心病等;

5.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邪、寒邪 。

六、痰湿体质

1.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2.常见表现:出汗多而黏腻,手足心潮湿 多汗,常感到肢体酸困沉重、不轻松,面部经 常有油腻感,嘴里常有黏黏的或甜腻的感觉,平时痰多;

3.心理特征:性格温和,处事稳重,为人恭谦,多善忍耐;

4.发病倾向:易患糖尿病、中风、眩晕、咳喘、痛风、高血压、冠心病等;

5.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环境适应能力差。

七、湿热体质

1.形体特征:形体偏胖或苍瘦;

2.常见表现: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疮疖,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经常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女性常带下色黄,男性阴囊总是潮湿多汗 ;

3.心理特征:性格多急躁易怒;

4.发病倾向:易患疮疖、 黄疸、火热等病证 ;

5.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

八、气郁体质

1.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2.常见表现: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易紧张、焦虑不安,多愁善感或容易受到惊吓,常感到乳房及两胁部胀痛,常有胸闷的感觉,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容易心慌、心跳快,喉部经常有堵塞感或异物感,容易失眠;

3.心理特征 :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

4.发病倾向:易患失眠、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等;

5.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喜欢秋冬天和阴雨天。

九、特禀体质

1.形体特征:无特殊,或有畸形,或有先天生理缺陷;

2.常见表现:过敏体质,即使不是感冒也经常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容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皮肤容易起荨麻疹,皮肤常因过敏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皮肤常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 ;

3.心理特征:无特殊;

4.发病倾向:凡遗传性疾病者,多表现 为亲代有相同疾病,或出生时即有缺陷;若 为过敏体质,易出现药物过敏、花粉症、哮 喘等过敏性疾病;

5.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 如过敏体质者对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 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4414.html

标签: 中医养生
分享给朋友:

“中医九种体质的养生保健” 的相关文章

女人每天坚持黄芪泡水喝,5个好处可能不请自来,若你爱喝,恭喜

女人每天坚持黄芪泡水喝,5个好处可能不请自来,若你爱喝,恭喜

  健康养生,快乐生活,这里是健康播报机,我是健康达人,带你一起科学养生!  在我们身边很多的女性朋友在平时都有爱喝水的好习惯,都知道喝水能够帮助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加速毒素垃圾的排出,对于美容养颜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如果在水中加点料,养生效果可能会翻倍。黄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草药,女人...

中医养生:出伏后该如何养生?

中医养生:出伏后该如何养生?

  8月25日是出伏日,也意味着三伏天终于要结束了。出伏后,气温波动较大,昼夜温差加大,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此时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养生调理呢?今晚我们就跟大家分享下,出伏后的养生知识!    出伏后如何养生?  多吃碱性食物  出伏容易秋乏,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碱性食...

中医养生有用吗?

有些人自认对待中医比较客观的中立派认为,中医对急病重症存在不足,但在慢性病和养生方面还是很有用的。毕竟急病重症需要立竿见影的救命效果,比较容易验证,慢性病和保健养生耗时较长,靠人主观感觉就不那么容易区分是否有效了。 其实不管是急病还是慢病,还是长时间的总体状况,现代医学都有一整套衡量和评价的方法,总...

养生才能保健。中医在养生保健方面具体都有哪些内容和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有情志养生、节气养生、体质养生、食药养生、运动导引养生、经络穴位养生等诸多方面,最近在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养生适宜技术》,这也是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供中医养生学等专业使用,从操作技术角度整理总结了针法调养技术(包括毫针、耳针、皮肤针、刺络放血、穴位埋线等)、...

道家养生与中医养生有什么建议?

道家养生是养生的根源,黄帝问道赤松子,道家养生主要有内丹,外丹,房中,食饵,导引等五个方法为主,天人合一,是修练的宗旨,长视久坐乃能与天寿。 中医养生有体质养生,四季养生,情志养生,起居养生,食疗(药膳)养生,推拿养生。 上述两个流派都是源于阴阳五行,所以基本是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的地方。建议养生者按...

中医养生重“脾胃”,我们该怎么调理脾胃?

中医养生重“脾胃”,我们该怎么调理脾胃?

中医养生重“脾胃”,我们该怎么调理脾胃? 中医不但养生重脾胃,治疗疾病时更注重保护脾胃,因为人们都知道,人从出生后就要靠饮食,所以人们常说,人似铁,饭似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内经上说,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现在医疗科技发达,不用天天吃饭也没事了,不像以前不吃饭就得饿死,现在可以输液,或下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