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春季养生 > 正文内容

春季如何养生?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08-11)春季养生208

春天是一个乍暖还寒的时节,这个时间也是做好养生工作的一个关键阶段,那么春天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养生呢?首先要注意自己的保暖工作,另外我们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不要吃一些生冷的食物,关于春季如何养生,我们还是按下面文章专家的养生之道吧。

( 一 ) 起居的暖与凉

在经过由寒到暖的气候转变后,春令之气舒发向上升、出现百花盛开,春风化雨向下降、出现雨湿凉意。在穿着上,要按 " 下厚上薄 "。人体机能也要顺应春令舒畅生发之气,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春季容易出现 " 春困 " 现象时,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会有神清气爽感觉,且可帮助机体吐故纳新,循环无阻。

春季如何养生?  春季养生 第1张

( 二 ) 饮食的升与降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如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苡米、豇豆、扁豆、黄豆、春笋、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圆、栗子、大枣、山药等;不宜食酸收之味。此外,要多吃大葱、生姜、大蒜、韭菜、洋葱等温性食物,可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

春季阳气升发导致人体肝火旺盛,表现为脾气急躁,眼干发红。所以春季饮食还要吃些低脂肪、高纤维素能润肠通便的食物,如荠菜、油菜、芹菜、菠菜、枸杞头、蜂蜜、芝麻、蒲公英等,这对于因冬季过食膏梁厚味所致内热偏亢者,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的作用。

( 三 ) 情志的舍与得

春季五行属木,与肝脏相对应。肝主情志。肝的生理特点喜疏泄通达、恶抑郁发怒,怒则伤肝。生气发怒使肝木冲心火,木火刑肺金,对心肺也造成不良影响。调理情绪最好的办法不是压制怒郁,而是顺春天升发之气把心情舒发出去。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多唱歌,少争吵。把各种情绪化作动力奉献给社会,这样自然而然心胸开阔、心情舒畅,气血调畅,精神旺盛。

( 四 ) 锻炼的动与静

春季,万木吐翠,空气清新,花红叶绿,百鸟争鸣,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而 " 动则生阳 ",如散步、慢跑、放风筝等或到风景区去春游。如此,则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而且还能使气血通畅、精神愉悦。

介绍文章给大家讲解了春天的养生之道。相信大家对春天如何养生都已经清楚了,春天的时候早晚温差比较大,一定要注意保暖的工作,尤其是腿部一定要做好保暖的工作,另外适当的还要锻炼身体,饮食方面尽量清淡为主。而且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样才可以真正达到养生的效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4366.html

标签: 春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春季如何养生?” 的相关文章

踏春采摘 小心野菜中毒

踏春采摘 小心野菜中毒

专家介绍,生活中的大多数野菜都是药食同源,它既是中药,又是蔬菜,所以每一种野菜都有不同的功效,对不同的人来说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不同的野菜食用。 阳春三月正是一年里吃野菜的好时候。野菜虽可口,但并不是什么野菜都可以吃。不认识的野菜一定不要采食,小心引发中毒。 在农贸市场专卖野菜的商摊前...

春季养肝谨记“三多三少”

春季养肝谨记“三多三少”

春季万物复苏、阳气始发,人的“肝气”也开始旺盛起来,如果肝气不顺畅,与春天的生化之气不相合,可出现烦躁、易怒、眩晕、面赤等“肝气上逆、气郁化火、肝风内动”症状。 中医认为,肝在五行属木,与春季相对应,有类似于春天树木生长、生机勃发的特性。因此,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推动人体全身血液、营...

“三招”防“春困”

人们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进入春天,人们往往会感到容易困倦,这就是所谓的“春困”。其实“春困”不是病,而是生物钟的转换。 人们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进入春天,人们往往会感到容易困倦,这就是所谓的“春困”。其实“春困”不是病,而是生物钟的转换。那么,怎么预防“春困”?教您三招。 第一招 晚睡早起、...

春季应该如何养生

春季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相当于每年阳历的2、3、4月。此时大地回苏,阳气升发,万物复生,欣欣向荣,充满活力,人体阳气生长,肝胆旺盛畅达。 春季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相当于每年阳历的2、3、4月。此时大地回苏,阳气升发,万物复生,欣欣向荣,充满...

春季谨防风邪袭人

这两天坐诊,其中项背不适、肩周炎、头痛遇风加重患者增多,特别是年轻女性看到风和日丽,不顾湿漉漉的头发就迫不及待地穿单薄衣服,谁知次日就头痛不适,春风看来和暖,其实是乍暖还寒,尤其春季是以风气当令,《黄帝内经》认为“风者,百病之长也”,由此可知风邪之重。 这两天坐诊,其中项背不适、肩周炎、头痛遇风...

中医防治春夏感冒

中医把感冒归为外感(外邪)疾病,按临床证候表现,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时行(疫)感冒和暑湿感冒四类。只有根据辨证施治的理论,认真加以区别,然后选用相应的药物,才能药到病除。 春夏之交,也是感冒高发季。感冒是最常见的一种病。感冒后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包括咽喉肿痛、打喷嚏、鼻塞流涕、身体疲倦。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