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中国古代养生文化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08-11)养生文化136

中国古代养生文化  养生文化 第1张

养生一词,原出《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因而养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遍布世界。相对于世界其它地区的养生文化而言,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它汇集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揉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堪称一棵充满勃勃生机和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树。探索中国养生文化这棵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智慧之树,不但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而且符合当今世界科学发展趋势。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终于以自己的聪明睿智创造出了一系列与疾病和衰老抗衡的独特理论方法,逐渐使养生成了一种极具华夏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

文化研究的最重大意义就在于探求各种文化现象的内在目的和特征。就感应的中国养生文化而言,尽管它的研究对像是人体的健康与长寿,但健康和长寿在人类社会中从来就不单单是人体本身的问题,而是与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及其自然环境有着一种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提醒我们,研究和探求中国养生文化的基本特征决不能仅仅囿于人体生物模式之中,而必须结合社会、经济、政治、哲学,乃至艺术的诸多层面加以综合考察。

中国养生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产物,其理论体系本身具有这种学科所具有的双重特征。具体来说,中国养生文化的社会科学性质主要体现在其理论体系与中国古代哲学存在着一种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养生文化的自然科学性质则主要体现在它的传统医学发生一种血肉相联的关系。

作为一种焕发着勃勃生机的文化现象,传统养生学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而且也积累了一整套实用、同时又充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睿智的实践方法。

【原文】生从十三:虚、无、清、净、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

【译文】养生之道在于遵从十三条要旨。这就是:心无杂念,恬淡于世事,内心清洁无染,俗念净除,谨小慎微无过失,寡欲无贪,心柔不逞强,甘作弱者之心,自视不卑不亢,减损太过的言行,知时达务,顺四时之变化,秉性谦和,崇尚俭朴。

【原文】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

【译文】心对于人体,如同君主在国中处于主宰地位;九窍各有不同的功能,正如百官各有自己的职责一样。如果心能保持正常,九窍等各器官也就能有条不紊地发挥其作用;如果心里充满着各种嗜欲杂念,眼睛就看不见颜色,耳朵就听不见声音。所以说心要是违背了(清静寡欲的)基本规律,各个器官也就会失去各自应有的作用。

【原文】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

【译文】行为正直就不会遭遇祸害,不遭遇祸害就能安享天年。

【原文】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君子有三件事需要戒: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壮年的时候,血气方刚,要戒斗殴;等到年老了,血气已衰,要戒贪心。

【原文】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无恚瞋之心……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译文】意志清闲而少欲望,心绪安详而无惧怕,无怨恨愤怒之心,思想上没有懮患,以恬谈愉快为本,以自得其乐而功。做到这些多可使『形体不敝,精神不散』而益寿延年。

【原文】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译文】敬爱他人的人之所以能长寿,是因为他(她)对外没有贪欲,身心清静无为无邪,心态平和而不失中庸之道,能效法天地间包容万事万物的美德而修其身心,所以他(她)们纔得以多寿,得以制约本人的言行使之符合社会和法纪的需要。

【原文】凡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人能化毒性以救死。养喜神以延年,必去身灾兼除人患。

【译文】凡是心平静就会使神愉悦,神愉悦就会有福气降临,人可以化解恶性事件挽救死亡。养快乐之神用以延年,一定可以去掉身体的病灾和人事的祸患。

【原文】圣人不以身役物,不以欲滑和。

【译文】善于养生的人常不易受外界事物的驱使而莫衷一是,]不会被七情六欲扰乱其平和的心理本性。

【原文】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译文】情志悠闲而少欲望,心神安宁则无所畏惧,形体劳动而不疲倦,气调和顺畅,则各种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原文】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语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

【译文】多思虑则心神不安,多思念则意志涣散,多贪欲则神志昏迷,多劳动则形体劳累,多话语则中气短乏,多笑则五脏受损,多愁则心被牵制,多乐则语言唠叨,多喜则神昏颠倒,多愤怒则浑身血脉不安宁,多嗜好则执迷不悟,多憎恶则身心憔悴没有欢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4028.html

标签: 养生文化
分享给朋友:

“中国古代养生文化” 的相关文章

翡翠养生 温润灵动

翡翠是具有灵动玉石。翡翠含有非常丰富的矿物质和有益的微量元素,长期佩戴,能够被人体吸收。翡翠的作用远远不止这样,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有“除中热、解烦焖、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明耳目”等疗效。 翡翠是具有灵动玉石。翡翠含有非常丰富的矿物质和有益的微量元素,长期佩戴,能够被人...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

盲目养生不可取,总结:5个常见养生误区,千万不要再犯了

盲目养生不可取,总结:5个常见养生误区,千万不要再犯了

  正确的养生方法对人体健康有利,但是在养生的过程中,要先区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对人体健康不利,才能防止错误养生习惯带来影响。很多人在养生的过程中陷入误区,无形中也会偷走健康,久而久之反而达不到维持健康的目的。那么,哪些错误的养生方法不能够尝试呢?    1、每顿饭吃很饱  养生是很多人追求...

想要养生,那就种花养草吧!

想要养生,那就种花养草吧!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花花草草有种天然的感情。当时我们家的院子里,种满了我从各处搜罗来的花,有各色的月季、菊花、玉簪等,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草花。每到春天,月季花开,芳香四溢,其他的花也次第开放,真的是美不胜收啊!  后来,到城市求学,远离了农村,总感觉生活少了一点什么。再后来,毕业工作、结婚生子...

整天说养生养生,养生到底养的是什么?

  什么时候觉得养生真的挺重要的?是被病痛折磨的时候?还是排队看病的时候?还是花钱养医生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该明白,生命就这一次,这次不珍惜,不会再有下次的机会…  经常听到有人问为什么要养生?在这里为大家收集到了2018最好的回答,看看你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  为什么要养生?  因为投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