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大雪节气的文化含义和养生意义有哪些?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08-11)养生文化130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时间为农历十月末和十一月初。是进入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冬天将过一半,再有半月即冬至交九了。

立冬小冷,小雪显(嫌)冷,大雪大冷,冬至入寒。大雪之时,当令该冷,也到了下雪上冻的时段了,此时若无雨雪,天必干冷,人宜疾,百物灾。若无雪温又高,就不象冬天,为时令不照。所以大雪是入冷交寒的体现。

大雪的文化含义有三种:一是显示冬冷之象,该下雪了。畜该进圈,人该歇了。二是降温驱霾之功,此时不下雪,温必偏高,属冬不正常。且雾霾较重,必欲雪来驱散,方显明媚之光,人才会有精神,物才方透时象,它能调节自然物象与人与自然的阴阳失衡。三是镇压之力。入冬无雨雪,势必温高,阴阳失衡,万物失调,该生的而不生,不该长的而长。比如麦苗,冬有温必然旺长而年前拔节,遇反春之霜雪,必会枯死而丰收无望。大雪者,是阴阳和合的象征,属自然之力,时令之象。此时,人力无为,唯大雪降温可减少人,畜,禾苗的病害发生,又起到镇压麦苗旺长的趋势,迫使它不能年前拔节。次年必定丰收有望。

冬天,人易燥,易脆,血相收缩,五脏安养。肌肉易紧易皱易粗糙。免疫功能低下,还易上火和感冒。

冬天之人,早晚不宜强烈运动,以免出汗着凉。见寒人宜咳,多吃润肺清火利痰之物,如白萝卜,甘蔗,梨,冰糖,藕等。冬天人体血液宜黏稠,多吃生血活血之物,以调节血脉和通络。如红罗卜,大枣,枸杞和一些温补的肉类与食品,但不吃大热之物,因冬天人宜体虚,燥热之物可摧毁虚弱之体,可徐徐慢补为是。天寒胃宜冷,以进温补谷物为宜,以调节脾气和增加热能与营养。如小米,八宝粥,黄豆薏米,红豆等。寒冬里,人体和自然界一样,都有秋收冬藏之象。人不可耗气,肝肺之气均应保养,少熬夜,少酗酒,少动怒,肝气要安,肺气要平。不平必燥,一燥必耗。交九前后,人的热冷除了气侯与饮食外,关键在精血上。入冬女人要养血才能健身不怕冷,血旺气旺人健康。而男人关键在肾上,肾气要足,才能充血,周身气血旺,人才能发暖。肾精要满,人才能有神,神是精支配的,无精必会打彩,怎不怕冷?何以越冬?所以,女人血之贵,男人精之贵也。大冬天里,滋肺养肾最为重要。饮食以温热为主,可适当进些补药(可寻医)。而最最关键的问题是一冬要节制性生活,冷天,男人以收精,固精,藏精为本,也不失自然之象,万不可浪费精力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3972.html

标签: 养生文化
分享给朋友:

“大雪节气的文化含义和养生意义有哪些?” 的相关文章

《黄帝内经》养生三要诀:顺、和、节

《黄帝内经》中阐发的养生之道是非常简单明了的。其中的“顺”“和”“节”三个字,就是养生的三字要诀。 从古到今,养生家们大都以《黄帝内经》为理论渊薮,但是读过的人都发现《黄帝内经》是一部论“道”的书,如“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

养生也讲究“和”

当然,中医养生的“和”,由于与中医理论和养生实践密切结合,有了新的含义。中医养生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在其《生气通天论》一篇中就说:“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圣度”就是最高法则的意思,可见《黄帝内经》对养生之“和”的重视。 “和”的含义相当丰富,有相应、协调、和合、和顺、融洽、适中等诸多意义。追...

月缺月圆说养生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月球引潮力与地磁场对人体干扰较大,会影响体内激素、电觧质平衡,导致生理、心理上的各种变化,使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态。 两千多年前,中医就认识到人与天地相应,与日月相参,月亮盈亏运动变化会影响到人的气血、经络之气的盛衰。《素问·八正神明论》曰:“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

养生谚语集锦(4)

◆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人怕不动,脑怕不用。 ◆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饭后散步,不进药铺。 ◆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跑步走,药铺不用找。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

宋元时期养生文化的特点

宋元时期在思想上出现“理学”和“新学”的论争,在医学上也出现了学术争鸣。 在思想上出现“理学”和“新学”的论争,在医学上也出现了学术争鸣;在医药卫生保健方面,建立了“太医局”、“御药院”、“尚药局”、“广惠司”及其它保健或慈善机构;世人知医成为风尚,“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活字印刷术的使用和发展,...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