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舌苔”胃气现 察清舌苔再吃饭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美食养生559
中医学认为,舌苔是胃气的外在表现,我们不妨学学古人“仰观天象”以把握时势变迁、因时而动的习惯,现在开始“对镜观舌苔”,因苔之变化而调整饮食,同样可以防患于未然。

吃是人的本能。现在,每人每天至少要吃三顿饭,每顿饭又会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可以说,饮食与健康息息相关。君不见,有的人食养延年,有的人却病从口入……那么,如何正确饮食以及时纠正机体偏差,使身体受益呢?很少有人知道。这里,就教大家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

察清舌苔再吃饭

每个人的舌头上都有一层薄薄的物质覆盖着,这层物质叫做“舌苔”。如果有兴趣,可与周围的亲朋好友对比一下,你会惊奇地发现,每个人的舌苔都不尽相同。就像每个人有不同的长相和性格,舌苔也因体质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

中医学认为,舌苔是胃气的外在表现,胃的“喜怒哀乐”都会在舌苔上及时反映出来。我们不妨学学古人“仰观天象”以把握时势变迁、因时而动的习惯,现在开始“对镜观舌苔”,因苔之变化而调整饮食,同样可以防患于未然。

观察舌苔主要观察三个方面,一是舌苔的厚与薄,二是舌苔颜色的黄与白,三是舌苔表面的润与燥。

舌苔的厚薄主要反映消化道是否有积滞;舌苔的黄白可以反映体内是否有热,舌苔的润燥则提示消化道内是否存在缺水或水湿停留。正常的舌象是舌头质地淡红,舌苔薄白,润而不湿。具备了以上基础知识,我们就可以学习看舌苔吃饭了。

苔厚:积滞要疏通

如果饭前对着镜子一看,发现舌苔是厚厚的一层,这就说明你的消化道有积滞了。也许你会问:“我的食欲很旺盛,食量也不小,大便也能保证每天都有,怎么会有积滞呢?”这是因为,消化道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通道,最易藏污纳垢,甚至藏匿一些你无法感知的问题。

发现有积滞之后,应该帮忙疏通一下,饮食也应选择有疏通作用的食物。先说主食,中国人的主食是米饭和面食。稻米在五行中属金,具有清凉滋润的作用,古时治疗患泻痢而不能进食者,会用到陈廪米(即储存时间较久的白米),以提供营养而又不助湿敛邪。小麦在五行属木,性温热而黏腻,如张仲景在用桂枝汤治疗外感时明确禁忌吃面。相比之下,消化道有积滞时,选米饭为主食更适合一些。

不过选择合适的主食只是减少了积滞的来源,对于疏导积滞有明显作用的还是富含纤维的蔬菜,所谓“蔬者,疏也。”这时绿色的叶类蔬菜都可以选择,如油麦菜、菠菜、油菜、芹菜等。

这样的一顿饭吃下来,会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尤其长年口中黏腻不爽、胸膈胃脘胀满不适的人体会更深刻。有兴趣者可以调整饮食后再对着镜子看看舌苔,前后一对比,就知道这个方法灵不灵验了。

再补充一点,若舌苔是厚而且黄,以上方法仍适合;若舌苔白厚而水分很多,甚至伸出舌头要滴水下来,可以在饭后吃点烤得焦黄的馒头片,这是取其焦香之味,以使沉睡的脾胃醒来,好好消化食物,运走水湿。

苔薄:胃弱要补养

如果舌苔很薄,不能很好地覆盖舌面,这是脾胃弱,营养缺乏的表现。此时需要选择一些有滋养效果的食物了。主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米饭和面食,重要的是菜肴的选择。

上文的苔厚是有积滞,需要疏导,现在的苔薄正好相反,恰恰要用一些传统认为“滋腻”的食物;如各种肉类、猪皮以及色白而黏、汁水丰富的蔬菜,如山药、土豆、藕片、竹笋等。

受现代营养学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吃猪皮对身体不利。殊不知这要因人而异的,不可谈猪皮而色变。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一张叫猪肤汤的方子,由猪皮和白米粉组成,有利咽除烦、滋阴止泻的功效。由此,猪皮的营养价值可见一斑,适宜补益之用。

要提醒的是,一顿饭吃完之后,你可能会小有失望,因为发现舌苔几乎没有变化。这并不是方法不灵,而是时间不够。要知道,在中医学中,补虚以生苔,不是一日之功。

苔黄:内热要清解

黄色舌苔,很多养生节目里都讲过,在此不再赘述。简言之,如果舌苔黄而且口苦、小便黄说明有内热,可以选择性凉味苦的食物以泻火,如苦瓜、莴笋、豆腐等。

苔燥:津少要养阴

舌苔的润燥要非常注意,它直接反映了体内水分的盈虚。舌苔干燥者,可以在食谱中加入粥类,以补养脾胃阴液;大家不必苛求于何种粥,但以白米银耳粥效佳。酸梅汤生津效果也很好,深得中药配伍中“酸甘化阴”大法的精髓,需养阴者可以饮用。

苔润:饮停要利水

若舌苔水分很多,伸舌欲滴,一般代表胃内有水饮(泛指体内异常的水液)停留。这时主食可以选择馒头,菜肴可以选择炒得焦香、油水少的,如干煸豆角、干煸肉片等,在此基础上再适当配合有利水作用的蔬菜,如冬瓜、白菜、丝瓜、西葫芦等。一定注意饮食过程中及饮食前后不可贪饮粥汤。

说到这里,顺便谈一下传统饮食习惯中“溜缝”的习俗(即餐后再饮汤或粥,以填补胃中罅隙)。曾有人借现代消化理论予以驳斥,说这不好;不过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饭后稍饮粥、汤,可以促进胃内存积气体的排出(我们在进食时会吞入空气,有的因消化不良会发酵产气),以使胃更好地工作。但“溜缝”稍和胃气即可,不能过量。如果是已经明确诊断为胃病的,无论溃疡、胃炎还是胃下垂,都以少饮为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3854.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舌苔”胃气现 察清舌苔再吃饭” 的相关文章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现代很多人对“药食同源”的认识已经违背了它最初的本意,简单地从字面上认为食物与药物之间可以划等号,在治病或者调理身体的时候盲目把药物当食物去使用,或者夸大某些食物的药用价值,以食物去追求其治病的作用。 脱发要吃何首乌、肾虚进补枸杞、补血来点当归和人参……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养生经”,不知道让...

金秋到来南瓜“尝” 亦饭亦菜清甜香

金秋到来南瓜“尝” 亦饭亦菜清甜香

南瓜是养生菜、保健饭,药食兼备;它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消炎解毒的功能,其叶、花、藤、种子也供药用。 南瓜为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美洲大陆,明代中期漂洋过海,传入我国,所以它还被称作番瓜、倭瓜、窝瓜。它生命力极强,春天绽芽吐绿,夏季蔓秧开花,一棵南瓜秧苗可以蔓延半亩田...

秋风起,蟹脚痒 如何吃蟹有讲究

秋风起,蟹脚痒 如何吃蟹有讲究

螃蟹虽肉嫩肥美,但中医学认为其味咸、性寒,实属寒凉之物,故脾胃虚寒的患者包括孕妇都不应过多食用。 俗语有云“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意思是说,螃蟹一年四季都能吃,但是秋天是吃蟹最好的季节。中国民间素有“蟹肉上席百味淡”的说法,美食家将吃螃蟹作为“秋天最隆重之事”,就连著名作家梁实秋...

豆卷又称“如意菜” 利水泻湿又祛斑

豆卷又称“如意菜” 利水泻湿又祛斑

豆卷又称为豆芽,是由豆类在黑暗湿热环境中发芽而成,《神农本草经》中称豆卷:“味甘,平。主湿痹筋,挛膝痛”。 豆卷又称为豆芽,是由豆类在黑暗湿热环境中发芽而成,因为其外形像一把玉如意,故又被称为“如意菜”,豆卷与豆腐、酱及面筋被西方并称为中国食品的四大发明。豆卷与笋、菌又被古人并列为素食鲜味三...

栀子花花香、味美亦疗疾

栀子花花香、味美亦疗疾

栀子花做成美食,味道也很好;栀子花苦寒,能人血分而清邪热,还可用于辅助治疗疮肿毒、肠风下痢、血热妄行等病症。 栀子花分大花栀子、小叶栀子等几种,而其中的山栀子,亦名野桂花、玉荷花等。栀子花是难得的消暑花卉,还可以用来熏制花茶、制作食品和烹调食用,更是一味使用广泛的中药。中医认为,栀子花性寒,...

安神、宁心话百香

安神、宁心话百香

百香果,俗名鸡蛋果,浓郁甘美、酸甜可口,具有丰富的食用价值。 百香果,俗名鸡蛋果,原产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广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品种一般分为黄色百香果和紫色百香果,两者杂交,遂成紫红色百香果。 百香果天然纯净、浓郁甘美、酸甜可口,具有丰富的食用价值。百香果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