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一甜一咸两道粥,为“三高”人群解忧愁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美食养生537
胖人多湿,肥人多痰。湿从哪里来呢?脾主运化水湿,是津液代谢的枢纽。一旦脾虚弱了,不运化了,就会产生痰湿。

肥胖是“三高症”的温床

“三高症”是指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它们是现代社会所派生出来的“富贵病”,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相互关联。如:糖尿病人很容易同时患上高血压或高血脂症,而高血脂又是动脉硬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弹性差加剧血压升高。所以,出现这三种疾患中的任何一种,后期都易形成了“三高症”。

肥胖的人常常都会伴随着三高,三高人群也都普遍偏胖,这是为什么呢?

两千多年前,先贤们就发现肥胖可以造成很多麻烦。《灵枢·逆顺肥瘦》中就有记载:“广肩肉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一肥胖,气血运行就迟缓,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黄帝内经》中也有“肥贵人,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的描述,很明显地指出,肥胖会让人耳不聪、眼不明。而“眼为神根”,眼不明了,肯定是神出问题了。也就是说,肥胖会引起神志方面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胖人多湿,肥人多痰。湿从哪里来呢?脾主运化水湿,是津液代谢的枢纽。一旦脾虚弱了,不运化了,就会产生痰湿。因此,中医向来有“脾为生痰之源”的说法。脾虚还会使人气血不足,昕以,胖人常见皮肤白却缺乏光泽等虚象。“动能生阳”,平时多锻炼、多运动,就能鼓舞脾胃阳气,痰湿自然就会少了。

下面,为大家介绍两道清热利湿的粥,一甜一咸,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薏仁山楂粥

选薏仁100克,放在适量水中熬熟。然后选山楂6枚,洗净后去核,切成块后放入粥中再熬5分钟即熟。每天早晚坚持喝一小碗。这道粥可消积散瘀、降脂、利湿,非常适合“三高”人群。

冬瓜粥

选鲜冬瓜100克或者冬瓜籽15克、大米100克、生薏仁50克。做这道粥时,如果用鲜冬瓜,只要将瓜皮上的白霜洗掉就行了,不要把皮给切掉。煮汤的时候,把冬瓜连皮切成薄片,大米淘净,加上适量的水煮成粥即可。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稍加点盐。这道粥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作用。每天中午或晚上坚持喝上一小碗,喝上个把月,效果就出来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847.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一甜一咸两道粥,为“三高”人群解忧愁” 的相关文章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两款养生益寿饼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两款养生益寿饼

以《医学衷中参西录》期颐饼、益脾饼为基础方,结合现代营养学理论、采用药食两用原料精心研制了两款富含中医药特色的药膳小饼,名为“期颐”小饼。 年满百岁为期颐,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日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我们以《医学衷中参西录》期颐饼、益...

都说粗粮养生好 四类人群并不适

都说粗粮养生好 四类人群并不适

粗粮本身不易消化,且营养不全面,吸收率低,因此粗粮虽好却不适宜所有人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越来越重视,饮食习惯也由“细”变“粗”。营养专家认为,荞麦、大豆、玉米、紫米、燕麦、红薯等粗粮一能“消灭”胆固醇;二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的风险;三能促进消化功能,缓解便秘和平衡...

秋风起,蟹脚痒 如何吃蟹有讲究

秋风起,蟹脚痒 如何吃蟹有讲究

螃蟹虽肉嫩肥美,但中医学认为其味咸、性寒,实属寒凉之物,故脾胃虚寒的患者包括孕妇都不应过多食用。 俗语有云“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意思是说,螃蟹一年四季都能吃,但是秋天是吃蟹最好的季节。中国民间素有“蟹肉上席百味淡”的说法,美食家将吃螃蟹作为“秋天最隆重之事”,就连著名作家梁实秋...

亦菜亦药话薤白 外敷治疮疡,内服宽胸阳

亦菜亦药话薤白 外敷治疮疡,内服宽胸阳

薤白用于治疗疾病历史非常悠久,它的功效很多,比如行气导滞,对于用薤治疗心病的记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出现了 有一种蔬菜,远看像韭,细长有剑脊;近看像葱,青绿又中空。从地里拔出来又像蒜,甚至连味道都像蒜一样辛辣,简直就是这三种蔬菜的合体!明代著名中药学家李时珍对它的描述颇有诗情画意:“二月开...

五谷丰登瓜果香 食物养生保健康

五谷丰登瓜果香 食物养生保健康

金秋时节,没有冬季的寒冷,少了夏季的炎热,满目都是丰收的稻蔬瓜果,是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大好时节。 金秋时节,没有冬季的寒冷,少了夏季的炎热,满目都是丰收的稻蔬瓜果,是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大好时节。整个夏季,因炎热少食的人们,便可以在这个季节好好食补,为应对寒冷的冬季奠定良好的基础。 秋季食疗本草多...

处暑节气仍长夏 推荐3款祛湿粥茶

处暑节气仍长夏 推荐3款祛湿粥茶

长夏涵盖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五个节气,长夏的气候特点是炎热而夹湿,所以,长夏养生重在防湿、祛湿。 虽然处暑了,但目前仍处在长夏这一阶段。长夏涵盖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五个节气,长夏的气候特点是炎热而夹湿,所以,长夏养生重在防湿、祛湿,以下介绍几道保健养生祛湿粥茶饮: 茯苓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