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龟苓膏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美食养生409
传统的龟苓膏,以龟板、土伏苓为主要原料,配以其他中药材,熬制成膏状,有清热解毒、祛湿养颜的功效。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龟苓膏含有多种活性多糖和氨基酸,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能调节血脂和血糖。

炎炎夏日,一碗冰镇龟苓膏,凉凉的、软软的,中药特有的苦味中夹着一丝甘甜,让人回味无穷。起源于两广一带的龟苓膏,如今在北方超市也随处可见。传统的龟苓膏,以龟板、土伏苓为主要原料,配以其他中药材,熬制成膏状,有清热解毒、祛湿养颜的功效。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龟苓膏含有多种活性多糖和氨基酸,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能调节血脂和血糖。这样广受欢迎的保健食品,是否人人都可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地吃呢?

龟苓膏性质偏凉,脾胃虚寒的人、孕妇以及儿童,都不宜多吃。

龟板,即乌龟的甲壳,性味甘、寒,有滋阴潜阳、养血补心等功效;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有解毒除湿的功效。当然,仅仅是龟板和土茯苓还不够,在这两种主要原料的基础上,还要加入金银花、蒲公英、菊花等多种清热解毒的药材。

说,从组成成分上看,龟苓膏确有清热泻火、润肺止咳滋阴等作用,平时爱长痘痘、常有便秘、不时咽干咽痛的人,日常吃一点很有好处。然而,对于脾胃虚寒者来说,多食凉性的龟苓膏,会进一步加重体内的寒气,导致腹痛腹泻等。从西医角度说,许多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伴有脾胃虚寒的症状,如不思饮食,大便次数多或溏泻,胃脘或腹部遇寒则痛、喜温喜按等就不应多食龟苓膏。同理,容易痛经的女性,经期也不宜多食。

此外,龟苓膏中的龟板,有兴奋子宫神经的功效,可能导致流产,孕妇不宜多食。儿童稚阴稚阳之体,食物的偏性很容易影响到体内阴阳平衡,龟苓膏偏性稍大,最好不吃或少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3251.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雪花炖鸡汤

下一篇:绿豆煮夏

“龟苓膏” 的相关文章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现代很多人对“药食同源”的认识已经违背了它最初的本意,简单地从字面上认为食物与药物之间可以划等号,在治病或者调理身体的时候盲目把药物当食物去使用,或者夸大某些食物的药用价值,以食物去追求其治病的作用。 脱发要吃何首乌、肾虚进补枸杞、补血来点当归和人参……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养生经”,不知道让...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两款养生益寿饼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两款养生益寿饼

以《医学衷中参西录》期颐饼、益脾饼为基础方,结合现代营养学理论、采用药食两用原料精心研制了两款富含中医药特色的药膳小饼,名为“期颐”小饼。 年满百岁为期颐,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日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我们以《医学衷中参西录》期颐饼、益...

豆卷又称“如意菜” 利水泻湿又祛斑

豆卷又称“如意菜” 利水泻湿又祛斑

豆卷又称为豆芽,是由豆类在黑暗湿热环境中发芽而成,《神农本草经》中称豆卷:“味甘,平。主湿痹筋,挛膝痛”。 豆卷又称为豆芽,是由豆类在黑暗湿热环境中发芽而成,因为其外形像一把玉如意,故又被称为“如意菜”,豆卷与豆腐、酱及面筋被西方并称为中国食品的四大发明。豆卷与笋、菌又被古人并列为素食鲜味三...

经常喝酸奶,你知道怎么喝才最健康吗?

经常喝酸奶,你知道怎么喝才最健康吗?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群,胃肠功能好,在炎热的季节,偶尔可以喝直接从冰箱冷藏室里拿出来的酸奶,但不主张经常喝。 对于酸奶的喝法,众说纷纭。从冰箱拿出来就喝,还是过一会儿再喝?对于身体健康的人群,胃肠功能好,在炎热的季节,偶尔可以喝直接从冰箱冷藏室里拿出来的酸奶,但不主张经常喝,经常喝容易患胃病;若...

“莲”的一身都是宝 药食两用都挺好

“莲”的一身都是宝 药食两用都挺好

从中医角度看,莲的一身都是宝。除食用,观赏外,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谓“全株皆可用,妙用无穷”。 莲花又名荷花、中国莲、水芙蓉。“莲,花之君子者也。”莲,向来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歌咏的对象,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更为世人称赞。 从中医角度看,莲的一身都是宝。除食用,观赏外,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

中医角度解读“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中医角度解读“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桃、杏、李三种水果一直以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从药物的角度而言,桃、李、杏三者却对于人们身体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桃、杏、李三种水果一直以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它们不仅是食物,也是药物。作为食物而言,桃、李、杏三种水果都美味可口。然而,从药物的角度而言,桃、李、杏三者却对于人们身体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