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说说“吃辣”那些事儿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美食养生362
吃辣实际上是利用食物之偏纠正因气候之偏对身体的不利影响。可防止季节性疾病,如关节炎、风湿、气候性腹泻等。

关于吃辣,有这样一种说法: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怕不辣,贵州人辣不怕。从全国来看,吃辣主要在西南一带盛行,这与地理位置有关。西南受亚热带气候影响相对强烈,气候潮湿。湿属于“六淫”之一,与寒则成寒湿,气血运行受阻,导致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损伤脾阳,脾肾阳虚,出现畏寒肢冷,腹痛泄泻,或浮肿。与热结合则成湿热,出现恶心厌食、口苦食欲差、小便赤黄等症状。以上症状的关键在于除湿,辣具发散作用,可散寒、解表、开胃。吃辣实际上是利用食物之偏纠正因气候之偏对身体的不利影响。可防止季节性疾病,如关节炎、风湿、气候性腹泻等。

对于北方来说,气候干燥,不宜过多食用辣的食品。为防饮食偏颇,合理搭配也可以。辛主发散,向上向外,酸主收敛,向下向内。吃辣时,配些酸凉的蔬菜,如糖拌西红柿、醋拌黄瓜等,则可利用凉性制约热性对身体的不利影响,达到人体五脏六腑的平衡。

也有人只要吃辣就会拉肚子、长痘、过敏等,毕竟人的体质各不相同。如阴虚体质,阴液亏少,人会感觉到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而辣是大辛大热之物,具有发散作用,使人体大量出汗,加重人体阴阳失衡的状况,所以阴虚体质的人不宜吃辣。再如阳虚体质的人,阳气不足,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喜爱热食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这类人的养生原则在于补阳祛寒,温补脾肾,适当吃辣正好可以起到补阳的作用。

吃辣除了与地理环境和个人体质有关外,还受身体所患疾病的影响。痔疮患者、胆结石患者、胃肠道患者、肾病患者等食用辣的食品,会加重病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吃辣可能会引起循环血量剧增,心跳加快,心动过速;孕妇不能吃辣,怀孕后大多呈现血热阳盛状态,而辣类的辛温食品会加重血热阳盛状态,使体内阴津更感不足,会使孕妇口干舌燥,生口疮,心情烦躁等症状加剧,不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正在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特别是热性病症患者,服清热凉血或滋阴消炎药时更不宜吃辣椒,辣椒能使药效降低,使治疗无效或疗效减弱。

因此,吃辣也不能仅凭个人喜好或一时兴起就可决定,要从多方面因素考虑。只有这样,才能“辣”到好处,吃出健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2983.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说说“吃辣”那些事儿” 的相关文章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现代很多人对“药食同源”的认识已经违背了它最初的本意,简单地从字面上认为食物与药物之间可以划等号,在治病或者调理身体的时候盲目把药物当食物去使用,或者夸大某些食物的药用价值,以食物去追求其治病的作用。 脱发要吃何首乌、肾虚进补枸杞、补血来点当归和人参……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养生经”,不知道让...

蘘荷:活血调经消肿毒

蘘荷:活血调经消肿毒

蘘荷的食用部分和生姜一样主要在根部,要取其地下新生茎芽。因为枝叶跟生姜的枝叶真的太像,所以有的地方直接把蘘荷叫洋禾姜。 相较于初春的野菜,初秋的野菜似乎少了很多,如果要说比较特别的、有代表性的,蘘荷应该有一席之地。 生姜的“亲姊妹” 村民的“野人参” 在江苏如东,这里的老百姓叫它洋合笋。你...

亦菜亦药话薤白 外敷治疮疡,内服宽胸阳

亦菜亦药话薤白 外敷治疮疡,内服宽胸阳

薤白用于治疗疾病历史非常悠久,它的功效很多,比如行气导滞,对于用薤治疗心病的记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出现了 有一种蔬菜,远看像韭,细长有剑脊;近看像葱,青绿又中空。从地里拔出来又像蒜,甚至连味道都像蒜一样辛辣,简直就是这三种蔬菜的合体!明代著名中药学家李时珍对它的描述颇有诗情画意:“二月开...

栀子花花香、味美亦疗疾

栀子花花香、味美亦疗疾

栀子花做成美食,味道也很好;栀子花苦寒,能人血分而清邪热,还可用于辅助治疗疮肿毒、肠风下痢、血热妄行等病症。 栀子花分大花栀子、小叶栀子等几种,而其中的山栀子,亦名野桂花、玉荷花等。栀子花是难得的消暑花卉,还可以用来熏制花茶、制作食品和烹调食用,更是一味使用广泛的中药。中医认为,栀子花性寒,...

处暑节气仍长夏 推荐3款祛湿粥茶

处暑节气仍长夏 推荐3款祛湿粥茶

长夏涵盖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五个节气,长夏的气候特点是炎热而夹湿,所以,长夏养生重在防湿、祛湿。 虽然处暑了,但目前仍处在长夏这一阶段。长夏涵盖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五个节气,长夏的气候特点是炎热而夹湿,所以,长夏养生重在防湿、祛湿,以下介绍几道保健养生祛湿粥茶饮: 茯苓粥...

舌尖上的辛温调味品紫苏

舌尖上的辛温调味品紫苏

紫苏有着草本植物特有的清新气味,微苦,带一点薄荷的清凉,适合给厚重的油脂做点缀,也能为鲜味增添层次感。 紫苏是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片卵圆,单面或双面呈现紫色者为紫苏,叶片纯绿者为白苏,两者性味相似,常混作一谈。 紫苏古称“桂荏”,“荏”为白苏,萌发之初风姿怯弱,颇得文人墨客的喜爱。《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