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灵芝的常见食用方法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美食养生410
灵芝味虽苦,但苦而香,苦可以加入蜂蜜等调味。灵芝常见的食用方法,一种是泡水喝;一种是煲汤喝。除此之外,还有灵芝孢子粉,灵芝孢子油等,有采取冲剂用水冲服;也有采用胶囊用水服用的。

灵芝味虽苦,但苦而香,苦可以加入蜂蜜等调味。灵芝常见的食用方法,一种是泡水喝;一种是煲汤喝。除此之外,还有灵芝孢子粉,灵芝孢子油等,有采取冲剂用水冲服;也有采用胶囊用水服用的。根据灵芝的特点,现介绍几种既简便效果又好的食用方法:

1、灵芝泡水法:把灵芝剪成碎块,放在茶杯内,用开水冲泡后当茶喝,一般成人一天用量10~15g,可连续冲泡5次以上;

2、灵芝炖肉法:无论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都可以加入灵芝炖,按各自的饮食习惯加入调料喝汤吃肉,有益于肝硬化。

3、灵芝煮茶:灵芝洗净用水煎煮,切1一米左右,煎3次,第一次两个半小时,第二次一个半小时第三次45分钟,在把三次的煎出液和在一起,放入冰箱保存备用即可。

4、灵芝泡酒:将灵芝剪碎(灵芝切片)放入白酒瓶中密封浸泡,三天后,白酒变成红棕色时即可喝,还可加入一定的冰糖或蜂糖。

一、灵芝泡水喝:

1、原料:灵芝片(或将灵芝剪成片状),清水,蜂蜜;

制作方法:将灵芝片(或灵芝剪成片),加入清水,放置文火中炖煮2小时,取其汁加入蜂蜜饮用即可。

2、原料:灵芝片(或将灵芝剪成片状),清水;

制作方法:将灵芝片(或灵芝剪成片),放入罐内,加水煎煮,一般煎煮3~4次。把所有煎液混合,分次口服。

二、灵芝煲汤喝

1、灵芝清补汤

原料:灵芝15克,红枣23克,党参23克,枸杞子24克,人参须15克,猪排骨300克。盐适量。

制作方法:将灵芝等药材浸入6000毫升水中约10分钟(用布袋装好,扎口),再加入排骨,文火煮3小时。捞除布袋,再加盐调味,每次250-300毫升,吃肉喝汤每天1次。

功效:清润提神,健脾开胃。

2、灵芝蹄筋汤

原料:灵芝15克,黄芪1克,猪蹄筋100克、葱、姜、调料适量。

制作方法:将灵芝、黄芪装纱布袋内,扎口;猪蹄筋洗净与灵芝、黄芪及水共炖至熟烂,去药袋,调味,饮汤食肉。

功效:健脾安神,益肾养肝,适用于慢性肝炎、食欲不振、体虚乏力、神经衰弱等。

3、灵芝大枣汤

原料:灵芝15~20克,大枣50克,蜂蜜5克。

制作方法:灵芝、大枣入锅加水共煎,取煮液2次,合并后加入蜂蜜再煮沸即成。

功效: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可防治癌症。

4、灵芝陈皮老鸭汤

原料:灵芝50克,陈皮1个,老鸭1只,蜜枣2枚。

制作方法:先净老鸭剖洗干净,去毛、去内藏、去鸭尾,斩大件;灵芝、陈皮和蜜枣分别用清水洗干净。然后将以上全部材料一齐放入已经煲滚了的水中,继续用中火煲约三小时左右,以少许幼盐调味,即可佐膳饮用。

功效:灵芝具安神、健胃、去痰、活血的作用;陈皮具仍行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老鸭肉有滋阴补虚、利尿消肿的作用;蜜枣具有补中益气、止咳润补肺肾、化痰平喘的作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2770.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灵芝的常见食用方法” 的相关文章

清热解毒空心菜 两款简单药膳方

清热解毒空心菜 两款简单药膳方

中医认为,空心菜味甘性寒,入肠、胃经。具有凉血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主治鼻衄、便秘、淋浊、便血、尿血、痔疮、痈肿、蜇伤、蛇虫咬伤等。 民谚“南蕹西芹,菜蔬之珍”,是说蕹菜乃是菜中佳品。蕹菜俗名空心菜、通心菜。鲜嫩青绿的蕹菜,清香淡雅、清脆爽口,容易消化,且营养价值较高,适合中老年人和小儿食用...

吃花生可以去烧心吗?该怎么吃?

吃花生可以去烧心吗?该怎么吃?

人食用生花生仁后,经胃的蠕动搅拌成稀糊状,这时其油便附着在胃黏膜上,这样能防止胃黏膜炎症扩散,使体内胃酸分泌大大减少,从而达到治疗泛酸、烧心和轻度胃溃疡的目的。 研究发现,人食用生花生仁后,经胃的蠕动搅拌成稀糊状,这时其油便附着在胃黏膜上,这样能防止胃黏膜炎症扩散,使体内胃酸分泌大大减少,从...

亦菜亦药话薤白 外敷治疮疡,内服宽胸阳

亦菜亦药话薤白 外敷治疮疡,内服宽胸阳

薤白用于治疗疾病历史非常悠久,它的功效很多,比如行气导滞,对于用薤治疗心病的记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出现了 有一种蔬菜,远看像韭,细长有剑脊;近看像葱,青绿又中空。从地里拔出来又像蒜,甚至连味道都像蒜一样辛辣,简直就是这三种蔬菜的合体!明代著名中药学家李时珍对它的描述颇有诗情画意:“二月开...

“损谷”亦养生 令脾胃复归其自然

“损谷”亦养生 令脾胃复归其自然

饮食是人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那么,所谓的“损谷”,从字面理解就是减少饮食摄入,何以能达到治病调养的目的呢? 被中医经方家奉为圭臬的《伤寒论》,其最后条文以“损谷则愈”四字结尾,可见医圣张仲景对从脾胃入手治病的重视程度。此中深意,应结合临床实践而解其要义。 挑食与过食...

豆卷又称“如意菜” 利水泻湿又祛斑

豆卷又称“如意菜” 利水泻湿又祛斑

豆卷又称为豆芽,是由豆类在黑暗湿热环境中发芽而成,《神农本草经》中称豆卷:“味甘,平。主湿痹筋,挛膝痛”。 豆卷又称为豆芽,是由豆类在黑暗湿热环境中发芽而成,因为其外形像一把玉如意,故又被称为“如意菜”,豆卷与豆腐、酱及面筋被西方并称为中国食品的四大发明。豆卷与笋、菌又被古人并列为素食鲜味三...

舌尖上的辛温调味品紫苏

舌尖上的辛温调味品紫苏

紫苏有着草本植物特有的清新气味,微苦,带一点薄荷的清凉,适合给厚重的油脂做点缀,也能为鲜味增添层次感。 紫苏是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片卵圆,单面或双面呈现紫色者为紫苏,叶片纯绿者为白苏,两者性味相似,常混作一谈。 紫苏古称“桂荏”,“荏”为白苏,萌发之初风姿怯弱,颇得文人墨客的喜爱。《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