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养生 > 正文内容

黑白双耳营养高 正确泡食要记牢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美食养生439
银耳有干银耳和鲜银耳之分,有人认为鲜银耳新鲜,营养价值高而购买鲜银耳,但引起食物中毒的却是鲜银耳。

银耳又名白木耳,质量上乘者称作雪耳。它被人们誉为“菌中之冠”,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之补药。很多人喜欢吃它。但有报道称:吃银耳、木耳竟然导致食物中毒,这是真的吗?

1、银耳导致食物中毒的原因

银耳有干银耳和鲜银耳之分,有人认为鲜银耳新鲜,营养价值高而购买鲜银耳,但引起食物中毒的却是鲜银耳,鲜银耳因受培植环境及土壤的影响会产生一种菌,叫做“椰毒假单胞菌”,这种菌生长温度为25到37度,最适生长温度为37度,最适产毒温度为26度。产生的毒素叫‘米酵菌酸’它的中毒潜伏期最长为3天,多数是半天至一天。这种毒素耐热,清洗,焯水均无法去除。其症状就跟误食蘑菇中毒一样,一般发病症状最早出现在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继而出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炎及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重症患者出现肝昏迷,甚至死亡。除了鲜银耳,其它已经证实可产生米酵菌酸的还有发酵玉米面制品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

因此我们应远离“鲜”银耳,预防变质鲜银耳中毒。

2、如何挑选、食用银耳

1. 银耳一般呈菊花状或鸡冠状,由10余片薄而多皱褶的菌片组成。

2.干银耳质硬而脆,呈米黄或金黄色。如干银耳色泽过白,则可能是用硫磺违规熏制。

3.干银耳经水泡发后,应朵形完整、菌片呈白色或微黄,弹性好,无异味。如发现菌片呈深黄至黄褐色,不成形、发粘、无弹性,有异臭味时,应丢弃,不能食用。

4.发好的银耳要充分漂洗,去除银耳基底部发生褐变的部分。

5.银耳宜充分加热煮食。

3、吃黑木耳也会食物中毒吗?

最近有报道称浙江一家三口吃了浸泡了两天的黑木耳导致食物中毒,经过检测,在病人血液里面发现了米酵菌酸毒素。但对患者家中剩余的干黑木耳进行浸泡实验,浸泡时间长达五天,结果并未检出米酵菌酸!目前米酵菌酸已被证实可以存在于变质的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中,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实验证明正常的干黑木耳或长时间泡发的黑木耳中存在这种毒素。那么,此次病例中的米酵菌酸到底来自于哪里?这仍然是一个谜团。根据大多数人的推断,应该是在木耳浸泡时混入了其他过期变质的食物,导致病菌在黑木耳中大量繁殖,最终出现了米酵菌酸。抛开米酵菌酸产生的原因不说,至少我们可以确定,黑木耳、银耳等菌类食材,如果泡发时间过长,或者卫生条件太差,就很容易变质,滋生有害细菌,从而引发食物中毒。所以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厨房卫生习惯,及时清洗炊具、餐具、抹布,在常温中容易变质的食品要适当冷藏,而过期食品要懂得舍弃。

4、吃黑、白木耳注意事项

第一,泡发木耳类食材,随发随吃,特别是夏季,最好将木耳的泡发在冰箱进行。

第二,如果泡发时间较长,忘了换水,出现发粘、异味等,别舍不得,要果断扔掉。

第三,目前市面上有鲜黑木耳售卖,消费者要仔细挑选,如有发粘、流水、异味,千万不能吃,如觉不适,应尽快就医,并将就餐史告诉医生。鲜银耳不建议购买。

第四,做到砧板生熟分开、食材煮熟煮透、储存时间掌控,注意手部消毒卫生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2005.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黑白双耳营养高 正确泡食要记牢” 的相关文章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药食同源”要认清 莫学神农“尝百草”

现代很多人对“药食同源”的认识已经违背了它最初的本意,简单地从字面上认为食物与药物之间可以划等号,在治病或者调理身体的时候盲目把药物当食物去使用,或者夸大某些食物的药用价值,以食物去追求其治病的作用。 脱发要吃何首乌、肾虚进补枸杞、补血来点当归和人参……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养生经”,不知道让...

吃花生可以去烧心吗?该怎么吃?

吃花生可以去烧心吗?该怎么吃?

人食用生花生仁后,经胃的蠕动搅拌成稀糊状,这时其油便附着在胃黏膜上,这样能防止胃黏膜炎症扩散,使体内胃酸分泌大大减少,从而达到治疗泛酸、烧心和轻度胃溃疡的目的。 研究发现,人食用生花生仁后,经胃的蠕动搅拌成稀糊状,这时其油便附着在胃黏膜上,这样能防止胃黏膜炎症扩散,使体内胃酸分泌大大减少,从...

蘘荷:活血调经消肿毒

蘘荷:活血调经消肿毒

蘘荷的食用部分和生姜一样主要在根部,要取其地下新生茎芽。因为枝叶跟生姜的枝叶真的太像,所以有的地方直接把蘘荷叫洋禾姜。 相较于初春的野菜,初秋的野菜似乎少了很多,如果要说比较特别的、有代表性的,蘘荷应该有一席之地。 生姜的“亲姊妹” 村民的“野人参” 在江苏如东,这里的老百姓叫它洋合笋。你...

“损谷”亦养生 令脾胃复归其自然

“损谷”亦养生 令脾胃复归其自然

饮食是人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那么,所谓的“损谷”,从字面理解就是减少饮食摄入,何以能达到治病调养的目的呢? 被中医经方家奉为圭臬的《伤寒论》,其最后条文以“损谷则愈”四字结尾,可见医圣张仲景对从脾胃入手治病的重视程度。此中深意,应结合临床实践而解其要义。 挑食与过食...

栀子花花香、味美亦疗疾

栀子花花香、味美亦疗疾

栀子花做成美食,味道也很好;栀子花苦寒,能人血分而清邪热,还可用于辅助治疗疮肿毒、肠风下痢、血热妄行等病症。 栀子花分大花栀子、小叶栀子等几种,而其中的山栀子,亦名野桂花、玉荷花等。栀子花是难得的消暑花卉,还可以用来熏制花茶、制作食品和烹调食用,更是一味使用广泛的中药。中医认为,栀子花性寒,...

处暑节气仍长夏 推荐3款祛湿粥茶

处暑节气仍长夏 推荐3款祛湿粥茶

长夏涵盖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五个节气,长夏的气候特点是炎热而夹湿,所以,长夏养生重在防湿、祛湿。 虽然处暑了,但目前仍处在长夏这一阶段。长夏涵盖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五个节气,长夏的气候特点是炎热而夹湿,所以,长夏养生重在防湿、祛湿,以下介绍几道保健养生祛湿粥茶饮: 茯苓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