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诗歌“妙药”可疗疾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623
吟诵诗歌,特别是与养生、保健内容有关的诗歌,既可使人们领略诗的艺术美,又可通过对诗歌的感知引起与诗人的共鸣,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还可以学到许多相关知识,一举多得。

《得钱舍人书问眼疾》

白居易

春来眼暗少心情,

点尽黄连尚未平。

唯得君书胜得药,

开缄未读眼先明。

唐代诗人白居易患有严重的眼疾,不少朋友都写诗寄信发来问候。没想到这些诗信却成了“诗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白居易的眼疾与他用眼过度,心情忧郁、气滞伤肝有关。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黄连,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因此,白居易用黄连点眼当为对症用药,但效果却抵不上朋友钱舍人问候其眼疾的一首小诗。可见朋友的诗歌虽小,但抚平其内心的忧伤,解郁消忧,对白居易眼疾的康复可谓意义重大。

历史悠久的“诗药”疗疾

“诗药”疗疾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清代青城子《志异续编(卷四)杜子美》记载:“白岩朱公患气痛,每当疾发时,取杜诗朗诵数首即止,习以为常,服药无是神效。”书中青城子认为,朱公平日酷爱杜甫的诗,取所爱读之,则心怡神适,疾不觉自忘,非真能止痛也。或曰:气痛原属气不舒畅所致。杜诗气象万千,半山老人所谓力能排天幹地,壮颜毅色者也。故读之令人气旺,气旺则不痛矣。可见,咏诗的确可起到疏肝理气、解郁消忧的效果。

一首优秀的诗歌,不仅给人美的享受,而且诗歌的内容还具有独特的情趣和艺术价值。其特殊的感染力,会引起人情绪很大的变化,而情绪又可影响人体相应脏腑,从而发生其生理效应,达到养生疗疾的效果。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其所著《理瀹骈文》中说“七情之为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就是这个道理。

谢脁是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佳句甚多,其作品深受后人推崇。唐代诗人李白每当忧郁不快时,就放声朗诵谢朓的诗句,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等。梁武帝胃火过盛,患有口腔疾病,他说:“三天不读谢朓诗,便觉口臭。”可见,谢朓的诗能疏肝解郁、气和志达、沁人心脾。据史载,宋哲宗常发“头痛”病,他在宫中有一个专职诵诗的太监,当他头痛发作时就叫太监读一些趣诗、歪诗,让宋哲宗捧腹大笑,头痛就会在诵诗声中缓解。

吟诵诗歌可以养生疗疾,在古代很受推崇。唐代诗人白居易七十多岁在家养老,饮酒、作诗就是他的养生之道。他在《对酒闲吟赠同老者》中就说“百事尽除去,尚余酒与诗。兴来吟一篇,吟罢酒一卮。不独近情性,兼用扶衰羸。”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到了古稀之年,作诗写道:“一笑老如此,作何消遣之?思量无别法,惟有多吟诗。”(《遣怀杂诗》)

吟诵诗歌益身心

吟诵和欣赏诗歌是一种高雅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古人说:“诗言志,歌咏言”。就是说诗歌是表达人的思想、意志、情感和情怀的文学形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明诗歌乃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诗歌可对个体心理可起到放松、疏导、转移、排遣、镇静、消解、娱乐等作用,进而促使人体在生理机能上也进一步得以受益。因此可知,诗中有“妙药”,吟诗可疗疾。

近年来各国医学家对“诗药”疗疾更有新的认识。美国洛杉矶市立大学心理学家勒纳教授大力提倡“诗歌疗法”,认为吟诵诗歌能改善心理和情绪状态,对现代社会的都市病、心理和精神上的疾病,会产生积极效果,有益身心健康,吟诗疗疾是医学、文学与心理学综合效应结果。

一些吟诗、作诗的人都有体会,诗歌最大的养生疗效就是使人精神放松,平静地把理智和感情糅合在一起,有利于排解顾虑、烦恼和痛苦。通过美妙意境,言景、言物、言情、言义的联想产生一系列良性的心理效应,达到荡涤肺腑、激励情操、怡情悦性之效果,有利于消除危害健康的诸多不良诱因。

吟诵诗歌,特别是与养生、保健内容有关的诗歌,既可使人们领略诗的艺术美,又可通过对诗歌的感知引起与诗人的共鸣,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还可以学到许多相关知识,一举多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7.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诗歌“妙药”可疗疾” 的相关文章

七大错误养生法

养生的目的是为了长寿,殊不知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小习惯恰恰是阻碍我们长寿的绊脚石。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内科主任吴允华主任中医师盘点了与饮食有关的七大错误“养生法”。 养生的目的是为了长寿,殊不知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小习惯恰恰是阻碍我们长寿的绊脚石。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内科主任吴允华主任中医师盘点...

中医偏方歌

中医偏方歌

盐醋防毒消炎好,韭菜补肾暖膝腰。萝卜化痰消胀气,芹菜能降高血压。胡椒去寒又除湿,葱辣姜汤治感冒。 作者:赵国明...

心理平衡是健康的金钥匙

心理平衡的关键是一个度,决定度的是心态。要平衡需先有一颗平常心,只要有了心的平衡才可能有身体的平衡。 心理平衡的关键是一个度,决定度的是心态。要平衡需先有一颗平常心,只要有了心的平衡才可能有身体的平衡。过于患得患失和心理压力过大都无法真正放平心态,平衡的心态就是一种包容、坦然、关爱而相互尊重的心态...

养生谚语集锦(4)

◆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人怕不动,脑怕不用。 ◆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饭后散步,不进药铺。 ◆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跑步走,药铺不用找。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

追古溯今话养生

养生,古亦称摄生、治身、道生、卫生等,老年人延缓衰老之养生,又称寿老、寿亲、寿世、养老等。 养生,古亦称摄生、治身、道生、卫生等,老年人延缓衰老之养生,又称寿老、寿亲、寿世、养老等。首见于《吕氏春秋》:“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从字义上看,养生,即保护、营养生命之意,多指有意识地通过各种...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人越到中年,发现自己不能再好好地睡一个完整的觉了,有的人甚至会被夜尿憋醒,以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    01  为什么会被尿憋醒?  一般到了40岁以上,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起夜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身体会有自然的分泌节律,夜间睡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