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季养生五细则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493
养津液:按中医的理论,盛夏最易“大汗伤津”,伤津之后,由于“气随津泄”而导致气衰。因此夏季要多饮水,出汗多时要饮淡盐水。另外,夏天可用中药五味子掏碎煎服代茶饮用,治“气虚不敛,口渴多汗”。

养津液:按中医的理论,盛夏最易“大汗伤津”,伤津之后,由于“气随津泄”而导致气衰。因此夏季要多饮水,出汗多时要饮淡盐水。另外,夏天可用中药五味子掏碎煎服代茶饮用,治“气虚不敛,口渴多汗”。

慎起居:夏季人体的心火旺,肺气衰,且太阳升得早,应晚睡早起;由于中午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所以中午最好不要外出;为了补充夜间的睡眠不足,应适当午睡。由于夏天暑热外蒸,人体皮肤的毛孔开放,出汗较多,最易感受风寒的侵袭,因此不可在露天、凉台或树下睡觉,以防因风寒湿邪侵袭而致病。

防中暑:人体因夏天天气潮湿闷热,皮肤毛孔若宣泄不畅,会使身体出现散热困难,如果热量积蓄过多过久,就会引起中暑。因此要避免在烈日下长期工作,及时给身体补充水分可帮助散热;也要避免久处空调房,使汗出不畅,阳郁于内,寒闭于外,如此不仅夏天易感冒,秋天还会变生它病。要勤洗澡,勤换衣。热水洗澡祛暑除湿的效果要比冷水更好。

冬病夏治: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的理论,夏天是治疗秋冬病症的有效时机。一些因阳气虚弱而在秋冬季节发作的疾病,如慢性气管炎、哮喘、关节炎等,可在伏天用中药贴敷,或用艾灸温壮阳气,以达到驱除疾病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调饮食:《内经》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亦同法”之论。夏季不宜服用牛肉、羊肉、辣椒、荔枝、桂圆等温热性的食物,也不宜吃大量的冷饮。夏季因胃纳差,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瓜果、豆制品等,也可适当吃一些粗粮,以补充维生素B。夏季胃肠虚弱,消化功能减低,粥类食物炖煮糜烂,易于消化,同时,熬粥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的加入各种佐料,使其更能发挥中医的药性作用而达到对人体养生的效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317.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夏季养生五细则” 的相关文章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空气中湿度高,气压偏低,含氧量降低,会导致人体缺血、缺氧。锻炼后因汗出过多血液循环受阻,回家后进入空调房,环境冷热不均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近日,62岁的市民常先生晨练后回家突发心梗,经医院竭力抢救后脱离危险。家人很纳闷,“都说心脏病在冬天易发作,怎么夏天也发作?”对此,专家解释说,夏...

荷香盈盈润炎夏

荷香盈盈润炎夏

赏荷除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外,荷叶、荷花、荷梗还是一味中药,亦食亦药。 炎炎夏日,乡间点点蛙鸣的池塘里,常见绿荷点点,荷扇摇摇,荷花含笑,一派美妙的田园风光。宋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人李渔的《芙蕖》,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等名...

夏季养生重养心 日常生活5注意

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专家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立夏”节气,意味着夏季的到来。夏季伊始,如何养生才利于健康呢?专家介绍,中医讲究天人相应,立夏后,人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专家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

夏季各地暴雨多 雨后保健防湿热

夏季空气潮湿,且温差大,容易诱发风湿病或加重病情,表现为关节肌肉酸痛不适、肿痛发热、僵硬不利等。 最近全国各地连续的暴雨,不仅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也给人的身体带来不适。那么,如何在闷热潮湿的夏季,增强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高发,下面来听听专家给出的建议。 保持皮肤干燥 每逢夏季暴雨过后,皮肤科接诊的...

2018戊戌年夏季五运六气养生法

2018戊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中见太徵火运,全年气候寒热变化较大,雨水分布不均,夏天寒、湿会偏重。因此今年除了遵循“夜卧早起”“使志无怒”的“夏三月”养生原则外,更要结合运气特点加以调摄。 中医治病养生讲求“天人相应”之理,遵循自然规律,顺时颐养,《黄帝内经》有言:“智者之养生也,...

夏日丹毒易发作 避免急性变慢性

丹毒好发于下肢部位,四季皆有,但闷热、潮湿的夏季尤为多发。这是因为夏季天气炎热,睡眠少、食欲不振,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减弱。加之,蚊虫叮咬增多,皮肤受伤破损概率变大,夏季脚气加重,更易诱发丹毒。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丹毒比较容易在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