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视觉污染危害健康却无形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0-18)养生文化627
一谈到养生保健,防止污染伤害健康,人们首先会想到污染的空气、肮脏的水源、杂乱的声音和可怕的辐射,但很少会想到视觉环境的污染。

苏轼与高僧慧觉禅师谈佛论经,望窗外修竹感慨不已,草成一首《於潜僧绿筠轩》。诗中有“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除了赞颂竹之高洁与虚心,做人当效仿之外,是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视觉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呢?

一谈到养生保健,防止污染伤害健康,人们首先会想到污染的空气、肮脏的水源、杂乱的声音和可怕的辐射,但很少会想到视觉环境的污染。其实,恶劣的视觉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最近10年来,我国城市的视觉环境变化很大,但常常是一片暗灰色,不仅有光秃秃的大墙、单调的直线与直角,还到处都是死板的高大建筑。没人会想到,现代人的居住环境与自然原始环境差别很大是非常危险的,对人们的健康极为不利。

比如在现代化城市中,有两种视野(单质视野和有害视野)特别令人烦恼:

单质视野指很少看到或根本看不见任何具体内容的视野。就拿一面无门无窗的大墙来说,人们看这面墙时,会感到茫茫一片,眼神总是处于寻找状态。

此时,人的眼睛就像个自动扫描装置,每2~3秒钟目光就要移动一次,而每移动一次总要抓住“某种”东西,不然就要移动目光。专家说,就像呼吸需要空气一样,人的视野中必须有具体内容,否则就会出现视觉饥渴,影响身体健康。

有害视野就是集中了大量同样成分的视野。在城市建设中,人们常把同样的东西组合在一个平面上。如大厦墙面上一排排的窗户、小方砖铺的人行道和用瓷砖贴的墙面都会使人眼花缭乱。殊不知,人类在整个发展时期,并不曾遇到这么多有害视野。

视觉信号的单调节律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人们的烦躁情绪。神经细胞按自己的“规律”工作,可是大脑却不喜欢千篇一律的信号。所以在有些新开辟的居民小区,缺乏视觉生态学意识的设计师往往给居民带来苦恼。在这种环境中,居民心情烦躁,常常发生草坪被践踏、台阶被毁坏的怪现象,而破坏的环境反过来又影响居民的视觉,进而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健康。

烦恼之余,个中缘由却没有几个人能明了,更不要说如何改变环境,赢得健康。

所以,城市里的居民:一是要在自己居住的单元楼里多养几盆花,搞点假山流水,再养几条金鱼。二是多到公园里走走,看看小桥流水。三是多听点音乐,转移一下视觉疲劳。这样,可以抵消一些视觉污染,以达到身心健康,修心养性之目的。

苏轼与高僧慧觉禅师谈佛论经,望窗外修竹感慨不已。草成一首《於潜僧绿筠轩》相赠慧觉。诗中有“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除了赞颂竹之高洁与虚心,做人当效仿之外,是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视觉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23.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视觉污染危害健康却无形” 的相关文章

肺好 皮肤好

人体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使气血津液得以布散全身。若肺功能失常日久,则肌肤干燥,面容憔悴而苍白。肺虚的人,皮肤干燥而没有光泽、面容憔悴。 人体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使气血津液得以布散全身。若肺功能失常日久,则肌肤干燥,面容憔悴而苍白。肺虚的人,皮肤干燥而没有光泽、面容憔悴。若能善用润肺的中药,如...

6道简易茶保安康

盐 茶茶叶3克,食盐1克,用开水冲泡5分钟后饮用,每日分服4~6次,可明目消炎、化痰降火,适于感冒咳嗽、目赤肿痛、牙痛等。 盐 茶茶叶3克,食盐1克,用开水冲泡5分钟后饮用,每日分服4~6次,可明目消炎、化痰降火,适于感冒咳嗽、目赤肿痛、牙痛等。姜 茶茶叶5克,生姜10片,共煎汁,饭后饮用。有发汗...

养生重阳气和治形保精

赵献可认为命门真火乃人身之宝。治病养生以保养真火为要。 1. 赵献可认为命门真火乃人身之宝。治病养生以保养真火为要。 2. 张景岳的养生思想 (1)温补真元 《景岳全书》指出:“阳强则寿,阳弱则夭”。“凡欲保生重命者,尤当爱惜阳气”。 (2)治形保精 《景岳全书》指出...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人越到中年,发现自己不能再好好地睡一个完整的觉了,有的人甚至会被夜尿憋醒,以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    01  为什么会被尿憋醒?  一般到了40岁以上,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起夜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身体会有自然的分泌节律,夜间睡觉的...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