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日常养生 > 正文内容

补血补铁的食物有哪些 有哪些补铁补血食物

生活百科2年前 (2023-08-24)日常养生31

1、 动物内脏

应多食用猪肝、鸭肝、鸡肝等食物,其中富含的血红素铁等成分,是造血的必备原料。动物内脏可以采用炖、煮的方式,食用前一定要去毒。

2、 各种瘦肉

主要有猪肉、牛肉、羊肉等,虽然廋肉中的实际铁含量并不高,但是铁的吸收利用率却很高,且购买、加工均较为方便,适合这类人群的补铁补血所需。同时,廋肉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较高,可以起到补铁预防贫血的效果。

3、 动物血液

特别是猪血,被称为“液态肉”,其含铁量尤为丰富,100g猪血中含铁量高达45mg左右,吸收率在20%以上。其含铁量是猪肝的2倍、鸡蛋的18倍、瘦肉的20倍,是补铁补血的佳品。一定要适量,以免造成过量补铁而出现不良反应。

4、 新鲜蔬菜水果

从中摄入较多的维生素C,以提高铁元素的实际吸收和利用率。如:鲜枣、沙棘、胡萝卜、猕猴桃、柚子、青椒、桂圆、番茄、草莓、甘蓝、黄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5、 不正确的2种饮食习惯

饭后1小时喝茶

由于茶叶中富含鞣酸,与铁在消化道内形成不溶解的鞣酸铁。这种物质不能被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所吸收,阻碍铁质吸收,而人体缺铁会使体内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加重贫血症状。

医院门诊近日收治一名女高中生,经常感到疲累、晕眩,甚至随时随地都会睡著,就医后才发现,原来是跟她餐餐都要喝上一杯鲜奶茶的习惯有关,导致阻碍铁质吸收!

Tips

柿子、山楂、石榴、桃子等均为富含鞣酸的食物,不适宜与补铁剂同用。

总爱吃油腻食物

缺铁性贫血患者和孕妇可能需要服硫酸亚铁、乳酸亚铁等铁剂。不过,如果服铁剂期间吃了太过油腻的食物,可能影响补铁效果。因此每天摄入脂肪量不应超过70克,一般以50克左右为宜,最好是食用植物油脂。

Tips:油腻食物与铁剂关系

1、食用过多脂肪,可抑制人体造血功能;

2、脂肪过多可抑制胃酸的分泌,阻碍铁剂的吸收;

3、多以二价(亚铁)形式吸收,而以三价(正铁)形式起作用。而油腻食物含有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质,能将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同样不利于铁剂的吸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7279.html

分享给朋友:

“补血补铁的食物有哪些 有哪些补铁补血食物” 的相关文章

养生常识:十个方法让你变得更聪明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能够支配我们生活中各项活动。它的重量只有不到人体的百分之二,但是所消耗的能量却占身体竟百分之二十,可见人的大脑很是活跃。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提高大脑运转速率,让大脑的智慧更加一层楼呢?下面这十个党法值得大家看看!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能够支配我们生活中各项活动。它的重...

饭后养生常识:抓住5个黄金“小妙招”,这么做胃好命长

饭后养生常识:抓住5个黄金“小妙招”,这么做胃好命长

  如今有更多的人关注养生的生活方式,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饭后养生的方式有哪些?  饭后散步    吃完饭之后,饮食还没有迅速的进入到肠胃当中,适量的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肠胃的消化,而且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是在散步的时候最好要慢走,不要走的太快,不然会增加心脏的压力。  饭后水果    在吃完饭之...

5个口腔卫生常识,能极大改善你的健康,但80%的人都不知道

5个口腔卫生常识,能极大改善你的健康,但80%的人都不知道

    "民以食为天,食以齿为先",口腔的状态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重要镜子。如果您想尝尽美食,拥有高质量的健康生活,那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个人口腔卫生。  口腔卫生,它的重点在于控制菌斑、消除污垢与食物残渣、增强生理刺激,从而使口腔系统有一个清洁健康的良好环境,使其发挥生理功能...

90后们知道的日常养生方式有哪些?

90后们知道的日常养生方式有哪些?

为毛一看到“90后”和“养生”这俩词就想起来这么一张图?? 哥们现实中没见过,那本着分享真实观点和经验的心态,还是掰着手指头算算,哥们自己正在进行的“养生”行为……嗯,,也不知道算不算养生……最起码为了多活两年。。 早起一杯白开水很早之前,网传,每天早起一杯白开水,唤醒身体,拉的健康,有益身心,哥...

请问大家有没有什么适合日常养生保健的茶饮推荐?

【美白去黄气----冰糖陈皮醋】 夏天的茶饮大家喜欢喝什么样的呢?酸酸甜甜的喜欢吗? 今天给大家介绍这款冰糖陈皮醋,口感酸甜可以冰一下口感很好,最最重要的是这款醋饮的功效真的很惊喜,它具备美白!美白!是的,美白的功效!夏天闷热,容易疲劳,下午茶时间喝上一小杯,可以赶走困意,疏解郁闷的感觉。 【功效】...

日常生活如何养生日常生活养生小知识?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的经受一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像老人,儿童、学生及体质较弱,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寒露时节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地安排,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的时候呢,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是增强的。当环境气温降低,人体的肾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