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只养肺”?那你就错了,医生教你秋季如何健康养生

生活百科3年前 (2022-05-05)秋季养生104

盛夏已过,凉爽的秋天来了,24节气中,秋季又可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阳历为九月到十一月。

秋季养生“只养肺”?那你就错了,医生教你秋季如何健康养生  秋季养生知识 第1张

金秋时节,也正是养生的好时机。在[2]《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里译为:秋季三个月,是万物成熟的季节,地气清明,应该早睡避风寒,早起见秋爽,与鸡俱兴,养肺,润肺,不养则要担心感冒给折腾一个冬季。

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说,人由夏天而来还不能适应秋天时,多感到疲乏无力,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燥是秋天的主气,属阳邪,可引起疾病有温燥(初秋)和凉燥(深秋)。

耗人津液,使人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小便赤黄、干咳少痰、大便干燥、皮肤干,甚至发中到高热等,秋燥所致的咳嗽时间较长,也难治愈。常常把秋天的温燥比喻为“秋老虎”,为了预防“秋老虎”,

所以要:

1.保持一定的湿度。多喝水,每天1000ml以上,补充足够的水分,做好皮肤护理。常饮麦冬防秋燥,可用麦冬煎水代茶饮。

2.每天应该吃些梨、香蕉、山竹等凉性水果。

3.在“争秋夺暑”时,少晒太阳,保持室内通风。

4.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不吃或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少饮酒。

这个时候最适合生物钟的减肥,只要在饮食跟运动上多下功夫,自然减肥效果更好。

秋季养生“只养肺”?那你就错了,医生教你秋季如何健康养生  秋季养生知识 第2张

“秋膘”怎么贴才更健康?

“贴秋膘”源自于北京,北京素来有很多好吃的,比如说立春吃春饼,谷雨煮面条,端午包粽子,立秋炖大肉,又称“贴秋膘”。秋天除非身体虚弱,一般不必进补,秋天因为气温变凉,人的胃口也好了,最好选择“平补”,不燥不腻即可。适合服用一些滋阴润肺化痰的中药进行保健,如西洋参、沙参、百合、杏仁等。

对于肥胖跟超重的人士,在任何季节,都需要去合理控制饮食。

秋季是呼吸道疾病、疟疾、乙脑等传染疾病多发季,过敏性皮肤,脑血栓等,只着重说其中两个。

农历八月初一,今年阳历9月7日为白露,白露后气温会开始下降,之后一个月为寒露,15天后,就是霜降,这时温度在北方的早晚是有比较明显变化,在南方,温度差异不大,在冷空气的影响下,最为常见的是呼吸道疾病,极易使人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患有慢性气管炎的哮喘的患人,症状会加重,因此,在秋天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以增加的衣服不出汗为原则来防“秋冻”,加强户外运动,提高免疫力。

对于老年人来说,有临床统计,秋季是老年人脑血栓发病的高峰期。这与秋天的气温低、气压高有关。

多见于60岁以下老年人,或是常年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病症状严重程度与梗死部位大小有关。临床表现也有差异,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对侧肢体的感觉减弱,出现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耳鸣、面部感觉减退、失语、抽搐、偏盲、昏迷等。

秋季养生“只养肺”?那你就错了,医生教你秋季如何健康养生  秋季养生知识 第3张

而防治脑血栓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消除不良因素,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如高血压要注意按时服药控制血压稳定。

2.保持良好心态,特别是乐观心态对预防脑血管病很重要,丰富生活,培养有益的业务爱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焦虑。

3.应定期进行脑血管检查,争取做到早发现问题,早预防。

4.饮食上,低胆固醇、低脂肪,少盐为主,规律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查考资料:

[1]竺培材,姚杰主编;孟祥忠副主编. 科普文摘丛书 1 健康·养生·长寿篇[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04.

[2]四季养生编委会编著. 秋季养生[M].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7.05.

[3]广西民族报社编著. 秋季养生秘诀 壮汉双语[M].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10.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罗医生健康说

本文由【罗医生健康说】原创,作者为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会员、健康科普作家,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或者私信与我交流,非常感谢!#谣零零计划##秋季养生正当时#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340.html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只养肺”?那你就错了,医生教你秋季如何健康养生” 的相关文章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意中说出了秋日养生的道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

秋天气候干燥 慎防呼吸道疾病

秋天气候干燥 慎防呼吸道疾病

“鼻为肺之窍”,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极易通过鼻腔而侵肺,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 “鼻为肺之窍”,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极易通过鼻腔而侵肺,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芦根为芦苇的根茎,入肺、胃二经,对于呼吸道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及预防效果。此外经常按摩迎香穴,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预防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秋冻锻炼是有讲究的,头、脚不能冻。 “春捂秋冻”是人们所熟悉的养生谚语。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随着气温的降低,有的人认为“秋冻”可以增加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在天气变化的日子里,特意地不加衣服,不戴帽子,不换鞋袜。其实,秋冻锻...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初秋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时令。此时节的气候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证。 专家介绍,万物经历了夏季的茁壮成长,初秋是到了收敛生性的时...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定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所以秋季保健必须重视以下七防。 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特别是“白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

秋季养生警惕“秋伤于燥”

“秋伤于燥”多与“肺”脏相应,肺主皮毛,故有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的现象。 近来门诊不少患者普遍反映唇口舌咽干燥,手指甲周围皮肤干燥起皮。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喻嘉言曾在《医门法律》“秋燥论”一篇指出:“秋月天气肃而燥胜,斯草木黄落。秋分以后之燥,秋伤于燥。”常有言秋分后天气“燥”,而实则霜降前后才为“...